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梗死部位患者应用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6-06 11:18张树源周凡超王居易
陕西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络针灸脑梗死

张树源 周凡超 王居易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35)



不同梗死部位患者应用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张树源周凡超△王居易▲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35)

摘要目的:分析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在不同部位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联合药物及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接受联合药物及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入组时NDS、ADL及FMA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NDS、ADL及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在不同部位脑梗死治疗中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主题词脑梗死/针刺疗法 穴,肩髃 穴,曲池 穴,手三里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在临床不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同时病发后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预后较差[1]。虽然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对于改善患者病发后的神经功能作用并不理想[2-3]。近年来临床观察显示,中医针灸治疗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中具有着显著的效果[4-5]。而我院在总结王居易经络理论后,将以王居易经络理论为基础的针灸治疗应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结果显示。

临床资料以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就诊于我院,符合本研究入选及排除标准的7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联合药物及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接受联合药物及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1~70岁,平均56.11±6.11岁;病程1~3个月,平均2.09±0.22月;合并高血压病者15例,合并糖尿病者12例。治疗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0~71岁,平均56.31±6.26岁;病程1~3个月,平均2.11±0.26月;合并高血压病者16例,合并糖尿病者1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6]。②符合中医中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7]。③NDS评分≥10分。④意识清醒。⑤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②存在颅内肿瘤及其他颅内疾病者。③存在心、肝、肾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④存在精神疾病者。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制定。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常规针灸治疗,针灸取穴分为头穴、上肢取穴及下肢取穴,头穴取穴位于健侧顶颞前斜线,上肢取穴为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及合谷,下肢取穴为患侧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及太冲。针刺后行平补平泻法,于得气后留针20min。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针刺前应用应用经络诊察法对十四经脉及奇经八脉进行探查,了解经脉血气。根据经络病候理论;依据王居易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多经共选、奇经八脉选经法,选择治疗经脉及特定穴进行针刺治疗。

观察指标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接受治疗8周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

疗效标准神经功能评价应用NDS评分量表进行,所得评分中以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肢体功能评价应用ADL评分量表及FMA评分量表进行,所得评分结果均以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同时以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治疗后疗效指数≥20%为显效,以治疗后疗效指数≥12%为有效;以治疗后疗效指数<20%为无效,以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指数=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治疗前ADL评分×100%。同时对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针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中,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DS评分比较对照组入组时NDS评分为22.12±6.16分,治疗组为22.06±6.02分,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t=0.043,P=0.482),而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为17.03±5.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11±5.35分(t=1.754,P=0.041)。

两组治疗前后ADL及FMA评分比较两组入组时ADL及FMA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ADL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DL及FMA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入组时比较,▲P<0.05

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间针刺不良反应分析 对照组治疗期间共出现8例针刺不良反应(6例局部出血,2例晕针),治疗组治疗期间共出现8例针刺不良反应(7例局部出血,4例晕针),两组间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626,P>0.05)。

讨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脑梗死当属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而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气血运行失常,经络不通所致,故此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中多以“调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临床均有着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8]。而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所形成的针灸治疗,其可通过改善肢体经络气血,达到调理机体气血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且均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9]。

而我院近年来在总结王居易经络理论后,形成了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疗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结果显示,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NDS、ADL及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间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可在不增加针灸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组所应用的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是以王居易教授以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所总结出的针灸理论体系。其在临床应用中,首先需通过审、切、循、扪、按的方法进行察经、选经及辨经,结合患者症候,对患者病变性质进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配穴治疗[10]。其完全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并应用中医方法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经络状态,属于以中医为基础的独立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王居易经络理论针灸治疗在不同部位脑梗死治疗中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可广泛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Lee,J.H., Choi H.-C., Kim,C. et al. Fulminant cerebral infar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after ascending type of facial necrotizing fasciitis[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 2014, 23(1): 173-175.

[2]袁军辉,冀军玲,马国峡,等.外伤性脑梗塞52例临床诊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3):374.

[3]郭建队,边莹.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63-564.

[4]黄建华,苏平.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49例[J].陕西中医,2014,6(3):305-305.

[5]李落彩,田少英,王英霞,等.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塞90例[J].陕西中医,2013,34(3):297-298.

[6]Edward C.Jauch, Jeffrey L.Saver, Harold P.Adams, 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7):481-516.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疾病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55-56.

[8]赵卿,白宇,王明雁,等.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127-130.

[9]李建媛,罗道珊,符健,等.腹针和体针结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7):501-504.

[10]曹晓岚,赵世珂,胡浩,等.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5(11):1295-1298.

(收稿2015-11-15;修回2015-12-16)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4.05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35)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035)

猜你喜欢
经络针灸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经络考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