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创造性思维”

2016-06-15 23:40万维钢
飞碟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崇拜爱因斯坦创造性思维

万维钢

现在还有谁敢不重视创造性思维呢?从总理讲话到小学生家长会,从官方媒体到微信朋友圈,今日中国就算还没到“全民创新”的高境界,至少也是“全民谈创新”了。创新,宁有种乎?凭什么初中学历的人就不能发现引力波?凭什么农民就不能在自家后院制造飞行器?凭什么退休工会干部就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算他们都失败了,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这种创新精神加以鼓励吗?

如果你想办点实事,而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宽容姿态的话,你就不应该鼓励这种来自民间的高调创新。这不是创新,这是行为艺术。这不是生产知识,这是摆姿势。人们根本不理解“创造性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已经对其过度崇拜。

一些教育思想家把创造力等同于“能想”,能产生奇思妙想,只关注这个想法是不是够新颖,而不关注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他们心目中的学术界存在着各种条条框框乃至“禁区”,他们以为职业选手都畏首畏尾不敢动作,只有天性未泯的孩子才能闯出一条血路。

在这些人眼中,创造力被等同于想象力,又被进一步等同为 “what if?” 式天真烂漫的低水平想象力。

事实上,真正的创造力不但要求新颖,更要求正确和有用。新颖有时候要求发散性思维,正确和有用则一定要求汇聚性的思维。所谓的发散性思维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是就好比平淡的日子使得每个宅男都崇拜上梁山落草的生活一样,循规蹈矩的教育使得每个教育专家都崇拜发散性思维。

但也仅仅是崇拜而已。基层教师更关注考试成绩,大学科研和企业研发的第一线则更关注能不能做出实质的工作。这样一来,“创造性思维”就成了一个教育思想家和媒体整天呼吁,实际上没有人付诸实践的口号。

现在的大部分日常创新,都是在当前水平基础上的一个改进,是“量变”。即便是那些看似横空出世的“质变”创新,其实也是当时技术条件孕育的结果。真正对创新有意义的新想法,其实都是在现有的各种已经被证明实用的好想法的基础之上生长出来的,它必然与当前现实“邻近”,否则就不“可能”。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是因为当时刚刚有人做了证明光速不变的实验,刚刚有人发现了洛伦兹变换这个数学工具。如果爱因斯坦根本不看最新的物理论文,一个人坐在专利局办公室里瞎琢磨,怎么可能搞出相对论来呢?

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机会接触第一线研究结果、不了解当前技术水平的“民间科学家”,又怎么能发现“邻近的可能”?他根本就产生不了靠谱的想法,更不用说对这些想法进行验证了。

鼓励创新的正确做法是鼓励入门、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天马行空的妄想。

猜你喜欢
崇拜爱因斯坦创造性思维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我最崇拜的人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