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的现状及合理化建议

2016-05-30 07:02魏育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德育教学现状

魏育胜

摘要:自社会主义和谐观念提出之后,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为响应国家提出来的教育政策,初中学校积极开展了德育教学工作,旨在从思想、行为上培养初中学生。在总结了当前德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后,根据实际情况从教学模式、创新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德育教学 现状 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成绩至上的理论受到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国家要求“减负”以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德育教育的不足日益明显,我对此进行研究并总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对青少年的成材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状况却明显滞后和贫乏。

一、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意志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从而导致他们在心理承受力,价值观念,自信心以及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

1.意志力不足。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相对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宠爱以及學校疏于教育,造成了他们意志力的严重不足,即俗称“心理承受力”较差。青少年学生处于心理成熟前期,加强意志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十分重要。

2.对物质生活追求畸形。青少年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中虚荣心,攀比心理日益膨胀,在女学生中尤为明显,她们往往求时髦,赶时尚.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使他们自己知道量力而行,适时而为,从而使他们自己意识到学生时期的任务和目标。

3.自信心不足,学校教育中引导不够。学校教育是从全方位进行,教书固然重要然育人为本,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方有好的风格,二者相辅相成,德育教育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较强的自信,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努力去实现极为重要。

4.学校与家庭对学生们的德教不能有机统一,造成学生综合能力不强。学校内独生子女较多,有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家务都不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只会造成孩子们过度的依赖。因此,学校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关于德育教育的建议

就现状来看,学校的德育工作确确实实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也将大大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因此,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应当更新观念,抓住时代脉搏,着眼跨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学校,师生,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下共同进行。

1.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学校德育工作应当针对当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多渠道多形式地展开,力求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使教育以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交往上,情感上的感染,达到德育工作的目的。

(1)我们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了基础。开学至今我们坚持每周一次“升国旗” 活动,规范升旗仪式,落实国旗下讲话制度,做到有计划、有主讲、有内容、有记录。针对性强,让学生在国旗下接受教育。

(2)充分利用“元旦”“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3)规范共青团教育。我校规范了共青团入团仪式,以庄严而神圣的仪式教育使队员们认识到团支部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光荣传统的队伍,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绪和社会责任感。

2.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使人类社会具有崇高意义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越高,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恋越深,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德育中占重要地位。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在德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被学生视为榜样,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形成起着示范作用。“为人师表”是形成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和保证。

(2)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师”是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一种角色期望;“益友”表达了师生角色之间的平等关系。理想化的教师应该学识渊博,行为规范完美,处世公正,有父母般的爱心,是朋友和知己。

3.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1)开展学生分小组学习模式,提倡微讲堂,指导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且从多方面着手,力求使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确立自信。实现“一对一”,“多对一”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

(2)鼓励竞争,共同进步。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

(3)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整体工程。单凭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学校,学生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统的教育,而客观存在的社会阴暗面,又迫使学生被动地,茫然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性,同时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正负抵消的作用。由于德育教育重要,学校、家庭、社会应予以普遍重视。

三、结论

德育教学虽不是初中教育中的主要科目,但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教学,让德育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当前德育教学的现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12(10):5-6.

[2]郭培杰.促进德育教学改进的合理化建议[M].初中教育,2009,40(20):19-21.

[3]许国明.实现德育教学创新是必然趋势[J].教育科研,2008,20(15):37-38.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德育教学现状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试论高中语文中的德育教学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