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

2016-06-13 02:39付玉婷
当代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构音运动性言语

付玉婷

针灸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

付玉婷

目的 研究分析针灸配合言语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7)患者给予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n=36)患者实施单一的言语训练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构音评定分数。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构音评定分数均有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构音评定分数(70.03±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构音评定分数(50.39±1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构音水平,大大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针灸;言语训练;脑卒中;运动性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患者由于机体中的构音器官发生了先天或后天性的损害,而导致的构音障碍,如:发音异常、吐字不清等。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受到脑部损伤的患者,较易并发构音障碍症,其发生率甚至已高达了54%。据相关的临床医学调查显示[1-2],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病人数也随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寻找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最佳医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共73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7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13±10.07)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12±10.06)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心、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者。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单一的言语训练法进行治疗。

1.2.1 针灸治疗 取患者的双侧风池穴、足三里、外关、涌泉穴、经外穴,对针灸针进行常规性消毒处理,根据自上而下的进针方式沿皮扎针,每次进针的深度保持在1.5寸左右,留针在30min之内,每天进行上述的方式2次(早、中午各1次)[3-4]。

1.2.2 言语训练 (1)在进行言语训练之前,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在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及支持之下,再进行言语训练[5]。(2)指导患者发出元音,让患者尽力用一口气发出六个元音。(3)指导患者发出辅音,让患者尽力用一口气发出4个辅音。(4)将辅音与元音有效的相结合在一起,指导患者发出简单性或无意义性的音节,如:ma、ba等。(5)将元音与辅音有效的相结合在一起,指导患者发出如afa、apa等形式的音节。

1.3 观察项目 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构音评定分数的变化。构音评定分数均由专业的临床医师进行测定,且采用0~100分制,若患者的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构音功能越好,该组的治疗方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构音评定分数均有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构音评定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构音评定分数对比(x±s)

3 讨论

若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生了运动性构音障碍症状,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医学治疗,以此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语言能力。而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6-7],采用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有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中医治疗中,将患者的构音障碍划分为“不语”范畴之中,中医认为机体的五脏失调是导致患者构音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针灸的方式可以有效疏通患者的五脏经络,以此达到改善构音障碍症状的临床治疗目的。与此同时,采用言语训练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态[8-10]。

根据本次的研究,可以得出:采用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是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性的。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构音功能水平,大大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王艳丽,毕晓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54-55.

[2] 胡俊霞,冯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70-72.

[3] 史术峰,吴桂华,张亚娟,等.头项针结合舌针对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17-19.

[4] 柳金英,常静玲.脑卒中后基底核构音障碍的脑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87-990.

[5] 刘卫华,殷素华,李俐.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3):114-115.

[6] 赵妍妍,白俊敏.项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调型构音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3,28(1):38-40.

[7] 毕颖,李丽萍,邵晓梅,等.针刺内大迎穴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3):247-248.

[8] 潘东.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2):87-89.

[9] 林慧,丁晓娟,付斌,等.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6-37.

[10] 王东顺,李孟瑞.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137-1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4.100

辽宁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 (付玉婷)

猜你喜欢
构音运动性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姜黄素对大鼠运动性肾脏裂孔隔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