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2016-06-08 13:24王思雨郭素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耕地农户

王思雨 郭素芳

摘 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处理好土地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优化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关键。近些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挪用或者被废弃,“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国家提出了要守住1.2亿hm2耕地的红线的目标,并制定了有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体系等的一系列措施。该文结合现今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提出了优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

关键字:土地经营权流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29-0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农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广大农村逐步得到了实施,从此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市场也开始发展壮大。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又进一步加大,因而各个地区也相继成立了土地信托机构,并在金融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为了进一步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2016年,中央提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各项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指导,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提出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等一系列政策,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的流转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李忠夏(2015)认为,在农村土地的“三重结构”之下,首先应当抑制地方政府的逐利性,然后确定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制度的制定来克服个体逐利性和财产权利等权利滥用带来的市场无序,实现地区公共的和私有的土地政策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1]。李勇、杨卫忠(2014)认为,在优化土地流转的进程中,应当重点分析当地政府和农户的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构建农村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经营[2]。张曙光(2010)等认为,只有优化土地流转、提高资源有效配置,才能够实现土地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以及农村的土地相对集中,从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经营[3]。冯应斌、杨庆媛(2014)认为,农村土地的整体性改革具有多功能性,未来的农村土地改革应该更多的融入生态文明的观念,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突出农村土地整合区域的优秀带头作用[4]。

2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2.1 耕地流转的规模扩大、形式多样 随着各地区的农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升级,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的耕地流转土地面积达到了0.27亿hm2。农村耕地流转面积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的特点,2009年以前耕地流转土地面积的平均增速为12%,到2009年国农村土地流转一下激增了50%,2010年全国农村土地流转率及流转面积再创新高,土地流转在2009年基础上再次增加24.4%,具体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当前我国的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出租、互换、转包、转让、入股等,其他形式有代耕、反租倒包等,耕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根据农业部经管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出租、互换、转包、股份合作、转让流转的占比分别为46.6%、33.1%、5.8%、6.7%和3.0%。此外,有4.8%的耕地通过临时代耕等其他形式流转,其中以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增长率较高,相比2013年增长了23.8%。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农业部经管司及相关资料整理所得。

2.2 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提升较大 通过对2013年与2014年数据的对比发现,2014年在全部耕地流转中,流入到农户中的比例最大,达到了58.4%,而流入到专业的农民合作社的仅有21.9%。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农民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心理接受较差以及近些年农产品的价格偏低;但与2013年相比,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总体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里面以入股形式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占18.1%,流入到企业和其他主体的分别是9.6%、10.1%。总之,近年来,土地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是逐渐提升的。

2.3 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提高,签约过程缺乏规范 随着土地流转市场以及相关的土地流转服务和中介机构等的日益规范,我国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也随之稳步提高。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4年,流转土地中签订合同比例达到了66.7%,但相比于没签订合同比例,我国土地流转市场仍然有欠缺的地方,有35%的农民依旧是靠口头协议来完成土地流转的,这样的口头协议很容易造成法律纠纷。在签订的合同中,也有许多土地流转用途、流转的期限、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流转土地的大小和肥沃程度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土地流转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不再是单纯地追求GDP的增长,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仅仅从需求侧出发拉动投资、出口和消费这3辆马车以刺激经济的发展,而从供给侧出发,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要素得到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涉及到企业,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思想对土地流转改革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以下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提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3.1 规范土地流转管制、鼓励农户加入土地信托机构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行的是“分田到户”的政策,大多数的农民都是小规模经营土地,由于缺少大型的机械,耕种的成本较高。现今随着国家放宽了对农民土地流转的限制,农民对土地享有建设用地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和农用土地的使用权,有少数的农民选择加入到当地的土地信托机构,但是当地政府缺乏对土地流转的管制,流转土地的用途、期限、大小、规模等都没有详细的说明,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流转,使得农村有一部分土地荒芜。未来在土地流转改革的过程中,农户与土地信托机构双方应当详细列出土地流转的用途、方式、规模、期限,提高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标准化,以防产生法律上的纠纷。同时也应该根据土地流转规模和用途明确提出后期违约时应当赔偿的金额,使土地要素可以自由地流动,自由地创造价值。对于农户加入土地信用机构,当地政府也应当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并且在农户间也要大力地宣传,鼓励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土地信托机构,扩大农村土地经营面积,从而达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要素得到升级的目的。

3.2 促进土地流转金融机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单一,金融信贷产品匮乏,无法满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从而导致农村无法形成良好的土地流转竞争机制。当前我国有4大农村金融机构,分别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然而却只有农村信用社能够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金融服务,但由于其信用资金采用封闭式管理,农户很难获得相应的融资,因此农村的贷款结构十分的不合理。未来我国应当促进土地流转金融机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引入有较强灵活性的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政府通过扶持这些机构,来缓解4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与此同时还要丰富农村金融信贷产品,降低4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率和贷款门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向着规模化、多元化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土地流转,充实资本要素,将有力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通过市场的力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3.3 协调政府、地方和农户三方利益关系,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深化各个领域制度化改革的过程。在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进程中,要处理好政府、地方和农户利益关系、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地方和农户各自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政府层面更加注重农村经济稳定、保护耕地和加快城镇化发展,地方层面则更加注重获得更多财政收入;农户层面是获得更多的个人收入。在土地流转制度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协调政府、地方和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在流入到农户的耕地和流入到企业的耕地进行明确的限制和规定,以免发生冲突,造成土地流转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土地流转不能顺利进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协调三者的关系,在确保土地流转和城镇化建设顺利进行时,又满足了地方和农户的逐利的目的。同时也要限制地方政府和地方部门滥用职权,严禁贪污腐败的行为产生,让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能够真正的获益。

3.4 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着重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形成产业集群 不同地区有着自身发展特点以及特色产业,有的地区适合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有的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当将更多的土地用于发展特色产业。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使农村土地从效率低的农户向效率高的农户转移,缩小效率低的农户土地经营面积和规模,扩大效率高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和面积,形成本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属于本地区的品牌,提升产品及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忠夏.农村土地流转的合宪性分析[J].中国法学,2015,04:123-141.

[2]李勇,杨卫忠.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参与主体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02:75-80.

[3]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张曙光.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J].管理世界,2010,07:66-85+97.

[4]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01:175-182.

[5]廖清成,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J].求实,2016,04:54-60.

[6]钟晓兰.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10:282-293.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耕地农户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