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拥有安全感的老师

2016-05-30 10:48王开东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严师威权温顺

王开东

人师: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一层境界的老师,最为高明,他们注重人的教育,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永远不会站在舞台前面,张牙舞爪,而是隐在学生的后面,用温和的目光目送孩子的成长。学生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丝毫没感到老师的威权,反而在不知不觉中,由他律变成自律,由他发变成自发,并且认为是自我的发现,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伟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暗合了道家的“道”。叶圣陶先生说:“不待老师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改,学生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教,学生自我教育”,是第一层老师所追求的境界。

经师:严慈有度写春秋

第二种层次的老师,水平很高,爱心很盛,对学生的关心和呵护无微不至。如慈母一样关心,如严父一样严厉,耳提面命。学生在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具有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亲近这样的老师,赞美这样的老师。

但这样的老师往往把亲近、爱护学生当成一种手段,或者当成高效课堂的一种辅助,只给学生现实的教育高效,结果是让学生考上了理想大学,未能关注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和人格成长,未给学生确立人之为人的价值底座。换言之,这类老师只是“达人”,而没有“立人”。故只能屈居第二。

严师:方格之中无圆融

第三种层次的老师,雷厉风行,努力树立权威人格。

他们信奉“一个人人说好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他们追求的目标就是“畏之”。一旦告诉了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绝不姑息,决不手软。学生因为害怕、恐惧,因为这种外在的压迫感,有可能暂时戒除了自身的懒惰,遵守规章,勤奋学习,并最终取得了高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严师出高徒”。

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类老师与学生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造成大面积与学生的对立。当然,这要取决于威权老师的教学水平。但就算他们的教育取得了实效,也仅仅是在威权之下取得的实效,换言之,教育并没有走入学生的心灵。如果换了一个老师,或者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学生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很值得怀疑的。所以,这类老师暂列第三类。

庸师:无原则的相安无事

第四种层次的老师是“温顺”的好好老师。

这种温顺不一定是性格上的温顺,而是一种策略性的温顺,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上,而是放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上,以为学生“亲其师,信其教”,于是,千方百计地讨好学生,以博得学生的好感。

孰料学生最为看重的还是老师的水平,“信其教”,还是信在“教”的质量上,没有金刚钻,仅仅想靠讨好学生来和稀泥,揽瓷器活,必然会左支右绌,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公然欺凌老师,侮辱老师。

后两种的排法非常有意思。不论是从现实的教育效果上,还是从教育哲学上来看,在同等教育水平的情况下,严厉的老师要比温顺的老师优秀,这一点常常不为老师所接受。

教书育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在这个伟大的使命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艺术。而且始终牢记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考试的机器。教师的辛劳在于此,其无法取代的价值和意义也在此。当你把孩子工具化,孩子就会把我们工具化。

做第一层次的老师吧。

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伟大魅力,把伟大魅力的知识置于无限宽广的生活背景之下,在求索的过程中,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彼此精神交流、碰撞、升华,不断获得高峰体验,都体验到人生的美好,追求真理的快乐,人之为人的高尚和高贵。

(摘自“搜狐教育learning.sohu.com”2016-04-26)

猜你喜欢
严师威权温顺
威权人格的起源与演变——一个社会演化论的解释
罗平记
本期话题:你还敢当严师吗?
假面
小数字大生活
威权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
每日信条
环境威权主义的到来
为“严师”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