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2016-06-15 05:27易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易洁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汤绍迁

(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荆州 434020)



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易洁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汤绍迁

(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行TACE+DC-CIK治疗,对照组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AFP、安全性和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治疗后AFP下降率、安全性及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TACE术联合自体DC-CIK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明显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AFP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易转移、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在我国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每年死于肝癌人数约占全球肝癌死亡总人数的42%~45%[1],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2]。近年来,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tritic cell-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DC-CIK)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较成熟的肿瘤新疗法。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3]。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是一种体外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的广谱抗瘤免疫活性细胞[4]。本研究采用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肿瘤科及介入科行TACE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2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5~81岁。向所有患者告知相关细则,经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有病理学或组织穿刺细胞学证实;②有相应的影像学资料;③病灶达不到手术切除标准;④预计患者生存期>3个月。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TACE+DC-CIK治疗)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3±11.53)岁。病理类型:巨块型20例,结节型10例。BCLC分期:B期21例,C期9例。AFP阳性者16例,AFP阴性者14例。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9例。对照组(TACE治疗)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5.56±9.46)岁。病理类型:巨块型23例,结节型9例。BCLC分期:B期22例,C期10例。AFP阳性者17例,AFP阴性者15例。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7例。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DC-CIK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输注

采集研究组患者静脉血约70~80mL,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PBS缓冲液悬浮细胞,离心、去上清,加入BPS混匀,离心(1500转/min,5min),反复洗涤3次,除去血小板和分离介质;将调整好的细胞液转至培养瓶后立即放至37℃、5% CO2培养箱培养2h,培养2h后可见两种不同方式生长的细胞:贴壁生长和悬浮生长。贴壁生长的是DC细胞,悬浮生长的是CIK细胞。将悬浮细胞收集至新的培养瓶,剩下的就是DC细胞;DC细胞培养瓶中加入10%自体血浆、重组人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400U/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800U/mL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5天更换补充淋巴细胞培养基,第4天加入特异性肿瘤抗原负载,第5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500U/mL,诱导DC成熟,第7天收集DC细胞(细胞数目须达1.0×109个,细胞活性达90%以上);CIK细胞培养瓶中补加淋巴细胞培养基、10%自体血浆,调整细胞浓度至(1.5~2.0)×106个/mL后加入重组人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 IFN-γ)1000U/mL,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加入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 1α, IL-1α)100U/mL、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1000U/mL、抗人CD3单抗50ng/mL继续培养,第3、5天更换补充淋巴细胞培养基并加入10%自体血浆(第7天CIK细胞数目须达1.0×109个,细胞活性达90%以上);第7天将收集的DC细胞加入到CIK细胞培养液中按1∶10的比例共培养,共培养7d左右,至细胞总数目达1.0×1010个,细胞活性达90%以上时,培育成熟,收集培养12~14d后成熟的DC-CIK细胞。回输前48h取样进行无菌检测(细菌、真菌、支原体、内毒素等),检测合格后,离心、洗涤收集的DC-CIK细胞,并加入5%人血白蛋白,充分混匀,分3次静脉回输,为保持细胞活性每次回输在1h内滴完。

1.3治疗方案

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术中化疗药物主要为顺铂、奥沙利铂注射液、5-氟尿嘧啶、表阿霉素、丝裂霉素等,栓塞剂为超液态碘化油,碘化油和化疗药物混合成乳剂一次给药行肿瘤血管栓塞,最后根据肿瘤栓塞情况给予适量明胶海绵栓塞。2次TACE治疗间隔时间为1个月。判定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1周内开始行DC-CIK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病人情况,临床症状控制后治疗间隔时间可改为2个月,术后常规护肝、抗病毒、中药抗肿瘤、对症支持治疗等;研究组TACE治疗同对照组,并在两次介入治疗间歇期行DC-CIK细胞治疗1次,一般1~2个月1次,1个疗程分3次静脉回输(第12、14、16天)。回输前20~30min常规给予25mg盐酸异丙嗪肌肉注射,并注意有无絮状物,上下轻轻倒转3次,以使DC-CIK细胞充分混匀。回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回输结束后用100mL生理盐水冲管,保证细胞液足量输入。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近期疗效:按WHO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级,总有效率(ORR)以(CR+PR)计算,疾病控制率(DCR)以(CR+PR+SD)计算。②生活质量:根据KP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体力状态变化。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者为改善,下降10分以上者为恶化,提高或下降10分(含)内为稳定,有效率=[(改善病例+稳定病例)/总病例]×100%。③AFP水平: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4周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行AFP检测,统计经治疗后AFP值较前下降幅度超过50%或在50%以内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P值下降情况。④不良反应:密切观察DC-CIK细胞回输过程中及回输后2~3h内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寒战、发热、出皮疹等。⑤生存率:6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

半年后,研究组、对照组的ORR分别为60.0%(17/30)、28.1%(9/32),研究组ORR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80,P=0.022);研究组、对照组的DCR分别为90.0%(27/30)、71.9%(23/32),经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χ2=3.259,P=0.071)。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的比较

2.2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KPS评分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的比较

2.3治疗前后外周血中AFP变化

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AFP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53.1%(17/32),治疗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AFP均下降,下降率分别为87.5%(14/16)、52.9%(9/17),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FP变化

2.4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30例患者经过DC-CIK细胞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T<38.5℃),均自行退热,无寒战、高热及皮疹等。所有患者细胞治疗前1月及结束细胞治疗后1月监测血象、生化等检查,均未出现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的损害。

2.5生存率的随访情况

6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研究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7%(29/30)、80.0%(24/30),对照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1.2%(26/32)、56.2%(18/32)。两组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4,P=0.055);两组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P=0.046)。

3讨论

PHC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等原因,患者发现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或肝移植的机会,需要非手术治疗。TACE因能明显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全身副反应小、可以数种药物联合应用等优点,目前广泛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但因其还存在有许多的缺点及难点而影响疗效,它不能使癌变的组织完全坏死,肿瘤周围侧支血供建立较快,残存癌细胞会具有或者产生更强的增殖及侵袭能力[5]。同时,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在免疫应答和启动免疫应答方面都存在着缺陷[6],TACE术会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这些均会加重肝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之后的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C细胞可有效地诱导静止T细胞增殖和应答,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生成,启动并参与免疫应答[7]。同时还是CD8(+)CTL和CD4(+)T细胞介导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的最强的激发者,可有效地抑制肿瘤逃逸[8]。CIK细胞则是一群主要由CD3(+)CD56(+)、CD3(+)CD56(-)、CD3(-)CD56(+)细胞组成的异质细胞,其中主要以CD3(+)CD56(+)细胞发挥非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杀瘤的特点[9],是一种体外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的广谱抗瘤免疫活性细胞[4]。在杀伤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研究表明将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细胞和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本研究发现TACE联合DC-CIK细胞治疗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自觉症状改善,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体力有所增加,并显著降低AFP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DC-CIK细胞治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研究组30例患者经过DC-CIK细胞治疗后仅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T<38.5℃),均自行退热,考虑为栓塞后肿瘤坏死吸收热。这些结果与刘丽[10]、程小珍[11]、郭伟伟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以预见,随着DC-CIK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望成为今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Patrikidou A, Sinapi I, Regnault H, et al. Gem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failure of anti-angiogentic therapies[J].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 2014,3(12): 1028~1035.

[2] Miyayama S, Yamashiro M, Shibata Y, et al. Comparison of local control effects of superselectiv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lmlization using pirubicin plus mitomycin C and miriplati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m[J]. Jpn J Radiol, 2012,30(3): 263~270.

[3] Imhof M, Karas I, Gomez I, et a1. Interaction of tumor cells with the immune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dendritic cell therapy and cancer progression[J]. Drug Discov Today, 2013,18(1/2):35~42.

[4] Geller M A, Miller J S. Use of allogeneic NK cell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J]. Immunotherapy, 2011,3(12):1445~1459.

[5] 包长斌,刘明涛,蒋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2):3424~3425.

[6] Ladhams A, Schmidt C, Sing G, et al. Treatment of no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butologous tumorplused dendritic cell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2,17(8): 889~896.

[7] Tuyaerts S,Van Meirvenne S O, Bonehill A, et al. Expression of human GITRL on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enhances their immunostimulatory function but does not abrogate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J]. J Leukoc Biolo, 2007,82(1): 93~105.

[8] Schuuthuis D H, Loan-Facsinary A, Nagelkerken B, et al. Antigen-antibody immune complexes empower dendritic efficiently prime specific CD8(+)CTL responses in vivo[J]. J Immunol, 2002,168(5):2240~2246.

[9] 叶韵斌,周智锋.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现状及展望[J].中国肿瘤,2011,20(2):108~114.

[10] 刘丽,钟嘉明,陈晓霞,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自体DC-CIK细胞治疗BCLC C期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0(2):434~438.

[11] 程小珍,彭大为,王美清,等.自体DC/CIK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4,24(5): 1401~1404.

[12] 郭伟伟,刘莉,吴德华.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5): 674~678.

[编辑]何勇

[收稿日期]2016-02-03

[作者简介]易洁(1988-),女,硕士生,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研究工作;通信作者:汤绍迁,jz-tsq@163.com。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8-0008-04

[引著格式]易洁,汤绍迁.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18):8~11.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不同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