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6-05-30 07:12杨再波李红梅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数学教学建议

杨再波 李红梅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一味的给学生讲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内在的思维发展与心理变化。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主体作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55

数学,首先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那复杂的公式和繁多的结论,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局限性,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对于公式、概念的理解往往会感到困难,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把握数学思想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思想的把握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它在于建立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有意义连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其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调整课堂的教学模式

受教学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都是“一对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时面对众多的学生只得根据大多数人的学习步调来调整教学进度,稍微反应慢一点的学生就会出现“人云亦云”“随大流”的不良学习态度,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也让成绩稍微落后、自觉性差的学生逐渐一落千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突破,找到帮助学生更好投入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

(一)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很多时候教师都存在这样一个教学误区:与其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要点,还不如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直接深入重点,“一步到位”的获得准确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为课堂节约宝贵的时间。于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就出现了“满堂灌”的教学情况。学生在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下逐渐变得思维懒惰,不想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以为死背公式就能将数学应付过去。久而久之,学生出现思维僵化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意识,进而失去学习的动机。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行討论本节课的相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其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小组的划分问题,学会将学困生与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学习帮扶”的形式,让学困生在讨论、求知、探索中学习到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进而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知识的生动呈现形式

数学知识是灵活、生动的,教师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将书本上的枯燥字句转化为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理解的呈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课堂生活中,其中网络信息具有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能够大大的优化我们的课堂。对此,为了让学生投入自主学习的热情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有关本节课的有趣知识或小故事,并以“课前十分钟”的形式给予同学们展示分享的机会。例如我们在学习“黄金分割法则”这个知识点时,可以鼓励同学们以课件展示的形式,制作PPT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信息查阅后,再与同学们分享关于黄金分割的有趣知识,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课堂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头。这样不但能促进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学生搜索资料的过程中让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并让其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得到发挥。此外,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进行学科间的知识交流,比如介绍黄金分割数值的作用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给予学生适当启迪,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学会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学以致用,实现育人的真正价值。

(三)以提问为主的教学模式

好奇心是求知的萌芽,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好奇心重的这一特点通过提问的形式导入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例如我们在学习代数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列出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会减弱学生的推理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还会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应试的思想中失去批判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训练,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给予学生由表至里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正确思想角度来掌握数学学习能力与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经验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小智慧都可以通过数学来解决。因此,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将数学思想多与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共鸣,从而培养并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例如我们在学习方程式的时候,就可引入关于利益与效率的权衡思想,让学生通过在解决方程式的过程中,学会将利益、效率等纳入综合考虑,学会选择利益最大化。又比如在学习几何时,就能以三角形的稳定定理,结合生活中的多种建筑设计如水塔等,展现数学的多种魅力。当学生学会结合所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联系生活实际时,其数学经验也就得到丰富与提高,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小问题,体现其学习的主体性。另外,当学生建立了数学与生活的理解思维时,对于今后遇到的复杂生活实际类题型就能顺利剖析题干,对问题迎刃而解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接触最多,由于其大多存在情感单纯、敏感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切勿用不当的情绪来影响学生,从而减弱其学习动力,打击其自主学习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尊重学生的思维产物,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帮助。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评改时不应该过于严肃,针对错误率很高的学生做出罚抄作业的错误举动。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以鼓励的形式,比如夸奖学困生“有进步,你能做得更好”等语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从而愿意全身心的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数学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思想之一。数学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眼光、正确的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情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数学教学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