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特质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6-06-20 09:38李一鸣李卓妮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生

李一鸣,李卓妮

(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 150022)



个体特质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李一鸣,李卓妮

(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 150022)

摘要:中外联合办学项目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探索,是由国内高校和国外科研院校沟通合作、多元协调,对国内本科生或研究生进行的分阶段、多模块、多周期的学历教育形式;大学生个体特质等因素对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具有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显性或隐性影响,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回归分析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中外联合办学项目的有序进行、大学生接受高效国内外联合教育等提供优化参考。

关键词:个体特质;大学生;跨文化

跨文化能力是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大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如何、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了认知了解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具有一定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与客观性的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调研问卷,重点考察大学生的留学动机与期望、个体特质、涵化态度、社会支持、国内培养等维度,对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与社会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全面调查,以系统把握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整体情况,理清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影响因素[1]。

一、个体特质情况与跨文化能力的调查设计

为全面把握个体特质对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笔者设计的个体特质对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国外留学时间、联合办学项目类型、所读学历层次、留学国家、毕业后计划、国外朋友数量等九部分内容,以描述联合办学项目大学生的基本统计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本研究与黑龙江省5所高校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进行积极合作,依托QQ、EMS即时通信工具为交流手段,通过邮箱进行问卷发放,对五所高校在外进行中外联合培训的200名大学生或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研究对象包括本科生或研究生等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学生,项目学生所在院校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本研究通过邮箱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4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87.0%。

二、个体特质情况与跨文化能力的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来看,调整问卷的整体信度系数Cronbach α为0.869、社会支持内容的信度系数Cronbach α为0.923,表明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其具体结果分析情况如下:

从性别结构上看,中外联合办学项目的男学生与女学生在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上并不存在统计显著性;从学历结构上看,中外联合办学项目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显著相关,且本科大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生,即中外联合办学研究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较好。

从专业结构上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其跨文化适应得分存在一定差异,以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得分最高,文科与商科的跨文化适应得分较低。从心理适应情况上看,理科、工科、文科与商科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得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从社会文化适应情况来看,理科、工科、文科与商科大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尤以商科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分数最低,其跨文化的社会文化适应情况良好。从毕业后打算来看,毕业后不同计划的大学生其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即大学生的毕业后打算与其跨文化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从当地朋友数量来看,大学生的当地朋友数量与其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存在显著差异性,当地朋友数量越多,大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越低,其跨文化适应情况越好;当地朋友数量越少,大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越高,其跨文化适应情况越差。

表1 大学生的个体特质情况描述

三、大学生的个体特质与跨文化适应情况分析

根据中外联合办学大学生个体特质情况与跨文化适应的统计分析,学历结构、留学时长、专业结构、当地朋友数量等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或社会文化适应具有显著影响,其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毕业后打算等对大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的影响并不显著。

从学历结构上看,项目研究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情况较好;这得益于项目研究生在国内接受了更为全面、有效、充分的语言培训、跨文化沟通训练、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或国外文化教育,且项目研究生具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与社会活动经验[2],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社会文化环境,能够更好地认知国外的价值观念、逻辑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能够维持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情绪等。

从留学时长来看,大学生的留学时长越长,其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情况越好。大学生国外生活始终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与语言问题,当其初到东道国时,大学生必须尽快安排食宿、交通等日常生活事宜,快速适应当地语言环境与交流方式,快速融入国外院校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压力与学业负担[3]。当大学生的国外学习生活进入正轨时,其语言问题得到缓解、教育教学开始深入,心理情况趋于稳定;大学生才有足够精力、时间与当地人进行适度地交流、沟通,才能够深入认知当地的文化环境、交流模式、行为方式,其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情况趋于转好。大学生的留学时间越长,其对国外文化、价值观、行为的认知程度越深,可能对国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反思,可能面临一定的文化冲击问题,并能够根据长期的生活经历与交际经验,构建适宜的跨文化交流策略,以有效处理学习、社会交往、生活中的冲突事件,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情况较好。

从专业结构上看,各学科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会文化适应的统计学差异性较为显著,且文科与商科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明显优于理工科大学生[4]。文科与商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当其掌握了较好语言交流能力时,其就能够根据国内专业基础与学习技能有效地参与国外教学、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而理工科专业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大学生常被要求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使其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文献查阅、实验练习或科研攻关,而鲜有时间与小组外的当地人进行接触、交流和沟通,而阻碍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沟通技能的提升,使其存在明显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从当地朋友数量来看,大学生的当地朋友数量与其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存在显著差异性,当地朋友数量越多,大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越低,其跨文化适应情况越好;当地朋友是大学生获得直接支持与帮助的最重要的部分,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最有效、最客观、最直接的语言帮助、信息支持、情感感知与知识交流,并有助于大学生快速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以提升其社会文化适应能力、减少其心理适应问题等。

参考文献:

[1]李一鸣.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转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李一鸣,姜宁,刘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音乐发展概述[J].艺术科技,2014,(7).

[3]李一鸣,常亮,郝祁霞.高校德育实践缺位的原因分析[J].高教论坛,2013,(8).

[4]李一鸣,李卓妮,黄城锐.文理分科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

[责任编辑:曲占峰]

收稿日期:2015-03-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理渗透视域下的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JG2013010500)

作者简介:李一鸣(1981-),男,辽宁丹东人,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卓妮(198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13级公共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16)03-0157-02

猜你喜欢
跨文化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