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文本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16-05-30 10:48肖红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标题思维训练思维导图

肖红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文本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利用标题、图片引导孩子联想、设疑、重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敏捷、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训练 英语文本 标题 思维导图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文本教学中由于文本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非常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我们不难发现,在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积极,还能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文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利用标题,运用激活、质疑模式培养学生思维

标题对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以标题为切入点,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围绕标题生成问题菜单,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文,从而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来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好方式。学生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猜测,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找到差距。如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1 Public signs中,我首先呈现标题,学生一看到标题,马上就知道这一课的主题内容是讲公共标志。我便顺势让他们介绍了自己熟知的公共标志含义及所在场所,学生们一下子提起了兴趣,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都没有提到的内容。又如在教授6A Unit 6 Holidays时,我让学生猜猜课文会提到哪些节日,除了书本上的Childrens Day,Christmas,New Years Day以外,学生还提到了Teachers Day,Womens Day,Armys Day,April Fools Day。这种进入文本学习前的讨论,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展示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给接下来的学习大大提升了动力。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在英语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呈现标题,引导孩子大胆地提出个人想法,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授6A Unit 7 At Christmas时,我让学生看着标题思考:你想通过这篇课文了解什么,或者你对这个节日有什么问题想问。尽管学生所提的问题不断出现语法错误,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原来的简单问题,如:“When is Christmas?Do you like Christmas?” 慢慢地过渡到深层次的问题,如:“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Christmas?What did you do last Christmas?What present did you get last Christmas?Where did you go last Christmas?” 提问的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孩子们绞尽脑汁,问题精彩纷呈。思维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授知识,同时也创设了让学生主动思维、拓宽思路的机会。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读懂全文后,自编标题或选择标题,这也是利用标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利用图片,采用启发模式培养学生思维

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文本中的图片或教师直接呈现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及深度思考的习惯,对学生把握文脉基调和解读文本大有帮助。

文中的插图一般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或是课文重点的再现,形象逼真。内容深刻的画面再现了文章内容,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影像和文字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握课文内容的主要脉络,更好地解读文本、复述课文。如5B Unit 6 A PE lesson中有四幅图,分别是上下跳、向右/左转、仰躺用手触摸脚和站直。四幅图片像一幅连环画似的把整个文章串起来,学生看到图就能马上知道在这节体育课上,老师下达了以下命令:1. Put your feet together. Jump up and down for ... times. 2. 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and turn left and right. 3. Lie on your back. Lift up your lef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right hand. Then lift up your righ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left hand. 4. Stand up. 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课文,甚至复述课文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还可以看着图片扮演体育老师来下达命令。

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引导学生重组文本,如6B Unit 3 Asking the way中的Part E,这是一个关于Nancy去书店看书遭遇小偷,后来警察帮忙找回钱包的故事。我先将图片呈现给学生看,用Who?Where?What?提问,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人物、地点和大致事件,最后让学生将这些图片按正常顺序排列,并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充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直接利用书上的图片,教师也可以创设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简单叙述或照着导图适当增减,使之成为新的文本。如在教授6B Unit 5 The seasons时,我就设计了以下思维导图,学生根据图1很快可以掌握课文中提到的New York四季的天气情况,并根据每个季节配有的图片知道人们通常会做些什么,或适合做什么。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做些改编,那呈现的内容将是新的、自己的内容。又如在教授5A Unit 8 A camping trip时,我就设计了思维导图2。学生根据图2的结构,可以把课文里的内容整理清楚,交代完整,同时也可以增、删或修改一些内容,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拿笔写,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了。

图1

猜你喜欢
标题思维训练思维导图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