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问题蜂蜜充斥市场

2016-06-13 08:58胡立彪
大众标准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卢卡花蜜养蜂

● 胡立彪



莫让问题蜂蜜充斥市场

●胡立彪

在超市的进口食品区及各大电商平台,经常能看到高大上的麦卢卡蜂蜜。它们价格不菲,250 g一瓶标价往往高达500元。然而近年来,麦卢卡蜂蜜却因掺假问题屡次登上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出口不合格产品及企业名单。今年2月底,新西兰常青树公司的18款麦卢卡蜂蜜更是因涉嫌人为添加二羟基丙酮(DHA)和甲基乙二醛(MGO)被责令召回。

据了解,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进口蜂蜜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并且以中高档产品为主。而这些进口蜂蜜,主要来自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巴西、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一沾“进口”二字,价格就上去了。不只麦卢卡蜂蜜,市面上许多国外品牌的蜜蜂,规格为500 g的产品都标价千元左右。与相同规格的国产蜂蜜不足百元相比,售价多数要贵上3~10倍。

卖得这么贵,就一定质量好吗?不一定。由于进口蜂蜜市场零售价格远远高于国产蜂蜜,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打着进口蜂蜜旗号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也出现了以国产蜂蜜冒充进口蜂蜜,或在产品上加贴UMF(全称Unique Manuka Factor,中文译为“独麦素”,据称是麦卢卡蜜蜂独有的成分)标识等虚假信息,抬高产品售价的现象。对此,有消费者感叹:连进口蜂蜜都有问题,现在到底还有没有让人放心的蜂蜜产品了?

不得不说,进口蜂蜜市场是一面镜子,能够大体反映出中国蜂蜜市场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加工技术不断更新,蜂蜜产品也翻出一些新花样,如今有一种叫做“指标蜜”的产品大行其道,把市场搅得很乱。所谓“指标蜜”,就是按国家标准生产的“假蜂蜜”,一般是用20%的蜂蜜加80%的糖浆勾兑而成。既然有假,生产销售“指标蜜”的企业商家大都不愿让消费者知悉勾兑的隐情,而号称其产品均为“不添加麦芽糖及其他物质的纯天然绿色产品”,配料表里也写着“天然纯蜂蜜”。然而,下面的数据可以戳破商家的谎言:我国现在年产蜂蜜44.8万吨,出口11万吨,内销33.8万吨,但国内市场的蜂蜜销量却超过100万吨。显然,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蜂蜜是“指标蜜”。根据业内公认的估计数据,市场上纯假蜂蜜为30%左右,掺有其他物质的蜂蜜为40%左右,普通真蜂蜜为20%,好品质蜂蜜为10%左右。也就是说,掺假蜜产品约占市场70%份额。

一些企业商家不光生产销售假蜂蜜,还以开发新产品为噱头,炒作“高价蜂蜜”,谋取非法利益。比如,有的企业推出莲子蜜,但是莲花虽有花粉,蜜却很难采。专家称,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蜂蜜品种繁多,除常见的油菜蜜、荆花蜜、枣花蜜等之外,还新出了玫瑰蜜、金银花蜜、野菊花蜜等。事实上,有的花本身蜜就很少,难以形成商品蜜。许多所谓“新品”,只不过是商家自造的“新词”,目的就是要以此推高产品售价。

假蜂蜜不仅忽悠了消费者,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对蜂蜜行业造成致命打击。在蜂蜜行业中,养蜂是最薄弱的环节。假货充斥市场必然会压低真蜂蜜的收购价格,严重影响蜂农生产高质量蜂蜜的积极性。“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诗人钱起的这首《蜜脾咏蜂》诗,就是当下蜂农的真实写照。蜂农自身尝不到这项“甜蜜事业”的甜头,反而吃到越来越多的苦头,养蜂队伍必然会日趋萎缩。事实上,为了生存,有的养蜂人不再专心造好蜜,也开始做假了。专家揭秘称,现在有些消费者追捧现场摇蜜,认为可以保真,但事实上,有的蜂农提前将混合好的糖水浇到蜂巢皮上,第二天再当着消费者的面摇出来,消费者难辨真伪。

说到如今的蜂蜜市场,许多养蜂专家都摇头叹息,称是“乱到极点”。看来,是该对这个市场进行整治了。除修订完善蜂蜜产品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外,“甜蜜的事业”要想真正甜蜜起来,还得靠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共同努力。只有从蜂农开始往后延伸的所有产业链的从业者都自觉抵制造假售假行为,不断提高质量意识,谋求转型升级,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一番新天地。

猜你喜欢
卢卡花蜜养蜂
轮椅上的“大明星”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大双领花蜜鸟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为什么花儿会有花蜜
吃花蜜
蜂蜜是怎样酿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