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2016-05-30 18:18戴亚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语文课堂

戴亚伟

摘要:伴随着高考改革拉开序幕,最引人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改革。语文学科由之前的150分改为180分,由于语文学科本来是大学科而因本次改革而备受瞩目。语文教学在平时承担了太多太多东西,该不该有情感教育?该不该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众说纷纭。认为在语文教学渗透适当合理的的法制教育是可行的,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 法制教育 策略

一、法制渗透的背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更趋紧迫的关键时刻,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工作,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从数据调查看,青少年犯罪的比率连年上升,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年龄趋于更低龄化。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除了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缺失外,学校对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疏忽,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同时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德育教育,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而我们学校一直在提倡“全员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事,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老师更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及法制教育。

二、语文学科进行法制渗透的优势

和理科学科相比较,语文学科都是由一篇篇鲜明而富有特色的课文构成,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学科和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而作为一门母语,本身又是思想交流性很强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表达思想内容的结晶。而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可以很好的法制教育联系在一起。下面我举一个我课堂上进行法制渗透课例子,我选择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

次本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在赏析这首古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整体把握这首古诗,理解哪些是写景?哪些是抒情?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同学们通过赏析得出,诗歌写的是长江的早春景,通过“乡书”这个词可以看出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诗人因为旅途在外不能回家看望父母所以希望北归的大雁给父母带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我就引导学生如果你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你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同学们众说纷纭,有同学认为应该经常打电话,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在网上买些东西寄给父母;也有同学认为,可以给父母多打点钱,让他们自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这个时候,我拿出一组数据。联合国规定的一个国家老龄化的标准,即60岁以上的人口占这个国家总人口的10%,而我们国家在2013年超过60岁的人口已达到两亿,占我们国家总人口的15.3%,我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即我又展出了一组“留守老人的照片”让同学们能更明确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又展示我们国家在2012年7月新修订并颁布的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章第18条: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光给父母打電话或寄钱而不去看望父母,属于违法行为。大部分同学了解这个后都唏嘘不已。然后,我用《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歌词“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庭做多大贡献。一辈子辛辛苦苦只求个平平安安”,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尽一份孝心。从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时候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语文法制渗透教育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法制渗透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一定要了然于胸,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法制渗透教育更加准确、合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老师接受一篇课文的时候,要能准确而敏锐的发现文章中渗透点,这样才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在这里要充分创造情景,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课堂更加轻松愉快。再者,合理地拓展延伸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渗透点学生并不能很容易地找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因为一切“法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体,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四、法制渗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法制渗透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渗透法制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环节必须要巧妙构思巧妙,不能为了渗透而渗透。

2.对我们老师而言,要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尽可能多熟悉并掌握法律法规,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判断力。

3.语文学科进行法制渗透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授课老师必须要有合适的手段方法,要学会应材施教,达到有机的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法规认识能力。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渗透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