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身教重于言传

2016-05-30 11:27唐振启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师德教师

唐振启

【关键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小学生又具有像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对象。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最好,成为学生的表率。

【关键词】教师  师德  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8

近读《世说新语》,看到一则“谢安教子”的故事:“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哪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同时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来教育儿子?”谢安回答说:“我一直以‘身教来教育儿子。”谢安身为一国之相,日理万机,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儿子,夫人当然不免责怪。谢安没有找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而是说自己的行为就可以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这个故事表现了谢安对自己道德品行的充分自信,也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身教”重于“言传”。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概括了教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其实也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工作作风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是学生的表率,楷模。

一、信赖教师,模仿教师,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做到“学高为师”,更要做到“身正为范”。教师每天都要以愉快、积极的心态去上课,这无形当中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和教师一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自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都要先于学生做到,学生看到了,他们也就会慢慢的严格要求自己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当今经济腾飞的时代,学生大都是在高楼里的空调室中成长,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小学生又具有像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对象。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最好,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教育孩子要严于律己,勤奋钻研,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为人师者不能教育学生时是一套,自己行动时又是一套。试问,一个满嘴脏话的老师,又怎能说服学生要言语文明?一个经常说谎的老师,又怎敢奢望学生诚实?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又如何教导学生学会尊重?品德是感染来的,不是说教来的。因此,教师要从每一个细节上去以身作则。例如,教师如果上课迟到了,就要如实的向学生解释迟到的原因,并向同学们道歉。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与信任。

教师要勤奋钻研,刻苦学习,不断增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只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最能得到学生的尊敬。真心实意是教师的立教之本,教师只有奉献自己的真心,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教师要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学生,去无私奉献自己的心血感情,才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來影响学生,使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未来的职业,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的奉献。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三、教师崇高的道德修养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征服力

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唯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品德高尚的人,在学生面前如一座高山、一颗大树、如一座丰碑,使人敬仰,令人折服。一个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德服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否则一切苦口婆心都会因失去事实依据而缺少说服力。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有言:“君子耻于言,而过其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如果一个教师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早退,而自己却经常迟到早退;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可自己却随地乱扔垃圾,你说学生能听你的吗?想要学生怎么样,自己就要先作出表率,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说服学生,用自己的涵养去熏陶学生,让学生在你崇高的道德修养面前感觉到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不合理的事是一种错误和耻辱,挺不起腰抬不起头,从而有意识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的威望,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任何一个人,在德高望重的长者面前都会心存敬畏。作为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就是学生的学习的典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崇高的道德修养去征服学生。

四、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重要条件之一

古代兵家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说的也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重“言传”、轻“身教”的现象却不鲜见。毕竟“言传”的嘴上功夫来得容易,而“身教”的作风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更有的人会上说得好,会下做得差;白天说得好,晚上做得差;明里说得好,暗里做得差;人前说得好,人后做得差。自身不正,何以正人?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教师的品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的把教师作为偶像,知识的化身,做人的标准。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忽视了对学生“传道”,这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甚至是有害的。因此,作为一个致力于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应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师德教师
最美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