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2例*

2016-06-06 11:18周密思
陕西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梅花针痛风性瘀血

胡 边 周密思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丹江口 442700 )



·针灸经络·

梅花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2例*

胡边周密思△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丹江口 442700 )

摘要目的:观察梅花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梅花针和穴位敷贴治疗两个疗程共10d后评定综合疗效。结果:近期治愈8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结论:梅花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简捷。

主题词关节炎,痛风症/针刺疗法穴,风池穴,足三里@通痹止痛膏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急性发作时患处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11年5月以来采用梅花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共42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4d。

治疗方法穴位敷贴采用自制通痹止痛膏进行穴位敷贴。 药物组成: 威灵仙、赤小豆各20g, 生薏苡仁、土茯苓、怀牛膝各15g, 泽兰、天南星、秦艽、独活各10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用醋调成泥状,然后将药泥均匀涂抹于2 cm2大小的消毒棉布上待用。使用方法:取患者风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将备好的涂有药泥的棉布敷贴在上述穴位上,并用医用胶布将其固定。每天一次,5次为1个疗程。

梅花针叩刺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取局部疼痛强烈的阿是穴或红肿疼痛最为严重的关节及其周围,予以常规消毒后,施术者右手持梅花针进行重力叩刺直至施术部位点状出血;左手则轻揉出血部位周边皮肤,以解除局部肌肉紧张,利于局部瘀血的排出。待瘀血出净后,用医用棉签擦拭瘀血并进行局部常规消毒。每天一次,5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 嘱患者宜注意休息,限制活动。饮食以清淡低脂、低糖、粗纤维类为主,多食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禁食豆制品类、高蛋白类等高嘌呤类食物。戒酒并多饮水。

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内容作如下疗效标准[2]。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血尿酸(SUA)正常为近期治愈; 关节肥大有一定缩小,关节红肿热痛消退明显,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血尿酸改善明显为显效;关节红肿热痛减轻,关节功能活动部分恢复,血尿酸部分改善为有效;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SUA未降低为无效。

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统计疗效,其中,近期治愈8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

讨论痛风,祖国医学又称之为“痛痹”、“历节风”、“白虎风”等,《医学入门·痛风》云:“形祛瘦者,多内虚有火,形虚肥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循历遍身,曰历节风,其如虎咬,曰白虎风,痛风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本病患者以男性居多,病变部位在四肢关节,急性发作时病变部位红肿热痛,痛感不断加剧,夜晚加重,持续数天,长期发作、迁延不愈可致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多因过食膏脂厚味,湿热内生,兼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导致血瘀气滞,经络不通。湿毒内生,经络阻滞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重要因素,故急性期重在清热解毒,利湿泄浊,驱邪外出。

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在古代“半刺”、“毛刺”、“浮刺”等针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临床应用广泛,效果独特。《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菀陈”实指阻滞于经脉中的瘀血、湿邪等有形之邪,“除之”实指驱逐湿毒瘀血,以疏通经脉。梅花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是遵循“菀陈则除之”的原则[3],通过在病灶局部刺络出血,达到促邪外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中药穴位敷贴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其是在传统针灸医学基础上应用中药作用于腧穴来治疗疾病的方法[4]。该方法是在药物外治法和穴位刺激法的协同作用下,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在风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4个特定腧穴并选取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中药进行穴位敷贴,可使中药直达病所[5],起到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之功。药方中威灵仙、土茯苓、泽兰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赤小豆、生薏苡仁、怀牛膝、天南星祛湿消肿,活血化瘀;秦艽、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上述药物共奏清热解毒,利湿泄浊,驱邪外出之功效。风池是足少阳经、阳维脉的交会穴,为临床祛风之要穴,有祛风解毒、通利官窍之功效;足三里是五输穴之合穴,胃之下合穴,为全身强壮之要穴,有扶正培元、补益气血之功效;阳陵泉是五输穴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为筋气汇聚之地,有舒筋活络、强健关节之功效;三阴交是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三经之交会穴,有活血行气,疏经通络之功效。

参考文献

[1]刘江,莫绍强. 瑶药结合药灸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1):13-14.

[2]朱其卉.梅花针配合艾条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45 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357-2358.

[3]冯立峰. 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5):1114-1115.

[4]张秋萍,朱慧志,吕园园.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4):198-200.

[5]王欣波. 穴位贴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43-45.

(收稿2015-11-19;修回2015-12-16)

通讯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 430065)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4.046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青年项目(Q20132005)

猜你喜欢
梅花针痛风性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瘀血发热治验一则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