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6-05-30 11:27章羽肖梅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络覆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章羽 肖梅

【摘    要】“十三五”期间,我县将进一步完善全县办学基本条件,以数字校园建设为突破口,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工作核心,不断加强设施设备的应用推广,加快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从而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我县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网络覆盖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1

青神县教育信息化平台于2013年7月建设完成,全县升级改造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31间,装备数字教室298间(全面实现班班通),装备高清录播教室5间,装备学校视频会议教室18间,装备教师办公用机1018台(其中笔记本电脑800余台)。县教体局与中国电信青神分公司合作,实现了教体局中心机房500M,全县城区学校30M,农村学校10M专线光纤联入,建成了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城域网络体系。平台的建成和各类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投入使用推动了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缩小了全县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全县教育公平,实现我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建设是基础,使用并发挥效益是关键。近年来我县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四个突出”推进教师应用

学校和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体,我们以提升全县教师信息化素养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应用积极性为重点,着眼人人会用、资源好用、制度管用,着力抓了四个方面:

(一)突出培训为先

培训分四个层次:行政骨干培训主要针对观念转变;技术骨干培训主要针对设备维护维修和开展校本培训;学科教师培训主要针对设备操作与应用;平台管理工作人员培训主要针对网络管理。现已完成信息化培训983多人次,全县大部分专任教师已能熟练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数字教室授课。

(二)突出资源引领

坚持“自上而下搜集整理,自下而上挖掘遴选”的方法,积极开展县、校两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组织专门团队收集消化网上优质资源。即由县初中、实验初中、学道街小学、实验小学、南城小学、南城中学组成专门团队,分学科分年级对网上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二次生成符合我县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组织专题攻关开发本地特色资源,对本土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提升,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分解为若干个课题模块进行研究,开发相应的、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资源。现已录制上传58堂名师优质课资源,同时,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深度应用。

(三)突出正向激励

一是开展示范校建设,启动信息技术示范校申报工作,全县已申报示范校6所,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一所、市现代教育技术3所。先后奖励118名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个人。二是开展优秀课件评选活动。三是教体局将信息化应用情况纳入对学校工作专项考核内容,学校将教师信息化应用纳入对教师日常教学考核和评先评优和晋级内容,实行优者优先。

(四)突出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青神县教育信息化平台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将平台管理、使用的各类指标进行量化并纳入对各学校(单位)的考核,确保设备、资源的充分使用和效益发挥。二是加强管理、使用和设备维护工作,成立了项目管理和维护工作组,分管技装工作的局领导任组长,县技术装备站牵头,落实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管理与维护工作。成立了项目使用工作组,分管教育教学局领导任组长,教育股、县教研室牵头,做好优质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工作。三是强化校长和学校主体责任,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纳入校长个人绩效考核,对推进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加强督查考核,按月督查、按季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

二、以“三大课堂”促进资源覆盖、共享

围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一手抓日常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县教师均可使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集体备课和在线教研;一手抓“专项”突破引领,着力打造“三大课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增进区域、城乡、校际交流。

(一)开设“在线直播课堂”

通过县初中、学道街小学、实验初中、实验小学、青神中学装备的高清自动录直播教室,并依托青神县教育信息化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公开课,研究课课堂直播,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解决了偏远学校英语和音体美等薄弱科目师资短缺问题。全年开展课堂直播367节次。

(二)开设“名师讲堂”

由教体局人事股和县教研室组织多名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名师,组建工作团队,常态化开展学科公开课教学活动和教研教学探讨活动。全年开设“名师讲堂”12节次。

(三)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创设的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不仅能阅读书本上的文字,同时也能听到相应的声音、看到相应的画面,课堂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实现了以多媒体力核心的组合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以“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提升行业治理和服务能力

教体局坚持将提升行业治理和服务水平作为推进应用的重要目标,依靠植入信息化手段,打造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改进了教育教学管理,拓展了服务功能。

1.通过教育无纸化办公平台,推进教育常规管理信息化。

2.通过信息化平台校园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县公办学校的校园安全和食堂卫生安全等情况实时监控。

3.通过教育资源平台,为全县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和课堂评价试题下载,开展集中电子备课等,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益。

青神县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瞻远瞩和县教体局的着力实施。目前,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工作开展还有一些盲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二是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有一支较为专业的技术队伍来支撑,目前这方面的技术人才缺乏,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使用效益的发挥;三是学校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落后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才能实现转变,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网络覆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TD-LTE网络覆盖质量评估浅谈
基于感知数据分析的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浅析并线区段的GSM-R网络覆盖调整
TD-LTE网络覆盖的分析方法研究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