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的路径分析

2016-05-30 16:48母剑侠张丽平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转化

母剑侠 张丽平

摘 要:衡水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明独特的地理区域特色,这是衡水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衡水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观念、体制、品牌研发、人才、大规模文化产业集群等问题。针对衡水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有操作性的开发对策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产业优势;转化;路径

历史文化资源是静态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只有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创造经济效益。衡水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明独特的地理区域特色,对促进衡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衡水经济的跨越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衡水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法规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制定了相关文化产业法规,但因衡水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造成文化产业的法规与其他方面的法规制度相脱节,而且一些政策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现象。同时,衡水地处内陆,计划经济痕迹较重,市场发育欠成熟,尤其文化市场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这无疑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2)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创新能力。目前,我市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使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方面体现在文化资源开发层次较低,基本停留在对文化遗址的修缮、扩建和历史素材的整理上。另一方面,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层次和规模还达不到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丰厚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3)未形成文化产业的聚集优势。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仅仅从文化产业内部找原因而忽视文化外部原因,很少思考如何强化各文化企业间的联系,建立完整、有机的产业链,形成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特别是对于衡水湖生态旅游资源的融合度明显滞后,没有形成产业聚集带动作用。

二、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路径分析

文化资源本身并不产生经济价值,只有利用创意、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兼经济效益。目前,我市在文化资源整合上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如体制滞后、品牌意识不强、专业人才的供应不足等问题。针对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应制定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二是制定并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各县市区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家底,认真分析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立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动路径,指导、引领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刺激和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落实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采取贷款担保、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重点支持的文化产品、重点项目予以扶持。

2.加快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

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工程,努力推出一批能够代表衡水形象,体现衡水特色,具有较高品味和水准的文化品牌。

一是突出衡水湖的核心带动作用。一方面在衡水湖周边“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保护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村落,在保留文化脉络及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村落。另一方面以衡水湖生态旅游为中心,整合各县市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资源,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出“衡水湖+农业田园、美丽乡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裘皮文化、丝网文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等文化之旅。

二是打造会展文化品牌。发展壮大会展经济,积极办好衡水湖马拉松赛、中国吉他音乐节、安平丝网博览会、枣强皮毛博览会、深州蜜桃节、饶阳葡萄节、阜成西瓜节等重大节会,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拉动文化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办好传统文化会展活动的同时,推动衡水湖会展中心建设,利用衡水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会展产业的发展。适时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会展活动,积极宣传推介衡水的文化产业和特色精品,彰显衡水优秀文化,扩大衡水影响力和知名度。

3.拓宽投融资渠道

完善政府指导、市场运作、金融支持投融资机制,建立政企银信任、合作关系,吸纳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入。探索出台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办法,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通过“银企联合”和“银文联合”,有效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同时,要加大直接投融资的比例,强化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4.扩大人才队伍

加大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我市教育优势,吸引京津院校特别是文化艺术类学校到衡水办学或是设立分校,提升我市人才水平。依托高校教育资源,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开设包括文化产品设计、文化生产经营、文化经纪人、文化市场营销和文化管理等课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加强创业孵化,支持各类文化人才、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创新创业。大胆引进一批创新、策划人才和网络科技人才以及职业经理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实施年薪、股权、期权等各种薪酬激励制度,鼓励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参考文献:

[1]胡慧琳.文化产业学概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368

[2]王亚川.论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J].理论研究,2007(1):52

[3]蔡尚伟,温洪全.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本文系衡水市2016年度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115。

作者简介:

母剑侠、张丽平:系中共衡水市委党校教务处讲师。

(作者单位:中共衡水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转化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大学生外在压力的转化研究
引例浅谈导数应用中的转化策略
对小学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的思考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