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6-05-30 01:23杨红彦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理解课文手段

杨红彦

“一根粉笔一张嘴,一节课说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出生在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们并不陌生,学生在上课时除了偶尔的一张挂图,全凭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何首乌”,“木莲”等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只知他们是一种植物,却不知道它的形状、花的颜色、果实的形状等,孩子们就像《小松鼠找花生》中的小松鼠一样感到迷茫。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当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用到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语文教学,我认为

多媒体对于语文教学就像是死水里激起的一片涟漪其形式丰富多样、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展示多媒体多样性的同时,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语文教学如“枯木逢春”。

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直观地掌握知识。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主要是欣赏和朗读,在以前,学生只能朗读,却无法欣赏,有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小兴安岭四季有人的景色,再加上朗读,学生更深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语文教学中处处展显着“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将“侧着脑袋、俯身喝水的小鹿”、将“抽出嫩跳的树木”、将“草地上盛开的各种鲜花”、将“秋风吹来,树叶在林间飞舞”、将“又松又软、没过膝盖的雪”等等都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通过朗读在感官上爱上小兴安岭,从而爱上祖国的山山水水。又如,在学习《鲸》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更真实地了解鲸的大小、种类、生活习性等,也通过图片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本知识离生活很远,学生很难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能创设优美的课堂情境,激活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课件播放代替了老师的范写

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很容易、很简单的操作下,将所学字、词,很机械地展显出来,学生也是在机械地记忆,因为是机械的所以就显得枯燥,没有了师生的互动,小学生又是会因为课件的图画或声音的吸引,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播放的课件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2.没有了范读

几乎在每一课的课后都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要求,这就说明朗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课件中的录音也就轻易地取代了教师的位置,课堂教学中没有了范读,师生之间也就相应地缺乏交流与沟通,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刻。传统教学中的“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就能让学生在“读”中更深的理解课文内容,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矣。

3.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少,有些东西是在多读的基础上“意会”的,而意会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是无法体现的,进一步影响朗读的数量,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4.学生易“先入为主”

有些内容在教学中是可以让学生更想象的,没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林黛玉的样子,看过了电视剧的人一提起林黛玉脑海中浮现的陈晓旭扮演的林妹妹的样子,而多媒体音像,图片也会让学生“先入为主”,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无益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一种辅助作用,如果盲目追求多媒体课件,则会使整个课堂主次颠倒,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它不是语文教学中的唯一,只有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才会使语文课堂更精彩,更有活力。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理解课文手段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