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6-05-30 04:33付程钢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效能教学方法高职

付程钢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要确保教学质量,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对学习冷漠、悲观,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出现了学习倦怠的情况。学习倦怠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还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前途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对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学习倦怠的概念

“学习倦怠”的概念来自于职业倦怠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弗洛登伯格(Freuberger)在心理学杂志上提出了“倦怠”(burnout)的概念,用于对工作压力的研究,特别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作者(如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医生、教师等)。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二、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被普遍运用。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專业技能的培养,但是技能训练同样离不开理论指导,高职学生仍需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而部分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使他们在理论学习上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学习兴趣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动因不足

学习动因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引起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高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动因不足,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责任心,学习是一项任务,更是一项责任,而许多高职学生根本意识不到学习是一种责任,没有责任心的约束和鞭策,学习上提不起精神,缺乏足够的动力;二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茫然”,不知道自己今后究竟想做什么,为什么读书,只是一味地随大流,缺失自己的人生目标,缺失自我理想,导致缺乏向上的进取动力。

(三)教师教学技能欠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其教学技能是否熟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部分年轻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扎实、上课准备充分、教学态度认真,但由于缺乏授课经验,授课的艺术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而有些比较资深的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但由于创新意识不够,使得课堂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缺乏生气。再加上有时会存在教师教学岗位与自身专业不对口现象,这样讲起课来变得有难度,最终导致授课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中,学生的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学生自信心不足、自卑、自暴自弃,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因此,改变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人们一般会主动选择自已认为可以胜任的、有把握的任务去完成,而不自觉地回避那些自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倦怠感等消极情绪。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习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知识,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即使学习枯燥乏味,学生也会从中获得快乐,并且为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兴趣的魅力所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有可能是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和鼓励,也有可能是受教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这些都可能成为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动机。高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融入他们的生活中,了解当下他们感兴趣的一切,与学生拉近距离,从中抓住热点话题,将其渗透在教育任务当中,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相信有兴趣护航,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三)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更多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中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式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矛盾,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智力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最终解决问题。另外还有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与学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进,只有双方协调地进行,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出现学习倦怠,说明教与学出现失调。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运用教育教学机制,科学、合理地应对教学问题,及时和学生交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学生产生倦怠情绪的根本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开发学生丰富的潜能,努力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乐于学习、积极向上、专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效能教学方法高职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