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驱动小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2016-05-30 19:33黄志先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求知欲数学问题学习兴趣

黄志先

摘 要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认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 实际活动 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96-02

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这其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动力就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而执着地去挖掘、探索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中他们才会好学、乐学,进而变为善学。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强调学生主体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性发展为目的。从而让充满活力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堂得到构建。本文针对让兴趣成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的调动因素谈谈一些教学建议:

一、让兴趣在具有牵引魅力的数学问题中产生,以起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以引导学生解谜的方式能够诱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数学问题的答案所在。其最好的方式是根据所学的内容知识巧妙设置疑问,然后诱导学生像解谜一样追寻经过,由此产生一定的学习激情。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这两个概念时,学生容易混淆。为避免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混淆,我是这样设置疑难的。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学生左边一位摆,右边一位观察,“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求: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多2个。当学生摆完后,问:第二行是怎么摆的?学生便会轻而易举地回答:先摆与第一行同样多的6个三角形,再摆比第一行多的2个三角形。又问: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很容易列出2+6=8。那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同样也让学生用学具摆,同桌右边一位摆,左边一位观察要求: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8个三角形,当学生摆完后问: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了几个三角形?怎样求?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出第二行比第一行多2个三角形。即8-6=2,在教学这两个例题时,适时指导学生直观操作、对比,使学生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正确区别异同。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的可能会提出一些让人非议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并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慢慢体会、慢慢发现、慢慢领悟,解决疑难,达到预期目的。这样既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意识。

二、科学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激情,让他们乐于投入课堂学习

数学知识好多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活动融合起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找到乐趣。例如在植树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入数学教学知识,将植树棵数平均分给了三年级三个班,结果人数较少的(1)班便会产生争议,我们班人数少,这种分法不合理。这时我们可以顺着学生的激情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我们的同学能大胆正视这种不合理的平均分配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分配才比较客观、公正?”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争先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我抓住“火候”继续启发、引导,最后由学生讨论,决定按各班人数比来重新分配,从而加深了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理解。

三、有效组合新型课堂,让兴趣在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

1.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别人的问题中启迪他们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的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求知欲数学问题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