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企”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

2016-05-30 06:13鲁莉卓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开发高职教育构建

鲁莉卓

【摘 要】本文立足于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高职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探讨了在微企教学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厘清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和步骤,构建出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建构高度“职业化”的高职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实践及理论的支撑。

【关键词】高职教育 “微企”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开发 构建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核心在于“职业”二字,因此,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在知识、技能上与企业职业需求是否相符合就成为考量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评价。而课程体系决定了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基于传统的学科体系来构建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技能需求相差甚远,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还要经过二至三年的再培训。这无疑是对高职教育的嘲讽。因此,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是目前高职院校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笔者以所在院校2011、2012、2013级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战环境下的“微型企业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微企”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将“职业化”深植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可行路径与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的创建必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做支撑,因此,在“微企”教学模式下如何构建出与之目的同一、步调一致且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是决定该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为建构高度“职业化”的高职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实践及理论的支撑。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

微企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情境置于真实的实战环境之中,以实际存在的项目替换虚拟任务,以“职业能力最大化”作为目标,解决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需紧紧围绕该目标。因此,在微企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先的以学科知识序列性、逻辑性、完整性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方法和社会技能相互融合。

在微企教学模式改革下,我院摄影摄像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遵循“一二三四”原则进行搭建与深入,取得一定成效。这条原则即为:一主线、两强化、三结合、四阶段。一主线,是指以培养学生“摄影师、摄像师职业能力”为主线;两强化,是指强化学生诚信敬业职责、专业技能实训;三结合,是指理论结合实践、课堂结合基地、教学结合生产;四阶段,是指同平台、专方向、岗前训、顶岗干。

三、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和步骤

(一)人才需要分析

开发课程体系,首先要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洞察行业现况及发展,调研市场用人需求。为了更好地构建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其一,传媒类专业教师大量走访和问卷调查重庆地区及西南地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大中小型企业,深入走访校企合作单位,如金夫人儿童摄影公司、重庆永长传媒有限公司、武胜电视台等等,与一线的摄影师、摄像师、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密切联系,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其二,利用寒暑假,课题组成员先后到重庆精专视国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市华贵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及调研,掌握了一手资料;其三,成立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该领域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学院资深教授组成,他们既熟悉行业情况和企业用人要求,又了解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规律;其四,利用学院评估及专业评估的契机,对历届毕业生进行了一对一的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本专业市场适应情况;其五,通过现场招聘、网络媒体等了解摄影、摄像人才岗位需求。

(二)摄影摄像专业职业群及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调研,分析出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职业群:核心岗位为摄影师、摄像师,拓展岗位为灯光师、后期制作人员。基于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层次以及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我们将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各级婚纱影楼、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文化教育部门、企事业宣传部门等影视摄制行业,培养从事平面摄影、艺术人像摄影、商业广告摄制、专题宣传片摄制、数码后期制作包装等工作,具备掌握数字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布光、影视产品设计与包装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摄影、摄像、布光、后期剪辑、图像处理等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确定了摄影摄像职业群及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分解行动领域得出对应的学习领域,在真实的或模拟典型的工作情境或工作任务中,使学习内容和过程“职教化”,最后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学习项目。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循序渐进的项目内容,掌握职业技能要求(见表1)。

四、课程体系的构成

新的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资格证书模块+职业拓展模块”这四个部分构成。通识课程模块是根据教育部新颁教学大纲要求设置的,资格证书模块是落实高职教育“双证书”的要求,职业拓展模块包含职业拓展和文化素质拓展等课程,这些课程或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设置,或由学院统一设置。而专业课程模块主要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培养,是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课程构建目标与原则,在“微企”教学模式下,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按四个阶段搭建:一阶段“同平台”,是在传媒类专业这个大的平台上共同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二阶段“专方向”,是明确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化方向,开始有的放矢地学习更精专的职业技能知识并开始带入“微企”真实项目进行实训;三阶段“岗前训”,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强化“微企”真实项目实训,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由项目引领进行岗前训;四阶段“顶岗干”,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更进一步体验社会和企业岗位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实训环节,也是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详见图1)

五、结语

基于“微企”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无缝对接。在高职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它系统地搭建了学习领域的体系框架,有效指导了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方式,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具体规划方案,对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微企”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不是单一的系统,其运行实施过程中还包括实训基地建设程度、教师团队(尤其是“微企”导师技能水平)、微企运营能力及相关管理制度保障等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宣飞.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几对关系与构建原则[J].江苏高教,2008(04).

[2]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 2010(04).

[3]原素芳,祝志勇.浅谈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3(14).

猜你喜欢
开发高职教育构建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