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油葵品种(系)引种比较试验

2016-06-01 01:44何录秋杨文淼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品种比较油葵引种

何录秋,杨文淼,罗 琼(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湖南油葵品种(系)引种比较试验

何录秋,杨文淼,罗 琼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对搜集和引进的9个油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其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和农艺性状等观测比较。结果表明:美葵DL667、矮大头1023、黑矮人油葵和S606适应性强,丰产性好,适合湖南推广种植;矮大头567DW和矮大头HQ1167产量表现不佳,需继续观察示范;韩国CS、新葵5号和美葵562产量偏低,不是很适合湖南省的气候条件。

关键词:油葵;引种;品种比较;湖南

油葵是油用型向日葵,生育期短、抗逆性强、产量比较稳定,籽粒含油率高,含油率在45%~50%,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食用油脂来源[1],在国内是新发展起来的高级食用油料作物[2]。油葵植株较矮小,一般株高1.3~1.6 m,可产籽粒150~300 kg/667m2;油质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4%,其中亚油酸68%~72%,油酸16%~19%[3-4]。在我国食用油高度依赖进口、世界油脂供求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发展油葵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解决食用油紧张局面[5-6]。湖南多山区丘陵地貌,旱地资源丰富,由于近年棉田改制,原棉区的土地处于种植转型期,湖南成功试种油葵,并快速发展,特别是旱地春播油葵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湖南油葵生产的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类油葵品种纷纷进入湖南市场,生产上农民无从选择。为了引导农民选择适宜湖南种植的品种,提高湖南油葵种植水平,保持湖南油葵生产持续平稳发展,笔者对引进油葵品种进行了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和农艺性状等观测比较试验,旨在为湖南推广适应性强、高产的油葵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及来源

以在湖南油葵种植区搜集和引进的9个油葵品种(系)为材料(表1),以平均产量为对照。

表1 参试品种及其来源

1.2试验时间与地点

于2015年3~7月在湖南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前茬荞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8 g/kg、全氮含量1.87 g/kg、全磷含量0.59 g/kg、全钾含量12.7 g/kg、碱解氮89.9 mg/kg、速效磷25.7 mg/kg、速效钾107.5 mg/kg、pH值为6.12。

1.3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分别用菜饼、NPK复合肥、钙镁磷肥75、35、50 kg/667m2为底肥,尿素15 kg/667m2作为追肥。整地时将底肥均匀撒入土壤后,按厢面宽1.8 m,厢高25 cm,厢沟宽40 cm,整成高厢。穴播,播种密度行距为60 cm,株距35 cm,播种2粒/穴,定苗一株,种植3 100穴/667m2。播种后用本土盖种2~3 cm。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

1.4观察记载项目

(1)生育期: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开大花即舌状花),成熟期。

(2)植物性状:在收获前3 d,对第2重复各小区随机连续抽取l0株测量其株高、叶片数、盘径、茎围、单盘干粒重和百粒重求平均值,并调查花盘形状、花盘倾斜度、籽粒排列紧密度、植株整齐度。同时调查不育株和分枝株占群体的百分比。

(3)抗性表现:在收获前3 d,调查油葵菌核病、锈病、叶斑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发病率,即发病株占群体的百分比;同时调查倒伏和折杆占群体的百分比。

(4)小区产量:籽粒充分成熟期收获,脱粒晒干称量小区产量,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油葵品种生育期比较

参试油葵品种均于2015年4月2日播种,4月8日全部出苗(表2);韩国CS于5月18日现蕾,矮大头1023和新葵5号5月19日现蕾,其余品种5月20日~23日现蕾;矮大头1023于6月7日开花,韩国CS和新葵5号6月8日开花,其余品种6月9日~15日开花;新葵5号和黑矮人油葵7月15日成熟,其余品种7月16日~22日成熟;新葵5号和黑矮人油葵的全生育期为104 d,S606的全生育期为111 d,其余品种的全生育期在105~108 d。

2.3不同油葵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于收获前3 d对第二重复各小区随机抽取连续l0株调查参试油葵品种植物学性状(表3),株高新葵5号最高(192.3 cm),其次是美葵562(188.2 cm),株高最矮的是矮大头HQ1167(118.6 cm);叶片数美葵DL667最多(40.4片),其次是美葵562(36.3片),叶片数最少的是黑矮人油葵(22.3片);盘径美葵DL667最大(23.5 cm),其次是黑矮人油葵和美葵562(22.6 cm),盘径最小的是新葵5号(16.7 cm);茎围美葵DL667最粗(13.2 cm),其次是美葵562(11.6 cm),茎围最小的是矮大头1023(8.9 cm);单盘粒重黑矮人油葵最大(64.7 g),其次是矮大头567DW(60.6 g),单盘粒重最小的是美葵562(45.3 g);百粒重黑矮人油葵最高(6.46 g),其次是矮大头567DW(6.35 g),百粒重最小的是美葵562(5.28 g);参试品种的籽粒排列紧密度均紧密,植株整齐度都好,不育株率和分枝株率均为零。

表2 不同油葵品种生育期(月-日)

2.3不同油葵品种抗病性比较

在收获前3 d,调查各参试油葵品种的菌核病、锈病、叶斑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发病率,即发病株占群体的百分比;同时调查倒伏和折杆占群体的百分比(表4)。菌核病以韩国CS发病率最高(6.3%),最低是黑矮人油葵(2.1%),其他在二者之间;叶斑病以以韩国CS发病率最高(35.1%),最低是黑矮人油葵(12.5%),其他在二者之间。参试品种田间未发现锈病、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锈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田间病率均为零;田间未发现倒伏和折杆株,倒伏率和折杆率均为零。

表3 不同油葵品种植物学性状

表4 不同油葵品种田间发病情况调查 (%)

2.4不同油葵品种产量比较

参试油葵品种9个,以平均产量为对照(表5)。美葵DL667小区平均产量为8.90 kg,折合产量为296.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37.00%,居第一位。其次是矮大头1023折合产量为250.01 kg/667m2,比对照增产15.45%,居第二位。黑矮人油葵居第三位,折合产量为225.57 kg/667m2,比对照增产4.16%。

表5 不同油葵品种产量 (kg)

其余品种依次为S606(第四位)、矮大头567DW(第五位)、矮大头HQ1167 (第六位)、韩国CS(第七位)、新葵5号(第八位)、美葵562(第九位)。经方差分析,美葵DL667与矮大头HQ1167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美葵DL667与韩国CS、新葵5号、美葵562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品种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3 参试品种综合评议

(1)美葵DL667:生育期107 d,株高161.2 cm,叶片数40.4片,盘径23.5 cm,百粒重6.29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低,平均产量296.68 kg/667m2,居第一位,比对照增产37.00%,适宜在湖南省推广种植。

(2)矮大头1023:生育期106 d,株高151.3 cm,叶片数34.2片,盘径18.5 cm,百粒重6.33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较低,平均产量250.01 kg/667m2,居第二位,比对照增产15.45%,适宜在湖南省推广种植。

(3)黑矮人油葵:生育期104 d,株高133.4 cm,叶片数22.3片,盘径22.6 cm,百粒重6.46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低,平均产量225.57 kg/667m2,居第三位,比对照增产4.16%,适宜在湖南省推广种植。

(4)S606:生育期111 d,株高186.4 cm,叶片数32.4片,盘径18.6 cm,百粒重6.17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低,平均产量223.34 kg/667m2,居第四位,比对照增产3.14%,适宜在湖南省推广种植。

(5)矮大头567DW:生育期108 d,株高136.8 cm,叶片数33.3片,盘径20.4 cm,百粒重6.35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较低,平均产量212.23 kg/667m2,居第五位,比对照减产1.99%。

(6)矮大头HQ1167:生育期105 d,株高118.6 cm,叶片数22.5片,盘径17.7 cm,百粒重6.24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较低,平均产量210.01 kg/667m2,居第六位,比对照减产3.02%。

(7)韩国CS:生育期105 d,株高181.7 cm,叶片数35.6片,盘径21.8 cm,百粒重5.42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偏高,平均产量185.56 kg/667m2,居第七位,比对照减产14.31%。

(8)新葵5号:生育期104 d,株高192.3 cm,叶片数33.7片,盘径16.7 cm,百粒重5.58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中等,平均产量175.56 kg/667m2,居第八位,比对照减产18.92%。

(9)美葵562:生育期106 d,株高188.2 cm,叶片数36.3片,盘径22.6 cm,百粒重5.28 g,整齐度好,田间发病率低,平均产量170.01 kg/667m2,居第九位,比对照减产21.49%。

参考文献:

[1] 张 明. 国内外向日葵育种概况及动向[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6):149-151.

[2] 杨德智,杨素梅,霍阿红,等. 河北省向日葵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5):17-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编.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乔银针. 农十师油葵高产栽培措施[J]. 新疆农垦科技,2008,(1):11-12.

[5] 黄绪堂. 黑龙江向日葵[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 224-249.

[6] 董 学. 向日葵种植技术问答[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03-126.

[7] 邓力群,刘兆普,程爱武,等. 不同盐分滨海盐土上油葵(G1012B)的氮磷肥效应研究[J]. 中国油料学报,2002,24(4):35- 41.

(责任编辑:肖彦资)

Comparison Test of Introduced Oil Sunflower varieties (or Lines) in Hunan

HE Lu-qiu,YANG Wen-miao,LUO Qiong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nan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Using 9 collected or introduced oil sunflower varieties (or lines) as test materiales, their adaptability, high yield, resistance and agronomic trait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ikui DL667, Aidatou 1023, Heairen oil sunflower and S606 possessed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good quality, which should b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Hunan; Aidatou 567DW and Aidutou HQ1167 possessed mid yield; South Korea CS, Xinkui 5 and Meikui 562 possessed low yield, maybe they aren’t suitable for climate conditions of Hunan Province.

Key words:oil sunflower; introduce; varieties comparison; Hunan

作者简介:何录秋(1965-),男,湖南安仁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杂粮品种选育及资源收集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2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4.004

中图分类号:S5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4-0011-03

猜你喜欢
品种比较油葵引种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26.67公顷油葵盛开“致富花”
油葵种植技术要点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节节红板栗引种表现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宁南山区不同甜荞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