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ratic Model大学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2016-06-20 09:37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闫 捷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Socratic Model大学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闫捷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基于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大学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Socratic Model)其主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基础,讨论交流是课堂活动的基本形式,合作探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促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活动中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增强交际沟通能力、提升语言思维和文化素养、培养协作整合与吸纳新知的自主意识是教学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苏格拉底教学法;自主性学习;模式建构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和组织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Socratic Model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课堂教学主要由准备、参与、评价三个环节构成。本文以苏格拉底教学法为出发点,建构一种大学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构成要素和教学步骤作以说明。

一、初始培训和指导

首先,在启动Socratic Model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将Socratic Model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摆脱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所形成的惯性思维,清除学生对英语讨论的畏难情绪和胆怯心理,使学生明确Socratic Model课堂教学的“what”,“why”和“how”,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习惯和讨论技巧的指导与培训, 向学生展示Socratic Model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流程,确保学生了解各个阶段和具体环节的构成要素, 讨论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精神,资料搜集、信息整合、问题创设的方法、,以及评价与反馈方式等内容, 保证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和有效性。

二、基本实施步骤

Socratic Model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强调自主学习过程;参与阶段——体现知识建构过程;评价阶段——注重反思总结过程。准备阶段是基础,参与阶段是主体,评价阶段是终结并反馈新的准备阶段。每个阶段以及其中所含的具体环节, 紧紧围绕着实现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思辨的目标,互为承接,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架构起Socratic Model课堂教学系统。

(一)准备阶段

教师:提前布置讨论任务,提示预习目标,设计引导问题。

学生:阅读文章,搜索资料,整合信息,创设问题。

(二)参与阶段

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这是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步骤之一。之后学生被分成人数大致相同的两组, 围坐成两个同心圆,位于内圆的学生称为“内群体”,位于外圆的学生称为“外群体”。

教师:提出引导问题,收集论辩信息,维护讨论环境。

内群体学生:针对文章的内容、主旨、问题等开展深度讨论。(时间约10分钟)

外群体学生:在内群体讨论时,观察并记录讨论时个人和群体的表现,完成教师提供的外群体反馈表;在内群体讨论结束后, 用1~5分制给内群体的讨论表现评分,提出反馈评语和完善建议,并据此修订自己的讨论目标。(时间约10分钟)

一轮讨论结束后,内群和外群的学生进行位置交换,形成新的同心圆。新的同心圆形成后,由新内群开始大约10分钟的讨论,然后新外群进行大约10分钟的反馈。

(三)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的评价与在参与阶段中外群体对内群体做出的反馈是不同的,它是由教师主导的对于课堂讨论内容和效果的整体评价,是对个体和群体的讨论表现的考察和评定。学生通过评价与反思整合思维,丰富观点,深入思考。教师通过学生讨论时输送的直接感受信息,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和应该调整的环节,为新的讨论准备工作提供依据。评价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每月或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学生与教师的任务

学生的任务:在Socratic Model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掌握主动权,话题的偏向由学生决定, 讨论的进程由学生主导,教师无权替代学生做出选择。与其说学生是讨论的主体不如说他们是讨论的主人。虽然Socratic Model的讨论对于语言思维技巧具有较高要求,但并不是说这种模式只能为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所用,语言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只是表现为不同领域和水平的学生,文本、问题和对话有所不同而已。学生在各个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1.预习。如图1所示,在准备阶段,学生要预先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在线资源,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本语言知识障碍;通过文本注释、资料搜索、信息整合,预测提炼观点,发现思考关联信息;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文章内容,针对文章的主题提出自我见解,根据自己的观点设计要阐述的内容和表述的角度,简明扼要地列出讨论提纲。

图1 学生准备阶段阅读过程

2.参与。包括发言,聆听,探讨,辩论,提出问题,回归文章探求线索和答案。内群体学生依据阅读文章时提炼的观点和准备的问题,分析讨论文章内容,发言要尽量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内群体讨论时,外群体学注意观察内群体的讨论,并对讨论群体的表现记录和评价。参与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学生要尊重地倾听他人发言, 提出不同意见时要礼貌谦和、有理有据。对于他人观点、相左意见、批判反驳要理性对待,并从中汲取有益论断。

3.评价。学生在整体讨论结束后,要进行自我反思,综合讨论内容,总结并记录有启发性的观点,开拓个人思路,形成反思性报告或主题报告。学生通过完成将语言技能训练由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总结,回忆、整理讨论中引发的思考,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这样的讨论活动可以使学生发现自我的声音,并在讨论主题的理解上形成独到之处。学生通过基于已有生活认知和学习经验的文本讨论与观点交流,将语言知识在不断变换的语境下加以使用,加深对知识分布广泛性的认知,提高对文章传递信息的鉴赏力, 在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挑战中加强语言思维与技能的锻炼,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教师的任务:第二语言学习中,教师的终极任务是设法引导学习者熟悉、掌握目的语技能、思维和文化。William W. Wilem[1]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概括为:“根据课程需要采用恰当的组织形式,选取适宜的内容材料,正确判断讨论能力,合理分配时间空间,维护讨论环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使用讨论策略、遵循讨论准则、练习讨论技能、总结讨论经验,促使学生在对信息的整合中发现和使用信息关联。”在Socratic Model中,教师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具体来说,在Socratic Model中的教师任务有四个方面:

1.准备课堂活动内容。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规划好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所要完成的内容,提前布置阅读任务,明确讨论主旨和预习方向,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准备讨论的起始问题。同时,对学生讨论准备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测,也在教师任务之列。

2.引导内群体的讨论。在内群体讨论过程中,虽然学生预习时提炼的观点和问题可以支撑讨论,但是“从何入手”往往成为难题,这时学生需要教师的协助来打开讨论局面,教师从准备好的题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讨论的开端,但不宜过多抛掷问题,以能让学生顺利展开讨论和对话为宜。在初始讨论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做出示范,协助学生开展讨论。不建议教师选择以学生个人观感为出发点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无法使学生对文章分析和探究深入下去。教师要注意所选问题观点的完整性,多维性,有利于学生在后续进程中多角度激活讨论。

讨论阶段是Socratic Model的中心环节,是将师生合作与生生互动的教学行为融为一体的阶段,因此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讨论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状况,如无人发言、表达不明、争论不休、情绪激动等。教师有必要对这些情况作出恰当反应,随机应变,灵活设置话题,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讨论和参与发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课堂组织中既不能发声过多,也不能过于缄默,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维持课堂良性互动。

3.指导外群体的反馈。外群体学生就他们所观察到的讨论给予反馈,是“Socratic Model”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对外群体基于观察所作的反馈进行点评,凸显他们反馈中的重要部分。教师也可以在其他时间,与学生做相关探讨,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4.评价讨论效果。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讨论中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定位自我表现,客观分析自己在英语使用方面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教师应全面总结讨论完成情况,包括讨论活动进行得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此外,教师可以提出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者采用反思性报告或主题报告的形式,为学生拓展讨论结果提供机会,为后续课堂讨论的完善提供依据。

5.维护讨论环境。社会学家亨利基奥科茨认为,教师在“让不同学生的发言能被大家听见并得到承认的问题上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2]。讨论环境对讨论的成功具有关键意义。自由地用英语表述对课文的解读,分享个人的观点, 尤其是在开放的论无定法的语境下,对大部分非专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困难的。没有人喜欢被评论、被否定,每个学生都有自我防御意识,要想突破学生的防护壁垒,就要让讨论环境使学生感觉到自信、安全、舒服,不必担忧被打断、被嘲笑或者被轻视,这样他们才会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自由达意。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一个观点:成功的讨论根植于对不同观点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可以在讨论前组织一些小活动,使学生相互之间更为了解,引导学生意识到开展合作式的讨论,需要彼此之间的联结。每个群体成员都要为群体的共同理解贡献力量。以往学生的关于Socratic Model的经验对于指导新学生怎样开展有效讨论,往往是有说服力的,因为人们更容易从其他学习者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教师可以用“讨论者的语气如何”和“现场气氛是否紧张”这两个标准来评估讨论环境的适宜性。

四、课堂座位的安排

Socratic Model教学,关注课堂环境对参与者的影响,课堂座位安排模式是有效开展Socratic Model讨论的基本保障。在课堂座位的设计上,我们从全通道式沟通理论中得到启示。以往课堂讨论的分组方式虽然成功地实现了成员间的双向沟通,但是单个成员的相对沟通对象数量较少,使得相互交流不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全通道式沟通解决了这种沟通渠道不够开阔的问题。从图2可以看出,全通道式沟通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全面开放的系统,并不依赖中心人物来汇聚和传递信息[3]。系统内成员相互了解、地位平等、彼此联系,发表意见比较自由,群体中任何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都不存在障碍和限制。这种系统,因为沟通渠道较多,有助于个体主动性的发挥,营造民主、合作的讨论氛围,并能博采众长,较快地协商决策和解决问题。

图2 全通道式沟通

图3 Socratic Model座位安排

Socratic Model教学的座位安排为两个人数大致相同的同心圆。如图3所示:空心圆为内群体,实心圆为外群体 ,这种座位模式比较适合学生较多的班级进行自由发言的讨论。围成圆形的座位,体现了群体成员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可以使发言者的声音在更大范围内被听到,可以使学生讨论时面对面,进行眼神交流或观察他人表情。教师可以尝试将座位进行层级式的安排,即内群体的学生坐在椅子上,外群体的学生坐在桌子上,这样安排的益处是外群体的学生可以居高观察内群体的学生的一举一动,使内群体的讨论在更大视域下被更好地观察。至于外群体和内群体学生如何分配,教师可以在每次阅读课前随机安排,比如说通过单词配对游戏等方式,不要让学生提前猜测出他们分属于哪个群体。

五、课堂时间的分配

一般来说,大学英语课程的一堂课时间为90分钟,Socratic Model将课堂时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准备时间:40分钟

1.解决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语言基础知识问题

2.检查学生文章理解和讨论准备情况

3.学生分组

第二部分讨论时间:40分钟

1.内群体讨论:约10分钟

2.外群体观察反馈:约10分钟

3.新一轮的内群体讨论:约10分钟,新一轮的外群体观察反馈:约10分钟

第三部分总结评价:约10分钟

课堂时间安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调控讨论时间是为了保证讨论活动充分、有效地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熟悉活动流程、掌握讨论方法和提高讨论技巧的具体情况,针对讨论主题和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时间安排。

综上所述,“Socratic Model”的三个阶段紧密联系, 各个要素互为作用。只有准备阶段任务完成之后, 教师和学生才能够进入参与阶段的讨论,开展内、外群体的互动,继而顺利到达讨论后的评价总结。在Socratic Model的操作流程中,内群体讨论是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但外群体反馈也并非不重要。外群体通过观察所做的批判性思考、提出的反馈信息和改进建议都对内群体的讨论具有启发意义,与此同时,外群体可以将发现的问题作为内省的依据指导自己的讨论。内、外两个群体依照“讨论→反馈、评价→新一轮讨论”的交互模式协同运转, 是保证自主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Alan Pritchard, John Woollard. Psychology for the Classroom: Constructivism and Social Learning[M].Routledge,2010.

[2]Earl W. Stevick,Working with Teaching Methods: What's at Stak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Roger B. Barnard, Anne Burns. Researching Language Teacher Cognition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M].Multilingual Matters,2012.

[责任编辑:范禹宁]

收稿日期:2016-01-3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大学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ZJB1214022)

作者简介:闫捷(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16)03-0150-03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探析
创新教育是历史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手段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自主性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数据库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方法探析
自主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与运用研究
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微课的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研究
自主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研究
农村职教学生使用微课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