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6-05-30 01:26刘伯朗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文素养初中语文

刘伯朗

【摘 要】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被教师忽略。本文在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14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涵义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帮助。但是,朗读教学往往受到教师的忽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笔者看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朗读教学,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课前进行朗读准备

无论什么课程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都要进行备课和课前准备,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进行。在进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前,教师也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要说好普通话。教师首先要说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朗读教学的基础,如果教师的普通话不好,必然对学生也有影响。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说好了,才能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求学生也说好普通话。普通话是进行正确朗读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标准,并且也要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只有这样,学生在朗读中才能正确体会文章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

朗读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和训练普通话,这是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要训练学生的语音和语调,达到语言规范化。说好普通话不仅是朗读教学的课前准备,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

二、掌握朗读技巧

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是促进朗读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方面的训练,处理好语速、停顿、重音、语调,从而正确把握文章情感。

1.轻重相宜,富有变化。正如我们平时说话音节有轻重变化一样,在朗读过程中也不是平平淡淡的,而是要有轻重快慢的变化,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停顿和重音这方面的技能。

首先是停顿,正确的停顿能够正确反映文章的思想内容。一般来说,朗读中的停顿是与段落、标点符号相一致,停顿时间的长短也与此有关。有时候作者的思想感情也通过标点符号表现出来,例如作者的感情能够通过省略号表现出来,在朗读时就要进行认真揣摩,准确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如问号要读出疑问的口气,遇到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有些标点符号在特定的语境下有特殊的含义,对此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

其次是把握语速和语调。在朗读过程中语速也是重要因素,朗读的速度是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是由内容决定的。有的课文内容适合慢读,例如诗词、情感深沉的内容等,读的速度以慢为主;而描述一些紧张场面的可以加快速度,如《口技》这篇文章,在朗读时就要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读出波澜曲折的场面,表现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不凡。语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快慢和强弱变化,也就是在朗读中要注意抑扬顿挫,教师在范读中要注意这一点,让学生引起重视。

最后,在朗读过程中要把握重音。所谓朗读中的重音就是把某个音节读重,以突出这个音节。读好重音,能够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来,加深读者的印象,因此,重音也是朗读中的一项要求。

2.把握文章情感。在朗读中领悟和把握文章的情感也是一项重要的朗读技能,教材改革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一些名家名篇,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很高。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背景,理解文章的情感,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这样才能使朗读更加有感染力,使读者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范读中首先要提前进行准备,可以看一些相关的介绍,或者听一些名家朗读等,并对这些认真揣摩。在课堂进行范读时,要全心投入,带着真挚的感情朗读课文,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受到感染,在教师的影响下掌握朗读技能。

三、把讲解和朗读相结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候对文章情感或者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准确时,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把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教师对文章的讲解要在恰当的时间把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先进行朗读,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掌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对学生情感把握不准确的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其次,教师在讲解之后可以再听一下学生的朗读情况,检测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是否准确。

四、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初中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对朗读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而对于那些朗读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并弥补不足,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朗读能力。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总之,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朗读对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陶冶情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用各种方法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语文素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