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6-05-30 21:20尹丽芸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尹丽芸

摘 要: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对社会成员可持续学习能力要求之间存在极大矛盾。大学数学教学应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双重需求,在此前提下,本文讨论通过安排和组织合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能学”到“想学”到“会学”到“坚持学”。培养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建构;反省认知

根据自主学习研究理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而且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可以通过安排和组织合理的教学过程而得到落实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提供学习数学的大目标。在大学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而对数学的学习缺乏目标,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不端正。所以在初期的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尤其要认识到它是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工具以及今后进一步深造的基础,使学生明白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其次,提供学习数学的小目标。目标导向旨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理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动的推动力。教学中,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如在《高等数学》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的初始教学中,学生对立体图形感到无法想象,常画不出来,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本来很难说清的概念,就很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示出来,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其次,愉悦的情绪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用情去导学生参与之趣,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大胆思维,大胆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对待学生要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地激励过程。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只有全体学生全程的、积极的、有效的参与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他们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来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外在的积极体验来推动内在的智力活动,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有参与尝试的机会。如在“二次曲面”的柱面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做柱面的实物模型,观察其特点,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思路开阔,积极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控制得过多,只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有参与的时机。由于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在教学时要注重做好新旧知识连接的铺垫,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既而以更主动的热情参与以后的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的机会,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最有效的保障。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根据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心理品质的要求,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学会—会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教师应做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帮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课外书籍和互联网,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教师指导学生会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指导课前预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初期设计一些预习题纲,提出预习要求,帮助学生自读课本,自悟数学概念、公式、结论。在中、后期,学生有了预习的习惯,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逐步放手不给预习题纲让学生自己去预习。

2.指导课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学会一些知识,但是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稍有难度等问题却似懂非懂或存有疑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中引导解疑。

培养质疑习惯,提高质疑水平。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对数学结论的怀疑,带着对教师的“挑战”来到课堂,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操作,培养自主实践的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把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推导,自主归纳,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还应训练学生的思维,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上去分析,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让学生考虑多种情况下的结果,训练思维的多向性。

3.指导课后复习,提高自主概括的能力

每堂课结束之前,让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每单元结束后,将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与分类,自查所学内容是否掌握,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寻找差距,不断改进。

自主学习的研究应该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慢慢地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就会在高等教育中甚至高等教育后的终身教育中充分享用在基础教育中培养积累起来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借新课程实施的机会,建议把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生、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