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2016-06-17 03:07郭耀良王佳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眩晕临床疗效

李 华,谢 勇,郭耀良,王佳颖,宋 丹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李华,谢勇,郭耀良,王佳颖,宋丹

江苏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病人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 将VBI病人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一副,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 mg,每日一次,原发病治疗及对症处理两组相似,两周为一个疗程。对疗效评估为缓解、显效的病人进行(6~12)个月的随访,了解有无复发。结果就整体疗效而言,治疗组(93.67%)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随访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病情复发与病程长短显著相关,即病程越长,越易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VBI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临床疗效;随访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灌注障碍、供血不足,临床以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研究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VBI病人,观察其近期疗效的同时,通过随访加强中期疗效的评判,为临床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1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VBI病人,共11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男53例,女26例,年龄42岁~75岁,病程4周至10年;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2岁~72岁,病程4周至9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参照罗毅教授VBI诊断标准[1],神经缺损的表现应定位于椎-基底动脉血管分布区;发病突然,多于24 h内缓解;间歇期无症状和体征(有脑梗死者例外);具备下列至少2项以上:①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复视等伴随症状体征;②共济失调;③枕部头痛伴皮质盲或偏盲象限盲;④单或双侧感觉异常;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⑥肢体无力;⑦头晕,不稳;⑧突发耳聋;⑨病后2 h~4 h内DWI或ECT等检查可能发现责任缺血灶;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BAEP等检查有相应改变;磁共振血管成像(MRA),DSA等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先天异常;除外低血压、贫血等其他科疾病及短移性脑缺血发作(TIA)、EP等神经科疾病。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方: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5 g,甘草5 g,白术10 g,天麻10 g,泽泻10 g,香附10 d,川芎10 d,潼白蒺藜各10 g。每日一付,水煎,分两次服。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10 mg,每日1次,晚饭后服。原发病治疗及对症处理两组相似。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一到两个疗程。

1.4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缓解: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活动时无眩晕症状发作,可正常生活;有效:静止时眩晕症状减轻或消失,活动时仍可诱发轻度眩晕症状;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较入院时无变化。

1.5随访观察对两组治疗后达到缓解及显效的病人进行(6~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3个月即复发计(+++),>3个月且小于6个月即复发计(++),>6个月且少于12个月即复发计(+),12个月未复发计(-)。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病情复发与病程间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随访治疗组随访60例,复发19例,复发率为31.7%,其中(+++)、(++)、(+)分别为4例、6例、9例。对照组随访20例,复发13例,复发率为65.0%,其中(+++)、(++)、(+)分别为4例、5例、4例。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76,P<0.05)。病情复发与病程间相关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r=0.535,P<0.0 1);对照组(r=0.486,P<0.0 5)。提示病情复发与病程长短有显著相关性,病程越长,越易复发。

3讨论

VBI性眩晕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等特点,轻者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重者可发展为脑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3]。VBI性眩晕在中医学中属“眩晕”范畴,多由痰浊、瘀血、肝阳、肾虚引起。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名医程钟龄《医学心悟》,为治疗眩晕的良方。方中用二陈汤祛痰化湿,白术健脾利湿,天麻平肝熄风,共奏祛痰熄风止眩。现代医学认为天麻的有效成分天麻素有镇静安神、抗脑缺血、促进受损组织修复、缓解头痛眩晕等作用[4];半夏的有效成分半夏生物碱有化痰降脂,通过抑制中枢起到止吐效果[5];白术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增加脑血流量[6]。本研究所用复方在其基础上加用泽泻、川芎、香附、潼白蒺藜等药,旨在加强化痰、活血、平肝、补肾力量。

已有的西药治疗手段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中药治疗手段如祛痰熄风活血通络中药汤剂及葛根素、参芎、血栓通等中药针剂,对VBI性眩晕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对反复发作无法控制,或者缺乏中远期疗效评估。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获得缓解、显效的病例随访发现,病情复发与病程长短有明显的相关性,即病程越长,越易复发;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久病入络,怪病多痰,VBI病程愈长,痰瘀互结犹著。即便治疗得当,获效一时,痰瘀之结犹在,复发情理之中。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固本清源,主攻痰瘀不无关系,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3):145-147.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0.

[3]张怀亮.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实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4-27.

[4]张勇,席刚明,周少华.天麻及其成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 ,28(5):268.

[5]王蕾,赵永娟,张媛媛,等.半夏生物碱含量测定及止呕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7):863-867.

[6]孙进华,秦霞,倪艳,等.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5):89-91 .

(本文编辑王雅洁)

通讯作者:谢勇,E-mail:xieyongzg@qq.com

中图分类号:R743R25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3.026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3-0303-02

(收稿日期:2015-03-30)

猜你喜欢
眩晕临床疗效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