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15 05:27柯东港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柯东港

(大冶市中医院骨二科, 湖北 大冶 435100)



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

柯东港

(大冶市中医院骨二科, 湖北 大冶 435100)

[摘要]目的:探讨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医院骨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按摩、理疗等非手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融合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的VAS、ODI评分分别为(2.13±1.14)分、(19.2±3.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7±1.06)分、(36.9±5.75)分(P<0.05)。结论: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不易复发,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融合固定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intervertebral disc)是一种以持续性的腰、背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常合并脊柱滑脱[1,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等保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效果并不理想,或许手术才是治愈疾病的根本方法[3]。因此,本研究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患者,对比分析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融合固定法治疗组)及对照组(保守治疗组)。观察组30例(50%),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3~68岁,平均(47.2±5.9)岁。病程0.7~8.2年,平均(2.2±1.1)年;对照组30例(50%),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67岁,平均(46.6±6.1)岁。病程0.6~8.3年,平均(2.3±1.2)年。组间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相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入组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合并脊柱滑脱,滑脱程度为Ⅰ~Ⅱ度,入院后经X线、CT、MRI等检查确诊;②精神状况正常,具备正常的认知和辨别能力;③对本次使用的治疗方法无禁忌症者;④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配合治疗;⑤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脊柱肿瘤等肿瘤疾病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异常者;③正在参与其他临床治疗研究者;④中途因故退出本次研究;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按摩、理疗等非手术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全麻状态下,于病变腰椎位置做正中切口,依次分离组织直至暴露棘突和椎板。显露关节突,于脊柱滑脱处椎体及下一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X线确定螺钉位置正确与否。充分暴露神经根,随后完全摘除椎间盘,松解病变椎间隙、滑脱复位,取自体骨块及椎间融合器置入已复位后椎间隙,融合后,调整好钉棒系统,止血、缝合并引流。

1.3疗效评价指标[4]

对全部患者治疗后进行1~2年的随访。①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背部、下肢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无疼痛感;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显著疼痛,但可耐受;7~10分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②采取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治疗后的躯体活动功能,ODI评分由患者的腰腿疼痛程度、社会生活、提举重物、生活自理等10个评定内容组成,每一单项分为0~5分,得分越低,疗效越好。③临床疗效。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有效:患者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但工作、活动轻微受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治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随访VAS评分为(2.13±1.14)分,ODI评分为(19.2±3.82)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6.47±1.06),ODI评分为(36.9±5.7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的VAS、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intervertebral disc)是一种以持续性的腰、背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常常合并脊柱滑脱,主要因为纤维环被破坏,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自身免疫性反应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导致[5,6]。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运动方式不正确、长期保持错误的姿势都会提高本病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按摩、理疗、药物治疗等保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虽然可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想要根治本病,效果往往不理想,且容易复发,仍需要手术对其进行干预[7,8]。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融合固定法(Fusion-stabilization)[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治愈率为60.00%,说明采用融合固定法治疗患者临床效果优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的VAS、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融合固定法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明显。综上所述,采用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患者,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且不易复发,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章龙.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应用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6):100~102.

[2] 闫威,严继生.非手术治疗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52~154.

[3] 周明敏.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46~47.

[4] 刘大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探索[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2):49~50.

[5] 任大江,李放.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267~269.

[6] 宋建远.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93.

[7] 李安平,吴雄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柱滑脱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364~365.

[8] 张弦,周建华,张昊,等.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2,10(7):120~121.

[9] 于一民,刘沂.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后路不同融合固定方式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8):29~31.

[10] 孙义忠,何强,刘宝平,等.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J].山东医药,2010,50(40):104~105.

[编辑]何勇

[收稿日期]2015-11-22

[作者简介]柯东港(197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工作,kedonggangkk11@sina.com。

[中图分类号]R681.5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8-0023-03

[引著格式]柯东港.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18):23~25.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