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早熟两系杂交油菜“秀油杂610”的选育

2016-06-01 01:44王小武袁卫红邹乐萍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选育

王小武,袁卫红,吴 平,郑 慧,邹乐萍(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宜春 336000)



甘蓝型早熟两系杂交油菜“秀油杂610”的选育

王小武,袁卫红,吴 平,郑 慧,邹乐萍
(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宜春 336000)

摘 要:早熟两系杂交油菜“秀油杂610”是利用甘蓝型早熟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6S”与优质早熟恢复系“C10”杂交筛选而成的早熟两系新组合,具有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2013~2015年参加江西省早熟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949.7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21.16%,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产油量811.65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22.45%,芥酸含量为0,硫甙含量14.43 μmol/g,含油量41.63%。2015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早熟油菜;甘蓝型油菜;两系杂交种;秀油杂610;选育

江西是我国主要的双季稻产区,目前的油菜种植习惯仍以“稻—油”两熟制为主,为促进江西油菜生产大发展,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发展 “稻—稻—油”三熟制种植模式势在必行。因此,选育适宜“稻—稻—油” 三熟制种植模式的早熟油菜品种已成为各育种单位的主攻方向。江西省宜春市农科所利用两系法进行油菜杂种优势研究育成了多个生态型两系高产油菜新品种,如两优586、赣两优2号、赣两优3号、赣两优5号[1-4]等。近年来,随着对生态型早熟油菜品种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选育出一个双低早熟生态型两用不育系杂交种“秀油杂610” 。“秀油杂610”是利用甘蓝型早熟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6S”与优质早熟恢复系“C10”杂交筛选而成的早熟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名“杂610”。该品种2015年8月通过江西省油菜区试,2015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亲本材料及选育经过

1.1亲本材料

母本“6S”为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5]群体分离出的高产株系26S中品质表现最好的株系66S与引进的早熟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青杂3号杂交, F1代分离出的早熟生态型雄性不育株经多代自交定向培育而成;父本“C10”为早熟优质杂交油菜青杂3号与本所优质恢复系C6-1杂交而成。

1.2早熟两用系“6S”的选育

在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下简称农科所)的不育系亲本繁殖圃中利用原有的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群体单株套袋,自交分离,将收获的种子在农科所分单株种植,在田间及时进行性状调查,筛选到丰产性、抗逆性好的两用不育株系26S,通过近红外品质分析得到双低两用不育株系66S,再与引进的早熟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青杂3号杂交, F1代分离出早熟生态型雄性不育株,经多年套袋自交结合人工辅助授粉、育性鉴定、品质分析,2013年育成了早熟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6S”[6]。

1.3早熟优质恢复系“C10”的选育

用青海省农科院引进的双低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青杂3号与农科所育成的双低恢复系C6-1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代自交定向培育,2012年育成了早熟双低常规油菜品系“C10”。2013年以早熟两用不育系“6S”为母本与国内外多个甘蓝型早熟双低油菜品种进行广泛测交(包括新育成的早熟新品系“C10”),筛选出熟期最早,恢复率100%,配合力强,品质优的恢复系“C10”。“6S”与“C10”配制的早熟优质两系新组合,即“秀油杂610”,原名“杂610”。

2 品种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性

“秀油杂610”属甘蓝型早熟优质两系杂交油菜品种。幼苗半直立,苗期长势旺,整齐一致,根茎粗壮,叶色青绿,叶柄长,裂叶4对以上,边缘呈波状;花期集中,花瓣黄色,呈侧叠状,花粉量多;株高约163.2 cm,分枝部位约70.6 cm。

2.2生物学特征

“秀油杂610”属半冬性,冬春两头发,无早苔早花;根须发达,株高偏矮,株型紧凑;熟期早,全生育期约179.1 d。

2.3品质及经济性状

从江西省油菜区试各参试点随机取样,经江西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分析测定,“秀油杂610”种子含油量41.63%,两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甙含量为14.43 μmol/g,完全符合国家优质油菜双低标准。

“秀油杂610”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龙油668,2013~2015年两年区试汇总中,其单株有效分枝数5.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10.7个,粒数18.25粒/角,千粒重4.23 g,单株产量11.9 g。

3 成熟期和抗逆性表现

3.1成熟期

在连续两年的江西省早熟组油菜区试汇总中,“秀油杂610”的熟期均为最早,其生育期分别为179.6、178.6 d,对照龙油668的生育期分别为181.4、181.0 d,两年分别比对照早熟1.8、2.4 d。

3.2抗逆性表现

“秀油杂610”株型较矮,茎秆坚硬,抗倒性强,在区试与大面积生产示范中均末出现倒伏现象;其抗菌核病能力也强, 2013~2014年度江西省早熟油菜区域试验汇总,“杂610”菌核病发病率8.3%、病指4.5,对照龙油668菌核病发病率14.6%,病指7.1,2014~2015年度江西省早熟油菜区域试验汇总,“杂610”菌核病发病率3.9%、病指2.3,对照龙油668菌核病发病率9.6%,病指6.8,两年的抗(耐)病性均强于对照。

4 产量表现

4.1品比试验结果

2013~2014年度,“秀油杂610”参加本所早熟组合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1 998.0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18.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4.2区域试验结果

“秀油杂610”参加2013~2014年度江西省早熟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939.35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22.71%,极显著,第四位。平均产油量799.35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26.50%。参加2014~2015年度江西省早熟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960.05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19.61%,极显著,第三位。平均产油量823.95 kg/hm2,比对照增产18.39%。两年平均产量1 949.7 kg/hm2,两年平均增产21.16%。

4.3生产试验结果

2014~2015年度,“秀油杂610”参加本所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 945.65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18.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由表1可知,2013~2015年,“秀油杂610”在宜春市袁州区、吉安市安福县及新余市分宜县进行了引种示范。通过对一区二县的抽样测产,“秀油杂610”均比对照增产15.0%以上,其中2013~2014年度平均产量1 899.0~1 975.0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17.2%~18.2%,2014~2015年度平均产量1 879.5~1 969.5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17.0%~19.6%。

表1 “秀油杂610”在生产示范中的产量表现

5 适应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5.1适应性

“秀油杂610”品种为早熟两系油菜杂交种,只适应江西、湖南等“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种植。

5.2栽培技术要点

施足底肥(施复合肥、磷肥和硼肥各35、15、1 kg/667m2),早施苗肥(定苗后追施尿素4~6 kg/667m2),

稳施苔肥(施尿素3~5 kg/667m2,钾肥3~5 kg/667m2,硼肥0.1 kg/667m2, 硼肥对水叶面喷施)。冬前注意防治蚜虫、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 ,防治菌核病。5.2.1 适时播种 “秀油杂610”为早熟油菜新品种,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好。直播宜于10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移栽宜于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35 d,10月下旬移栽,翌年4月25日之前收获。5.2.2 合理密植 “秀油杂610”适宜迟播,应加大种植密度,移栽密度约为15~18万株/hm2,最密不超过20万株/hm2;直播密度为30~37.5万株/hm2。

5.2.3科学施肥 “秀油杂610”底肥施用量为复合肥525 kg/hm2,磷肥15 kg/hm2,硼肥15 kg/hm2,定苗后追施尿素75.0 kg/hm2,苔期追施尿素75.0 kg/hm2,钾肥75.0 kg/hm2,硼肥1.5 kg/hm2,硼肥对水叶面喷施。5.2.4 加强田管 做到深沟高畦,三沟配套,排水通畅,排除渍害。做到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播种后立即喷施乙草胺,出苗后根据草情适时进行人工除草,避免草害。做到及时打药,早防早治,苗期和越冬期用清风扫、扑虱蚜防治蚜虫与菜青虫,初花期和盛花期用菌核净、多菌灵防治菌核病,减少病虫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刘尊文,袁卫红,李文信,等. 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2):5-7.

[2] 刘尊文,吴 平,张迁西,等.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的选育[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0-11.

[3] 高海军,刘尊文,袁卫红,等. 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3号的选育[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370-2371.

[4] 刘 宁,吴 平,袁卫红,等.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5号”的选育[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2):25-26.

[5] 刘尊文,彭芝兰,周小萍,等. 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 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13-16.

[6] 袁卫红,郑 慧,邹乐萍,等. 早熟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6S的选育及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14,26(6):8-10.

(责任编辑:肖彦资)

Breeding of Precocious Two-line Hybrid Rape Variety Xiuyouza 610 in Brassica napus

WANG Xiao-wu,YUAN Wei-hong,WU Ping,ZHENG Hui,ZOU Le-ping
(Yichu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ichun 336000, PRC)

Abstract:The precocious two-line hybrid rape Xiuyouza 610 was bred by crossing between early maturing Brassica napus ectopical male sterile line 6S and early maturity, high recovery system C10, it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maturity, good quality, high yield and strong resistance. From 2013 to 2015, early maturing varieties regional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Jiangxi Province.Its average yield reached 1949.7kg/hm2,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ongyou 668 extreme significantly by 21.16%. Its average oil production reached 811.65kg/ hm2,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ongyou 668 by 22.45%. The seed contented with erucic acid 0, glucosinolate 14.43 umol/g and oil content 41.63%. Then it was registered by Jiangxi Crop Variety Approval in December 2015.

Key words:precocious rape; Brassica napus L; two-line hybrid; Xiuyouza 610; breeding

作者简介:王小武(1972-),男,江西进贤县人,农艺师,从事杂交油菜育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1BBF60011);江西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20144BBF60012)

收稿日期:2016-01-20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4.005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4-0014-02

猜你喜欢
选育
粳稻新品种临稻16号的选育研究与应用效果
豇豆新品种镇豇2号的选育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早中熟豇豆新品种绵豇8号的选育
线椒雄性不育系金椒2A的选育
松花菜新品种鹿松90天的选育
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