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2016-06-18 21:09刘阳
考试周刊 2016年42期
关键词:督导教学管理校园文化

刘阳

摘 要: 地方高校推行二级管理,应当从契合性、独立性、双赢性、效益性方面把握二级管理特点,从管理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和评价考核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快地方高校二级管理模式创新。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二级管理 模式创新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性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扩大招生规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进行多院校的合并。例如,2015年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校、唐山经贸学校正式并入唐山学院,由此唐山学院由原来的3个校区变成6个校区,使得管理工作量成倍增长。传统高校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高校办学理念和定位各有特点,地方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不适合照搬重点高校成熟的二级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地方高校的二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的特点

高校二级管理,是高校为了更好地资源整合、优化,提高管理效率,要求二级单位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和要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劣势,提出适合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1]。高校通过二级管理模式,有效优化了教学资源,调整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实现了权利的下放,提高了系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地方高校的二级管理模式有如下特征。

1.契合性

地方高校的使命是服务地方。“服务地方”指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目标,实现高校与地方共同发展的需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服务[2]。地方高校二级管理模式要符合地方现实需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地方高校的二级单位只有很好地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本校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托地方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实习安排等环节,紧密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使得地方发展战略目标、学校的战略目标和二级单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具有高度契合性。

2.独立性

地方高校的二级单位承担着所在区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四大职能[3]。实施二级管理模式后,使地方高校组织机构扁平化,基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地方高校的二级单位拥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具有相对独立利益支配和分配权,从而更好地提高二级学院的积极性。通过合理授权,给予教学管理决策权,可以制定符合各自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4]。通过独立开展本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专业的特色,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计划的安排及课程设置进行合理配置和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5]。

3.双赢性

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始终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的二级单位是学校的二级教学管理机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方高校主要是教学型高校,实施二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提升,所以院校和各系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地方高校的二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双赢。双赢模式体现了各二级单位发展要符合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各项工作要在学院的统一指导下,与各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协调、资源优化整合,各负其责,各尽其事,共同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

4.效益性

地方高校实施二级管理促进高校组织机构的变革,使原来垂直型的组织机构变为扁平型的组织机构,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效率,缩短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实现了有效沟通,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执行力[5],同时促进了现代高校管理制度的建设。

二、地方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1.管理观念的创新

地方高校实现二级管理,院级管理部门主要进行宏观调控,不进行围观干预,实现校级部门权利的重心下移,实行简政放权,让二级单位实现自主管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调动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管理观念创新,促进二级单位根据其系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体现管理的时效性,从而使二级单位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更符合本系部的实际情况。例如,目前国外许多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的高校学校层只负责关系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事务,如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整体资源的分配、重大科研项目等,其他事务性管理有二级单位完成,实现了机构的精简[5]。

2.校园文化的创新

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二级单位文化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二级单位的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学生自身发展及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校园文化,高校二级单位文化属于亚文化,二者共生共兴,而二级单位的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特点,建设该文化既是传承校园文化的需要,更是发展校园文化的需要。地方高校实施二级管理,促进了校园文化创新,使各二级院系师生共建院系文化,依据本单位固有优势,以及长期形成的价值理念、管理模式、行为方式等长期沉淀的文化特质彰显本二级单位的特色。

3.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高校二级单位的教学管理是学院教学管理的主体。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是面向工作岗位的,因此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则以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具体的就业意向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6],高校二级单位教学管理属于微观层面的,既要面对具体教学问题,又要注重过程管理,更要收集教学信息,供师生的教学咨询,所以二级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当好师生的服务者、教学的组织者[7]。地方高校二级单位要根据本系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培养适应地方建设人才的需要。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地方性高校的教师教学任务中,教学工作量较大,教育以人为本,首先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项目负责人,并设置责任目标,设置动态的工资体系,多劳多得。同时要弱化二级单位的行政管理方式,在管理制度中增强激励措施,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营造教学管理的人文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其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从“导师”向“导生”转变[5],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管理上都要立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学生培养贯穿整个过程,导师要对每位学生负责,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服务,实现“导师”向“导生”转变[5]。最后,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在教学管理中体现平等、民主的精神。在二级学单位的教学管理中要建立师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制,开拓师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渠道,从管理机制、运行方式上充分保障师生的参与权力。

(2)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

随着二级管理不断深入和完善,为了提高二级单位的教学管理效率,需要改变原来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和一种方式的管理体系,对二级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对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精确定位,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对二级单位中每个环节的管理业务流程规范清晰、有机衔接,细化管理业务流程环节中节点(岗位)职责,要求职能、职责都定位准确。其次,细化教学管理过程,对教学管理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具体的负责人,同时减少管理环节中不必要的环节,对于复杂的管理任务要精简,提高管理效率。

(3)建立健全二级单位的教学督导体系

为了更好地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学常规,要建立健全二级单位的教学督导体系,充分挖掘院系的潜力,拓展教学督导的广度和深度,使教学督导在新形势下仍可覆盖所有专业,同时二级单位督导又可使教学督导更有针对性。教学督导内容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督教,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情况的督导,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次是督学。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况督导。最后是督管。主要是检查和评价教学管理组织活动的实施情况和质量,提出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8]。

4.二级管理评价考核机制的创新

在二级管理评价考核机制中,应遵循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业绩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9],建立相对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以教师岗位职责为考核依据,重业绩、重贡献,客观地考核教职工。

参考文献:

[1]周兆农.论高校二级管理目标构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4):126-128.

[2]郭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使命、功能与推动策略[J].求实,2012(1):265-268.

[3]张伏力.论高校二级学院新闻宣传的教育功能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2):171-173.

[4]叶小琴.高校二级管理中系部管理及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4):171-172.

[5]陈芳.论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特点及教育管理之创新[J].宁波师范学院报,2012(1):38-40.

[6]刘忠浩,屈代州,张玲,等.地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学满意度[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5):77-81.

[7]王冬菊.新时期高校二级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3(3):56-57.

[8]洪维嘉.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督导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7(8):88-89.

[9]王萍.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3(6):60-61.

课题编号:140246 2014年度唐山学院院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督导教学管理校园文化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