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妊娠恶阻40例

2016-06-06 11:18
陕西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直肠复发率显著性

冯 华 陈 梅 刘 娜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咸阳712000)



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妊娠恶阻40例

冯华陈梅△刘娜△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恶阻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以西医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西医支持对症处理同时联合中药生脉饮和增液汤直肠滴入。结果:两组比较,有效率、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西药支持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气阴两虚型妊娠恶阻疗效优于单纯对照组,并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主题词妊娠恶阻/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脉饮/治疗应用增液汤/治疗应用

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 “妊娠呕吐”、“子病”、“阻病”[1]。现代医学称为妊娠剧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病证之一。笔者自2013年 5 月 ~ 2015年3 月应用西药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对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妊娠恶阻40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78例气阴两虚型妊娠恶阻, 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78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38岁,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26.69±3.57岁,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26.78±3.84岁,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最短者3d,最长者32d,对照组平均病程6.5±1.0d,治疗组病程6.0±1.0d; 停经天数最短40d,最长92d,对照组平均停经天数45.5±8.6d,治疗组平均停经天数44.7±9.4d,两组患者病程及停经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病情程度为轻度22例,中度13例,重度5例。治疗前对照组病情程度为轻度23例,中度10例,重度5例,直肠滴入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相当,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尿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电解质异常情况予以补液、补充电解质、纠酸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和胃,平冲降逆止呕,选方生脉饮合增液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麦冬、竹茹、橘皮、五味子、黄芩各10g,炙黄芪20g,白芍、党参、炒白术各15g,姜半夏、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g。浓煎50mL,温度控制在38℃~40℃,直肠滴入,插管深度20cm~25cm左右,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滴速控制 (20~30) 滴/ min,患者在滴入过程中及结束后应无便意感。滴入过程中注意观察宫缩情况。3d为1疗程,痊愈者停药,症状未消失者则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停药。对治疗后的每个疗程和痊愈者随访,痊愈者随访至新生儿出生,分析治疗疗效、治疗时间及复发率。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妊娠恶阻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2]。治愈:呕吐停止,诸症消除,停药后无反复;好转:呕吐等症减轻,或呕吐诸症消除,但停药后又复发;无效:呕吐诸症无改善。各项观察指标每日评估1次。

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分析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n(%)]

注:经Mann-WhitneyU检验,P=0.028,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直肠滴入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止吐所需时间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吐所需时间比较(d)

注:经t检验分析,t=-2.132,P=0.038,两组患者止吐所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直肠滴入组止吐所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显示直肠滴入组在缩短治疗疗程方面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分析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21.1%,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妊娠剧吐与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急剧上升有关系; 另外临床观察发现,性格内向、心理负担重,经济条件差的孕妇容易发生妊娠剧吐,所以认为本病也可能由于社会、精神因素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西医治疗上多采用补液支持、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等支持对症治疗,往往容易复发,疗效欠佳。故祖国医学认为,恶阻的主要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冲脉起于胞中,未孕时,冲气每月随经血泻于下,妊娠以后,月经停闭,冲气不能随经血下泻,故冲气较盛,挟胎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发生恶心呕吐等症。剧烈呕吐,呕则伤气,吐则伤阴,最终导致气阴两虚,胃阴伤不能下润大肠,便秘益甚,腑气不通,加重呕吐;肾阴伤,水不涵木,则肝气急,肝气急,则呕吐越甚,如此因果相干,形成阴亏气耗的恶阻重症。临床表现为干呕或呕吐黄水甚至血水,出现精神萎糜,形体消瘦, 眼眶下陷,双目无神,四肢乏力,或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滑数无力。治疗应该益气养阴,和胃止呕。选用生脉散和增液汤。方中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党参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养血生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增强免疫等功效;竹茹辛凉和胃降逆止呕;半夏辛苦微温、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砂仁辛香理气和胃。本方诸药多益气养阴、和胃止呕之功。但对于重症妊娠剧吐患者而言,食入即吐,而中药具有气味难闻、口感不佳等缺点,使得中药的优势难以发挥。针对恶阻患者难以接受口服中药,我科于2年前尝试使用中药直肠滴入,取得良好效果。该方法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给药途径,药物可通过直肠黏膜缓慢而直接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消除了快速大量滴入所致肠蠕动加剧及快速排便反射,避免了流产的发生。直肠用药还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药物成分大部分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既可减少药物在肝脏被破坏,同时也能防止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3]。但因直肠滴入有诱发宫缩导致先兆流产的可能,故用于妊娠剧吐的治疗上很少见。近2年学科团队对直肠滴入温度控制、插入深度、滴入速度均进行了系统地研究[4-5],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妊娠恶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考军,周文丽.中药直肠滴入配合化疗治疗肿瘤病人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8,25( 11): 2006 -2008.

[4]王婷婷,刘丽秀,梁格婷. 插入深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妊娠恶阻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0):80-81.

[5]刘丽秀,王婷婷,梁格婷,等. 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宫腔积脓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7):771-773.

(收稿2016-01-04;修回2016-02-02)

【中图分类号】R714.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4.008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咸阳712000)

猜你喜欢
直肠复发率显著性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