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调查报告

2016-06-08 12:23吴英男
科技视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吴英男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方式不能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不能忽视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本文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与建议,以此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它是教学各环节之间的润滑剂,也是贯穿课堂始终的纽带。对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多地强调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任何结果都由教师一人来评判,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既要关注过程评价。又要关注结果评价,并以此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因而,我们开展对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形成并提高师生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使评价改革由观念转变为行为,以切实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不是小学的一门主课,更没有成为毕业升学考试学科。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重视对考试学科的评价,忽视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

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一方面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考试内容大多是有关陈述性知识,偏于记忆,可操作性不强,命题缺乏科学性,过多重视考试的分数、成绩;另一方面则全面放弃了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认为只要会操作计算机就可以了,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这些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1)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2)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视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3)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方式不能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不能忽视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鉴于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现状的调查。

2 调查实施

2.1 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现阶段小学生对现有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的态度;调查目的旨在为实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多元教学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2.2 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调查受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对现有教学评价的态度,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的态度,从学生的视角为我们提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水平,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法提供价值性的参考。

问卷引用问卷星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现状调查问卷。

访谈问题如下:

(1)学生成绩的给定,主要依据什么?

(2)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活动(评价方式),评价主体?

(3)在教学评价中遇到的困惑(困难)是什么?

2.3 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和教师个别访谈形式。

2.4 调查对象

本次主要调查的对象是网上自由填报的学生,调查开始时间:为2014-3-25,结束时间为2014-11-4;访谈对象为华阳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

样本总数:129 份。

2.5 调查步骤

3月份开始问卷调查,11月统计、分析调查结果。11底月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3 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3.1 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卷中涉及被调查者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情况,可以看出61.24%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非常重要,81.4%的同学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85%的学生都会认真的学习,这就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很感兴趣。

3.2 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

问卷中涉及到目前课程的常用的评价方式,比如课堂提问,上机操作,作品展示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课堂提问的方式占到58%,其次是上机操作。

在评价方式上,67%的老师采用老师评价的方式,而采用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比例较低,这说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评价,其他评价方式采用比例较低。

3.3 学生对评价的建议与要求

94%的学生认为老师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学习活动,对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发展有帮助,并且能调节课堂气氛。问卷中衡量学生对评价主体的认可,7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能你获得较多的成就感,29%的同学认为同学互拼可以获得较多的成就感。这反映出小学生仍然把教师作为权威的特点,同时又希望多方参与到评价中来,可以接受多元化的评价,有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准确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作品,也这是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基础。

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看到他们对考试的厌倦,对分数的失望。他们更希望通过课堂提问和上机操作以及电子作品交流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仅有7.7%的学生希望试卷测试;在成绩评定上90%的学生希望采用等级制度或者评语进行区分,所以对该门课程来说,过程性评价更受学生的青睐,考试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十分厌倦的。

3.4 对教师的访谈结果通过对几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访谈,得出以下结果

(1)最终的教学评价为作业得分和期末操作两部分组成。

(2)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得分(60%),期末打字成绩(20%,四年级:英文打字;五六年级:中文打字),课堂纪律分(20%)。

(3)评价指标没有具体化,影响评价主体进行客观评价,且评价主体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容易有偏差;教学评价中,很难将学生的作品给出具体的得分。

4 总结调查结论

4.1 评价方法单一化

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学期中与学期末的上机操作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很少使用体现教学新理念与新评价观的新方法。

4.2 评价主体一元化

教师成了教学评价的惟一主体,而对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元化评价视而不见。使学生一直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尊心也容易受到损害。

4.3 评价内容单一化

评价的内容仅限于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学习习惯的发展。

4.4 评价功能单一化

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甄别优劣与等级划分,势必会减弱评价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评价本该具有的激励、导向和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总体上来说,我们可出得出:学生希望能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倾向于老师对他们平时表现的评价,期望老师用多元化的内容评价来衡量他们的学习状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需要灵活,教学评价应该促进每一个学生未来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红,谢娟.软件导刊:教育技术[J].2009(1):59-62.

[2]沈澄.中国教育信息化[J].2015(10).

[3]刘晔.兴趣:用兴趣叩响信息技术大门——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