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学化品质的三维结构

2016-05-30 10:48刘秀玲高晓华
北方论丛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构分析易经

刘秀玲 高晓华

[摘 要]《易经》是一部文学化的哲学著作。结构维域下其具有言、象、意等三个层面的成分构成,具有语音的韵律性音乐性、字词含义的精练性多义性、阐义释理的形象性生动性、载道寓理的蕴藉性丰富性等文学品质。对《易经》进行文学化结构成分分析,可以使人感受《易经》与后世文学的契合和交流关系,彰显其文学品质价值。可以拉近《易经》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易经》获得更多的文化观照。但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不系统充分,对此有探讨研究的空间和必要。

[关键词]《易经》;文学化;审美品质;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1-0024-04

Abstract: “I Ching” is a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works. Structure dimension domain with words, like, three levels of meaning components composition, with the voice of the rhythm of music, meaning of words refining of polysemy, gorge and expound the image of vivid, moralization apartment management implication rich character of literature. The “book of changes” were literary composition analysis, can make people feel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later literature fit and the exchange relationship, highlight the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quality. “I Ching” can be closer between the reade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the “book of changes” to obtain more cultural care. Bu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is not systematic, and the space and the necessity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book of changes”; literature; aesthetic quality; structure

《易经》是一部文学化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文学作品的成分构成一般认为有言、象、意等三个层面。对于言、象、意等三者之间的关系,三国经学家王弼的解释是“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1](p609)。这段关于《易经》言、象、意之间关系的阐释,在中国古代是文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现代是文学结构关系的理论基础和权威解读。据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易经》具有文学角度的言、象、意成分构成,同时文学审美视域下《易经》的言、象、意结构成分也具有语音的韵律性音乐性、字词含义的精练性多义性、阐释义理的形象性生动性、载义寓理的蕴藉性丰富性等文学审美品质。这些文学品质使得《易经》与一般哲学著作不同具有鲜明的文学化倾向。对《易经》进行文学化结构成分分析,可以使人感受《易经》与后世文学的契合和交流关系,彰显其文学品质价值。可以拉近《易经》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易经》获得更多的文化观照。但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充分,对此有探讨研究的空间和必要。

一、《易经》语言的音乐性多义性

语言包括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文学语言当它作为朗读、吟诵或歌唱的材料时,其语音就会呈现韵律性音乐性美感。同时文学语言的字词也与一般文章不同,往往除了字面的直接意义,还有其他含义,所以文学语言的字词呈现言简义丰的特点。《易经》语言虽然产生于散文萌芽的上古时期,发展还不成熟,但由于作者为了“诵读”和“明义”的需要,对语言也进行了其能力所及的选择和锤炼加工,因而《易经》语言中的部分语言具有语音韵律美音乐美,字词含义具有精练性多义性。

《易经》是散文体的著作,但以诗的标准衡量,有不少句子不亚于成书比它晚得多的《诗经》。以《易经》卦爻辞为例,《震》卦的卦辞是“亨。震来虩(Xì)虩,笑言哑(yā)哑;震惊百里,不丧匕(bǐ)鬯(chàng)”。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进展得顺利,尽管雷声震撼,仍然笑声四起,百里都受到震动,但没有人因此丢失筷子或汤勺。从语言形式来看卦辞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四个句子每两字一拍四字一节,两句又构成一个调部,听觉上给人以韵律鲜明节奏紧凑的感觉。同时一二句中有表示恐惧状态的形容词“虩虩”和表示笑声的象声词“哑哑”相间,“虩虩”和 “哑哑”都是叠音词,一平一仄声音效果有上下起伏的跳跃感,诵读让人有轻松随和愉悦的感觉。再如中孚卦九二爻有增益和大家共分享会有孚信的象征义,其爻辞是“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从爻辞语言结构来看,也是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的句子,所不同的是四个句子中偶数句都有一个表语气的“之”字结尾。结合语义和语境这句话诵读时各句字词宜于连读,节奏应该缓慢,语调应该拉长,而且因为有语气词“之”的结尾,使整个句子富有极强的押韵感觉。还有离卦九四爻辞:“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句子的意思是“遇到了突如其来的事情,脾气发得犹如燃烧的烈火,但顷刻之间又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不同,因此,其语调风格也多有变化。从爻辞语言形式上看,长短不一文字极少,后三句每句只有一个实词即构成一个句子,且各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如”字结尾。根据句意,这个爻辞诵读节奏应该是快的,语气应该是重的、低沉的,而且前后句之间应该是紧紧相连相承的,所以整个听觉效果是铿锵有力、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此外,还有泰卦的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等等,这些句子颂读起来不但有诗歌的韵味,而且与《诗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周时期语言词汇量少,很多抽象的思想观念或细致的感受,人们无法找到恰当的字词来表达。于是仅有的词汇就因为承载更多的语义内涵而具有言简义丰、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在《易经》卦名许多都是形容词,如乾卦的“乾”是“健劲”意,泰卦的“泰”是“通泰”意,谦卦的“谦”是“谦虚”意,恒卦的“恒”是“恒久”意,这些词语极具表现力,即它们在高度概括各自卦义性质的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义理”信息。如困卦的“困”字是“困穷”意,但却包含“虽处困穷状态只要自己努力自救也能获得亨通;此时坚持自己的操守和信念必将获得吉祥免遭困穷;此时应当多修炼自己少说为好,因为境况很难让别人相信”等具体信息。再如乾卦卦辞只有四个字:“元,亨,利,贞。”《〈易经〉正义》载:“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使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进一步说就是《易经》作者通过对自然的直感的观察,认为“天”体现着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等四种德行;之所以如此在于“天”的本质元素是沛然刚健的阳气。这种阳气“运行不息,变化无穷”沿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环往复,制约主宰着整个大自然。如此丰富的乾义在卦辞中只用四个字来概括,不能不说是字少义丰、微言大义。再看《易经》爻辞,蹇卦初六爻辞:“往蹇,来誉。”这里“往”是“进”意,“来”是“退”意,“蹇”是“难”意,“誉”是“美誉”意,爻辞四字总体概括意是“往前走艰难,归来必定获得美誉”。至于“进”和“退”的具体情况,“蹇”和“誉”的具体原因在爻辞中并没有明说,这就给人们留下很大的理解空间,于是不同的个体在理解此爻辞词义的时候,就会因自己所处境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具体阐述,这样众多个性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断地生发汇集,以致爻辞字词内涵无限扩展丰富。由此,蹇卦初六爻辞的“进”和“退”、“蹇”和“誉”四词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易经》中有许多词组如“虎视眈眈”“谦谦君子”“突如其来”“匪夷所思”“不速之客”“无妄之灾”等,至今仍以成语的形式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一点正说明《易经》字词蕴义丰富,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易经》“释义”的形象性生动性

“立象以尽意”是《易经》“释义”的突出特点。《易经》中的形象称易象,易象中有八卦、六十四卦的卦画象和卦爻辞中的文字象。这些形象不管以什么形式呈现,其目的都是为了揭示象后的“义理”,正是有了这些具象辅助释义,《易经》的“义理”才趋向于更加鲜明,更加贴近于“人事”的阐发。

《易经》中八卦之象是模拟之象。《系辞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此可知,八卦之象是古人仰观俯察像物所得的八大类自然物象,同时八卦之象只是“类万物之情”的物象,因而八卦之象可以引申扩展,也就是说自然万物只要与八卦象形或情相似的,都可以把它归为八卦的同类象中。六十四卦之象是会意之象,它是八卦一卦自重或两卦互重所构成的卦象,六十四卦卦象以特殊的象征形象分别喻示六十四种事物、现象的特定情态。如屯卦的“屯”是“艰难”意,卦形是上坎下震,“是草木初生之象,描述的是草木拱破土地时的景象,草木破土,生命萌生,正是生命嫩弱艰难生长的时候,故有艰难之意”[2](p67)。颐卦上艮下震,从卦象上看,像一个大口腔。但颐的意义却不仅停留在口腔上,而是由口为嚼食进食之器官,食为养人之物,引申出颐卦之养人之道的义理。

《易经》卦爻辞中的形象是比喻之象,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并用语言叙述描写的形象。《易经》卦爻辞形象中有许多动物形象。如小过卦辞:“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其后一句取“飞鸟”象,《重定费氏学》云:“飞鸟,高过于人矣;然遗音可闻,是亦未能过高,特‘小过耳。逆顺者而向上,有风气阻力;就下势顺也。”意思是说,小过之时,可以施行寻常小事,不可践履天下大事;譬如飞鸟不宜于向上强飞,宜于向下安栖,才大为吉祥。此卦辞以小鸟力量有限,来告诫人们要善于避开弱点获得成功。再如剥卦六五爻辞:“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此爻象是“鱼”,隐喻或暗示男女之间的性事。因为“从表象来看,因为鱼的轮廓,更准确地说是双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从内涵来说,鱼腹多子,繁殖力强,当时的人类还只知道女阴的生育功能,因此,这两方面的结合,使生活在渔猎社会的先民将鱼作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3](pp48-49)。基于此,李鼎祚《〈易经〉集解》云:“鱼,阴虫也。爻辞取自然物象‘鱼和人文事象‘宫人宠御两象为喻。言宫人进御,依次而进,正如贯鱼之有次序也。卦象是五阴承一阳,如五个女人待御一个男人,大有耗尽其精力之势,与卦义阴消阳的‘剥相符。”《易经》卦爻辞中云雨天象也常见。如小畜卦辞:“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过卦六五爻辞:“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这里“云雨”是男女交合的隐语,“古人以云雨为性行为之隐语,当源于天地相交化生万物的认识……是把云雨当作天地交感的生命行为,又反过来隐喻男女媾和,这是当时普遍的民俗心理”[4](p301)。“密云不雨”,即有云不雨是男女性生活不和谐的隐语。如《小畜》卦,其卦象为巽上乾下,闻一多先生对其卦象的解释是“乾为老男,巽为长女,老男遇长女自然交欢不悦,所以九三爻辞谓‘夫妻反目”[5](pp11-12)。可见,“密云不雨”,有云不雨露,夫妻自然反目。

《易经》还善于通过形象的叙述描写来创设各种意境,使人获得深切体验,进而领悟“义理”。《易经》爻辞有六条爻连用创设意境的。如渐卦的爻辞依次是,初六是“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六二爻是“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九三爻是“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六四爻是“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九五爻是“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上九爻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这六条爻以鸿雁作比,分别画了六幅图画,图画上鸿雁由河边跳到一块大磐石上,由大磐石上又跳到陆地上,由陆地上又飞到树枝上,再由树枝上飞到山上,最后又由山上飞到陆地上。六条爻图如果连起来,恰好是鸿雁的渐进的系列动态图画而且是越来越高的动态图画,应该说这种用鸿雁渐进高飞来比喻“渐进”的卦义方式,具有渔猎时代先民表情达意的特点,其效果颇为形象生动,充满意境美。《易经》爻辞中还有一爻一境的情况。如睽卦的上九爻辞:“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爻辞给人们描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景象,说一个孤高狐疑的男子,在找寻自己的伴侣,途中他恍恍惚惚好像看见了一只满身污泥的丑猪,又看见了一辆装满鬼怪在奔驰的大车。这个男子很紧张,心想一定是一群歹人来袭击自己,于是他连忙张弓射箭要和来人开战。然而,他接着又立刻把弓箭放下了,原来他发现来的并非什么强盗匪寇,而是要和自己成婚的心爱之人。此种富有故事情节的情境描叙,把睽卦上九爻以阳处睽卦之极高位,与六三爻违离至久,孤独烦躁,妄生猜忌,遂将种种幻觉的心理变异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卦象中男子幻觉重生的情境描写,也正吻合了睽卦“乖背睽违”的卦义。

上述可见,《易经》阐释义理,多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用“假象寓意”的譬喻手法,使隐含在易象背后的义理较为具体、生动地显现出来。这种隐喻方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颖达《〈易经〉正义》云:“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6](p18)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也说:“《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明代张蔚然在《西园诗尘》中也说:“《易》象幽微,法邻比兴。”[7](p19)可见他们都把《易》象与《诗》之比兴相提并论,认为《易经》借物象表达义理,《诗经》借形象抒发情志,二者的创作原则是一致的。《易经》的隐喻方式与后世诗歌的象征、比兴手法有许多关联和互通之处。同时,也正是这些易象的存在,使得《易经》这部哲学著作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具有文学色彩。

三、《易经》“寓理”的蕴藉性丰富性

文学作品创造“象”不是艺术的目的,文学艺术的目的在于通过“象”隐喻、象征、暗示一定的“意”。文学作品中的“意”是隐形的、不可“见”的,渗透于、蕴含于、消融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因此,必须靠感悟、靠分析、靠抽象才能把握。《易经》语言的叙述和描写多有言外意和意外意的内涵。所以,在提醒人们阅读理解《易经》时应当善于感悟,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同时,也要让读者认识到这一点正是《易经》与文学意蕴丰富的特质相通契合之处。

《易经》中常见“言外意”,即文字表达之外所蕴含的意义。《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意与卦爻辞中的象意表面看多有不同。如未济卦卦名意是“不成功”,卦辞句却是:“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从卦辞语言来看,给我们描述了一只小狐狸渡河的情况,说小狐狸涉水过河,快要到岸边了,尾巴却被河水浸湿了。卦辞描述小狐狸过河似乎和“未济”没有什么联系。但在卦辞叙述语言之外却隐含着一些没有明说的现实信息,即狐狸过河通常尾巴是上翘伏在水面上的,现在小狐狸整条尾巴都被河水浸湿了,可见小狐狸全身都被河水浸没了,又加上小狐狸力量小,此时勉强过河很危险,而且难以到达岸边。至此,领悟卦辞隐含的信息,综合考虑卦辞的形象活动,卦义“未济”的“不成功”意才露出端倪。也就是说未济卦辞“不成功”之义不是语言的表面意,而是包含在小狐狸的过河活动之中的深层意,其“义理”是需要人们透过小狐狸过河的状况去领悟才会感知得到。再如渐卦是“渐进”意,其卦辞是“女归吉,利贞”。“归”是中国古代女子出嫁的称谓。为什么女子出嫁曰“归”,《〈易经〉正义》云:“归,嫁也。女子生有外成之义,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妇人之嫁,备礼乃动,故渐之所施,吉在女嫁。”渐卦卦辞拟取“女归”为比喻象,说女子出嫁是大事,男家必行问名、纳彩、请期的礼节,然后才能迎娶。因为女归不是奔也,“渐者为归,速者为奔。故女归以渐为吉”[8](p415)。虽然渐卦的“渐进”之意,在卦辞中也没有明确的解释,但一如女子出嫁循礼渐行可获吉祥可知,“渐进”能遵循正道,可使人获显耀地位,并有利于守持正固而建树功勋的意蕴就彰显出来。由此可见《易经》卦爻辞语言,有表层意有深层意,也就是说卦爻辞语言描写的任何一个形象及其运动,其解释只能是义理的表层义,还有很多文字所蕴含的意义需要感悟才能发掘。

《易经》还普遍存在“意外意”,即意蕴之外所蕴含的未知意。《易经》文字古奥义理精深。各人似乎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现在看来所有的解释似乎都还没有达到对“道”义内涵的完全阐释。《易经》卦爻辞中的形象都是隐喻形象,其喻意就是隐含在形象之中的卦义或爻义,卦义或爻义中既包括我们所能认识和揭示出来的隐含意,也包括我们的思维和语言所不能及的意外意。《系辞》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说的就是这一点。以困卦为例:卦中六条爻的爻辞,列举了六种困境情况。初六爻是“臀困于株木”,九二爻是“困于酒食”,六三爻是“困于石”,九四爻是“困于金车”,九五爻是“困于赤绂”,上六爻是“困于葛藟”,还有许多受困之状,没有尽述。至于为什么会陷入如此的困境?其原因可能是各种各样,除了有读者自己思考的答案之外,还会有人之联系想象所不能及的意蕴涵盖其中。

“《易经》作为一部哲学著作,明显有别于后世的哲学专著。可以说,它是一部文学化的哲学著作。这种将文学和哲学合为一体的著作,从调动读者的兴趣上看,显然具有很大的优势”[9](p50)。以往对于《易经》的研究哲学角度的居多,对于《易经》文学性的探讨研究目前还不够充分,而这一点恰恰是《易经》文化价值需要深入发掘的方面。

[参 考 文 献]

[1][晋]王弼.《易经》略例[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傅道彬.《屯》卦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略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8(1).

[4]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5]闻一多.诗经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6][唐]孔颖达.《易经》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清]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94.

[8]李光地.《易经》折中[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9]李玉昆.试谈《易经》的文学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刘秀玲:黑龙江科技大学副教授;高晓华:黑龙江科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吴井泉]

猜你喜欢
结构分析易经
《易经·序卦》探微
英语世界认识《易经》的三个阶段
现在我们如何当老师(上)——《易经》里的教育智慧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影片《推手》剧作结构分析
疲劳分析在核电站核承压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山东省服务业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