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16-05-30 02:38卢玲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建议小学语文

卢玲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起步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紧抓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建立好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教育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2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播,忽略其内在情感与思想的变化。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成长阶段得不到正确的心理引导,进而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日后的身心发展,这种教学误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愿看到的。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我们的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学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态度情感,让学生在温暖、人文化的教学氛围中健康成长,并通过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为其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将人文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该将人文教育落实到实处,在“教书”的过程中学会“育人”。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一次开展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随时随刻都能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

(一)营造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首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随时随刻进行思想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思维产物,对每一个同学的意见或建议都要认真听取,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教师要用耐心和细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价值,进而养成良好的积极思考、大胆发问、敢于质疑的好习惯,促进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的形成。

其次,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中投入教学情感。由于小学生的情感具有依赖性、敏感性,很多时候教师的态度情感在不经意间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开展中还应担任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对于生活中遭遇挫折、困难的同学要及时疏导、沟通,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在教材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还应该将人文教育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学习其中可贵的精神品质。

(二)课外活动的积极开展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语文教学应该发挥其母语学科的优势,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激发其爱国热情,实现育人的价值。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庆祝活动,通过进行包粽子比赛、诗歌诵读活动、征文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节日的正面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讲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让学生通过在感受民族伟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时,受到心灵的震撼,培养其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浓厚的爱国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板报书写、手抄报比赛、课外知识调查等有趣的活动,通过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时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爱上学习。

二、将人文教育渗透于教学评价中

小学生的感情敏感,教师切不可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对于问题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鼓励的语气,让其心灵得到安慰,学会再接再厉。在作业批改时,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作业里的错误地方及时指出,尽量帮学生找到其作业的闪光点,树立学生认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动力。在评定学生时,教师不能以成绩来衡量学生,要学会以多角度化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与价值。

另外,在作业评改、问答判定中教师更要用人文性的语言来点拨学生。例如我们在学习《丑小鸭》的时候,学生由于认知深浅不同,有的学生对丑小鸭私自离家呈批评态度,有的学生对丑小鸭离开家表示理解。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给予学生绝对的肯定或否定,用死板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通过自由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找到跟自己意见一样的“团体”,总结归纳自己的语言。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在听取他人的回答和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得到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一门成功的语文课堂是活跃而又多彩的,它是学生思维绽放的殿堂,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格式”依葫芦画瓢的作答,这样不仅失去了培养学生个性的机会,还让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进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巴金先生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对学校教育、学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情感态度还处于发展时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在推动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时,间接帮助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語文课堂课业压力相对不大,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与同学小声闲聊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虽然对课堂整体影响不大,但是教师切勿为了赶教学进度,因小失大,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此时教师应该用委婉而又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温和的提醒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课堂、尊重老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生活习惯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拥有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在他人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让人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上课准时”、“不撒谎”等思想,并学会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遵守承诺,让学生学习良好的行为,进而形成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理念,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并学会用知识影响生活。如我们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地球的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出发,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学问。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教书”的基础上“育人”,用母语学科的力量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人文性教学课堂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建议小学语文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