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苍龟探穴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2016-06-06 11:18
陕西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根型艾灸颈椎病

曾 彦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一科(佛山 528000)



艾灸联合苍龟探穴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曾彦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一科(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研究艾灸联合苍龟探穴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至我院进行诊治,并经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①中医疗效: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3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33/4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40/43),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临床症状评价: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价,两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进行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改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

主题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疗法 艾灸穴,天宗 穴,肩贞@苍龟探穴法

神经根性颈椎病是机体神经根由于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或者临床其他病理变化而受到压迫,进而造成以相对应的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的疾病的总称。现阶段的临床分析认为,此种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在此基础上所引发的病理改变,如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及钩椎关节的增生肥大等;在中医学范畴,神经根型颈椎病属“项痹”,其病因为人体正气偏衰、肝肾亏虚,自身防御降低,造成风、寒、湿等病邪侵入关节和筋脉,使气行、血行不畅,不能很好地对关节进行滋润而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基础治疗物理治疗、药物及牵引,而对于基础治疗无效或疗效差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1-2]。对于一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舒经活络的效果,本文主要观察并评价艾灸联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至我院进行诊治,并经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43~67岁,平均55.8±8.6岁,病程1.4~4.6年,平均3.3±1.2年;治疗组43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42~66岁,平均56.1±9.0岁,病程1.3~4.5年,平均3.2±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查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②接受本次治疗前1周未经其他方法或药物治疗者;③研究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对治疗方法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经临床检查具有颈椎肿瘤、骨髓炎病症者;②严重骨质疏松症影响此次研究者;③合并脊柱损伤疾病同时具有脊髓损伤者;④具有严重的心、肝、肾、脑等重要部位疾病者;⑤先天性椎管发育不全以致狭窄者;⑥治疗方法所涉及的部位具有严重皮肤损伤者;⑦其他类型的颈椎病;⑧病变部位曾接受手术治疗者;⑨治疗过程更换治疗方法或转院治疗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患者颈夹脊、肩贞、臂臑、曲池、外关、中渚进行取穴后对其部位实施常规消毒,然后操作者以平补平泻法采用0.30mm×40mm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治疗组:①针刺:对患者天宗、颈夹脊、肩贞、臂臑、曲池、外关、中渚取穴后对其部位实施常规消毒,然后以0.30mm×40mm毫针进行针刺,天宗穴经直刺得气后,将针从深层退至浅层皮下,然后按照先上后下、从左至右的顺序斜刺进针,并更换针刺方向。进针时由浅入深,分3个步骤缓缓进行,待针刺得到新的针感时退至浅层皮下,随后按上法重复行针,针刺过程针感尽量传至颈部、肩背部等处,各方向针刺行针后不留针,按压出针。其他各穴按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②灸法:针刺治疗结束后,使用“百笑灸”对患侧穴位天宗、颈夹脊、臂臑、曲池进行贴敷施灸,并对筒体进行旋转以调节艾炷热力,过程中避免对皮肤造成灼伤,灸法持续30min。两组患者按照既定的方法每天进行1次治疗,疗程为10d,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两天,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标准①根据中医疗效判定标准[4]:治愈:患者临床表现恢复正常,肌力测试以及上肢、颈部功能活动亦恢复正常;显效: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肌力经测试恢复良好,但稍弱于健康人群,颈肩部疼痛和功能活动皆得到明显改善;有效: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有所减轻,颈部及上肢功能活动有所改善,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评价:对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数评价[5]:从颈臂疼痛、臂手麻木、颈部功能活动、颈椎病变节段棘突或棘突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5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价:正常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严重症状为3分。

治疗结果中医疗效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3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33/4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40/43),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临床症状评价两组患者评分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论艾灸是中医针灸法中的灸法,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预防、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其适应范围广泛,具有温阳补气、舒经通络、祛寒止痛、消瘀散结、补虚固脱、补中益气的作用。当前研究认为,其作用机理和针灸有相近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局部刺激作用、经络调节作用、药物药理作用、综合作用等[6]。苍龟探穴针法见于《金针赋》:“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医学入门》则指出:“苍龟探穴针法行针时以两指扳倒针头,一退三进,向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向左钻剔一下,向右钻剔一下,先上而下,自左而右,如入土之龟。”此法可通经接气、通利关节、行经运气,具有激发经气、促使气至病所的良好作用,可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之顽麻久痹之证[7]。苍龟探天宗治法需要在患者的穴位探刺过程中对经气传感进行诱导,使颈部、肩背部以及上肢产生酸麻重胀感,并诱导经气到达受损部位筋脉处,驱深部之邪的同时补经脉之虚,鼓邪外出,再加之艾灸颈夹脊、天宗、臂臑等穴,散颈臂部寒湿之邪,祛除瘀血、柔顺筋脉、行气活血,从而除以痹证。

本次研究使用的“百笑灸”是以中医传统艾灸理论为基础,采用芳香疗法并通过皮肤吸收研制的新型艾灸,具有操作方便、灸感温和舒适等特点。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可以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颈臂疼痛,而且可以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进行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改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赛男,何白林.艾灸配合苍龟探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60-662.

[2]刘敏娟,王魁,郑苏,等.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89-191.

[3]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4]陈昌乐,牛小梅,张章,等.推拿配合角度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7例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235-1238.

[5]张党升,薛卫国.颈椎端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5,21(6):5-6.

[6]周峰,胡玲,胡吴斌,等.新安医家灸法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3):360-362.

[7]李克嵩,郝强,杨佃会.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痛证及其机理探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40-142.

(收稿2015-11-12;修回2015-12-13)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4.050

猜你喜欢
根型艾灸颈椎病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