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引导性教学方式杂谈

2016-05-30 10:48孙俊玉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分组学习小学语文

孙俊玉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责任。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对于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应该直截了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關键词】小学语文 授课形式 阅读课程 分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48

语文是一门极具魅力的语言类学科,其中蕴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知识传承。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语文学科的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从引导学生这一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小学往往处于学生三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养成,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容易被人影响,只要老师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稍加引导,他们就能够顺着老师所指的方向逐步前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语文素养。

一、采用快乐教学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期,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科的基础,而想要打好语文学科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快乐。

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往往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缺乏判断力和自控能力,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字,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疲倦感,在这门课堂上走神、打盹儿,甚至在课堂上进行捣乱、违反课堂秩序,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建成阶段,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都较为天真,很容易被外界吸引,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增添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特色环节,就能够极大程度上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添课程的趣味性。

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孔融让梨》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从网上下载好《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动画片,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放映,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好奇引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讲解完《孔融让梨》这篇文章之后,向学生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把大梨让给别人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踊跃举手起来回答问题,跟班级其他学生的想法进行交流和碰撞。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古诗歌的背诵,小学生的记忆力其实很好,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朗读和背诵拗口的文言文诗句。这个时候,小学语文老师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课堂形式调动起学生背诵诗歌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场诗歌背诵的比赛,最先背过这几首诗的学生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而最后背过这几首诗的学生需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种形式的课堂往往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背诗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有些小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上的文字听写测试,课堂上听讲的时候也没有认真投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在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家练习某篇课文的拼音和汉字,第二天课堂上进行抽查,以击鼓传花的形式在班里传递三角尺等小文具,停止的时候,三角尺在谁的手里谁就代表大家到黑板上进行默写,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纸默写。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课堂氛围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措施可以是游戏、比赛等具有趣味性的小活动。

二、增加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成熟,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的途径除了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图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往往是家长和老师没有办法讲述的,只能靠学生从一个一个小故事中自己体会。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几本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例如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学生能够从主角的视角出发,感受他的所见所闻,并且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收获和感触。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来进行图书的推荐,例如,老师可以推荐班里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去读《鲁宾逊漂流记》,让他们从鲁滨逊身上感受到他感受孤身一人在孤岛上生活的勇气和胆量,进而激发他们的冒险精神和乐观态度。

其次,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由于学业的压制,很多小学生回家之后都要完成各科的家庭作业,即使布置了阅读任务学生也可能会不屑一顾,一目数行地一扫而过,根本不会仔细阅读,这样对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是十分不利的。同时,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理应得到重视,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老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老师可以对课本中出现的历史故事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三、分组学习,利用多元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老师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当只从学习能力入手,还应当重视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由于班上学生众多,分组学习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很大的便利。对于学生来说,分组学习可以增强同组同学间的友情,在一些语文文化活动中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段朗读,让每个小组的组长自行安排朗读顺序,这样一来组长就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在与组员的交流中,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布置一些课后的预习任务让他们共同完成,例如预习一篇新的课文时,老师可以布置每组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找出他们认为必须要会写的汉字,然后在课堂上教给大家,借此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课后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老师来说,分组学习有利于老师发掘学生的性格特点,老师可以在多元化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语言特征,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也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这门学科需要老师用心准备,从教学方式上入手进行授课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目标。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分组学习小学语文
分组学习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英语教学过程中分组学习的运用
浅谈分组学习在职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性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