有效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应用分析

2016-05-30 14:22田海燕李莉
科技风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应用分析有效教学

田海燕 李莉

摘 要:通过体育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分析,阐述有效教学理论在体育课堂上应用,其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顺利达到体育课的要求,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有效教学;体育课堂;应用分析

伴随着体育教学是应该回归还是改革的探讨,追求教学有效性仍然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体育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提高体育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提高体育课程质量的核心问题,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体育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强调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一、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理论的分析

1.有效教学理论的概念分析

教学是教与学的两个整体,有效教学理论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定义。一是以教学效益、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来分析教学有效性,并缴入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的有效率以及社会影响、个人价值的有效益。二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模式、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师的能动作用等来体现有效教学。

2.体育有效教学概念分析

有效教学体现在体育学科上,其具体的标准和目标就是2002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体育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

3.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其是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趋势而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为:1)课堂氛围:优化教学内容;2)组织并完善教学进程:分层教学,因材施教;3)课堂技术研究以及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与考核近期目标;4)自主与合作:个性差异,合作能力。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1.行为学习

行为学习是指教学时注重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以及引导效果,是以教师为绝对核心进行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以及学生“学”的过程,此种有效性研究理论更加侧重于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以及主体性地位,教师教学活动是外因体现,但却会对学生学习起到决定性效果,教师通过教学控制以及教学引导,进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效果。

2.认知学习

认知学习是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认识能力、调节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认知影响来进行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渐渐转向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学习由原先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和运用,学生是将教师教学信息进行主观选择性的搜集、加工和处理,进而融入自身的学习体系之中。

3.情景学习

情景学习是指教学中注重对于全局性的把握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有效运作,从内因以及外因等综合角度进行全方位研究进行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引入学科知识的时代背景,也要进行素质活动,使学生在互动教学以及主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和体验,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二、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遵循的既定原则、手段方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合理的选用。

(一)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学内容要不断优化,以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为前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内容设计。

(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进行的因材施教,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手段。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做到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开发其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让体育教学很好有效的适应学生运动健身的需求。

(三)目标定向考核

定向目标考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分层教学的具体目标。在对待不同身体素质和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要设立有效的目标定向,有效的阶段性目标定向考核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课堂的效率。

(四)运动竞赛

运动竞赛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的一种运动技能学习和练习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互动,是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运动竞赛能够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的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体能、技术动作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互助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以及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五)学生的专项特长发展

体育教学目标是针对普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完成的终极目标,而对专项成绩突出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学有余力。面对这部分群体,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予更多的目标,向竞技体育方向发展。

三、体育课堂上有效教学的制定与实施

(一)教案的设计

教案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编写教学过程的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要求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特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上适应学生需求的优质教案。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把以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准绳,认真思考而设计的教学流程。体育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人际互动,各个环节都要其灵活性和突变性,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环境等等方面都要做到既充分准备又灵活应变。

(三)教学方法的选用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还要开发和采用多种形式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有效教学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应用。

1.因材施教法

学生群体由于多种原因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智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及掌握学习程度等方面的不均衡。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承认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训练分层),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健身的需求,使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课堂达标法

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设定本次课的目标定向,在学生学习新的运动技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给出具有适宜的难度目标,告诫学生只要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只有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并且能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

3.课堂讨论法

在体育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通过大家讨论、由教师概括、解决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讨论法中,要利用小群体教学法以及代表辩论等方法,最终以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法的方式,这样不仅能促进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掌握的速度以及课堂有效教学的氛围。

4.教学视频介入法

教学视频介入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不仅弥补了教师讲授之后,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展的不足,而且使今天的体育教学课堂,真正的驶进现代化教学的轨道。将教师的讲授、讲解、示范、分析、组织、辅导等教学环节,与学生的观察、理解、学习、练习、复习的图像情景,科学的系统的体现在教学视频中,合成出一个既有理论阐述,又有真实的技术、战术、比赛的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展示效果。由于现在的学生对视频有着浓厚的兴趣,习惯于在多彩的形象的画面中刺激听觉、视觉,并进行思维活动,因此,教学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恰好与他们认知路径十分吻合。教学视频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是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成果,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普及的结果,也是有效教学在体育课堂上进一步的拓宽,使教师讲解切入的方式多样化,剖析的层次更加清晰,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消化所学习的内容。

5.运动竞赛法

运动竞赛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运动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课堂体育教学方法。运动竞赛有着竞争、合作、表现、娱乐等多种内涵,并与学生学习的运动项目有关,在比赛中能够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的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体能、技术动作有很高的要求。因而,运动竞赛法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运动竞赛法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比赛内容、形式和时机的选择;

2)比赛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3)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分组;

4)合理控制运动量;

5)利用比赛加强思想教育;

6)加强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竞赛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快技术技能的掌握、巩固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以及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6.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程度等实际情况,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评定。由于学生存在着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基础知识上等个体差异,故在评价学习结果上,要加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的幅度等主观因素所占教学评价的比例。教师要把学生课堂所表现的努力程度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与自己各阶段的成绩相比,并给出相应的成绩,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要求进步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语

有效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带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更加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合理利用有效教学的策略、制定与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评价方法的改进等环节,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努力性,就能使学生有动力去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目标,进而完成学校体育的长远目标,达到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2-33.

[2] 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6-87.

[3] 崔允廓.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40.

[4] 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5-56.

[5] 周瑞琴.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1):200-201.

作者简介:田海燕(1965-),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李莉(1972-),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应用分析有效教学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