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音乐、戏剧的大众化和商业化研究

2016-06-20 02:29王洪斌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商业化大众化戏剧

王洪斌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音乐史·

18世纪英国音乐、戏剧的大众化和商业化研究

王洪斌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大众参与戏剧、音乐创造了条件,文章通过对18世纪英国音乐、戏剧的大众化和商业化情况的考察,可以肯定,18世纪并不是英国音乐的黑暗时代,而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从这个世纪开始,音乐生活成为英国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音乐;戏剧;大众化;商业化;英国

当今世界,音乐娱乐产业已经成为主要国家的支柱产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经济社会史家和文化史家都很少关注音乐娱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的早期历史。在英国自从17世纪末期最著名的本土音乐家亨利·普赛尔(Henry Purcell,1659-1695)去世后的一个世纪,因为本土音乐大师的缺失,英国音乐更是很少受到关注,在有关音乐史的资料上只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到英国音乐,总之18世纪被认为是英国音乐史上的“黑暗时期”。不可否认,18世纪的英国确实是一个缺少音乐大师的时代,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英国民众的音乐生活,否定音乐在当时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事实上,18世纪英国音乐不仅世俗化、大众化加速发展,而且音乐商业化急剧扩张,音乐休闲娱乐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部门,各种音乐经营性休闲娱乐场所涌现,去音乐厅听音乐会、去剧院观看演出、在社区在家庭组织邻里自娱自乐、在公园免费或者有偿观看音乐演出等都非常流行和普遍,可以说18世纪英国,在音乐娱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方面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对于英国音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内仅有少数学者涉及,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18世纪英国音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的历史背景

音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18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英国经济充满活力,在这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社会普遍经历了一个高工资阶段[1]114。就具体工资水平来看,以1689年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指数为100,那么到1749年工资指数到了129,1700年伦敦和兰开夏的实际工资指数为100,到了1749年则分别增加到129和138[2]102。18世纪中叶以后,农业工人的工资大约每周7-10先令,工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则相对较高,大约为每星期16先令,部分技术工人的工资则更高,如布厂的印染工人、冶金工人的工资大约为15-20先令[3]343。这一时期英国劳动者工资和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的劳动者工资相比,情况怎么样呢?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从全球化的视角,以当时世界上通用交换媒介白银为单位,对世界上主要城市工资进行了比较研究,他认为英国的这种高工资是十分明显的了(见图1)。艾伦认为工资收入除以最低开支得到的比率是衡量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比率约大于1,从理论上说,工人有更多的钱可以用来购买更多的消费物品或者质量更好的体面生活用品,或者说有更多的钱用以储蓄投资,如果比率等于1,说明工人只能勉强维持最低生活,也就是只够生存下来。从图2中可知而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工资收入是维持最基本生存费用的3-4倍(见图2),这意味着总体来说在18世纪的英国具有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数众多。

图1全球主要城市工资水平比较[4]34

图2主要城市的工作收入与最低生活支出比率的全球比较[4]40

英国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据统计,17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9英镑,1750年则上升到12-13英镑,18世纪末更是达到了22英镑[5]8。可见这一时期大部分居民的工资增加了,而消费品价格指数则几乎成一条水平线,一些农业产品的价格甚至还下降了。18世纪,虽然贫富差距拉大,但历史学家形成了一个共识,18世纪大多数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至于到18世纪中叶在英国开始出现消费社会。

18世纪英国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音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歌曲的传唱、戏剧欣赏、器乐的演奏等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能识字和读音乐乐谱对音乐的大众化非常关键。巴里·雷伊(Barry Ray)通过对英国识字率的研究认为,在17世纪英国男性的签字率是30%,到了18世纪中期就达到了60%[6]40。而女性的签字率略微低于男性,大概为40%-45%[7]76。英语的阅读比书写更为容易,所以实际上能有阅读能力的人更多,18世纪中后期,在中产阶级的大力倡导下,主日学校(Sunday school,又名星期日学校)得到快速发展,英国国民教育水平相对提高,具有一定文化艺术素养的民众是音乐大众化和商业化的基本人群。新教改革后,教堂音乐不再由教士独占,鼓励信众用民族语言唱赞美诗,并且妇女也能参加唱诗班,英国宗教音乐摆脱了具有拉丁音乐旋律的拉丁颂调,创造了安立甘(Anglican)颂调,并吸收民间音乐,英国卫斯理宗创始人卫斯理(Wesley)兄弟创作有数千首赞美诗,被各派广为传唱。另外,宗教音乐的发展为民众的音乐欣赏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堂唱诗班一直为当地的音乐团体提供演员。

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还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和出版业的繁荣。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字、乐谱主要依靠抄写员抄写,这种剧本、乐谱、歌谣诗集等十分昂贵,普通人很难见到。15世纪后德国发明家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开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从而使得书籍的印刷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改进,随着生产成本的显著下降,各类读物价格也下降,18世纪初一本歌谣集只需要一便士,音乐的大众化需要大量廉价的音乐乐谱、剧本等艺术传播媒介。而18世纪的英国,尤其是伦敦出版业异常发达,仅伦敦就有超过300个出版商,出版了大量受欢迎的艺术作品,例如约翰·普莱福德(John Playford)出版的《英国舞曲大师》在1651-1728年发行了18版,《音乐技巧入门》发行了19版[8]238。

音乐、戏剧的演出还需要特定的场地,这样才能为音乐娱乐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18世纪休闲和消费是城市发展的中心,广场、大街上的免费大众娱乐虽然继续存在,但休闲娱乐的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突出表现就是经营性休闲娱乐消费场所不仅数量增加迅速,种类也日益繁多,不仅传统的酒馆、餐馆继续有音乐演出,专业化的戏剧院、舞厅、音乐厅等消费场所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常关顾这些消费场所,是体现自己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深受中上阶层的喜爱,下层民众有时也模仿中上层等级并光顾这些地方,因而休闲娱乐产业成为18世纪英国的新兴的朝阳产业。[9]265

二、18世纪英国戏剧的大众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情况

17世纪佩皮斯(Samuel Pepys)时代,即使是伦敦戏剧院也非常少,更不要说是省级城市和乡下,为了满足观众看戏剧的需求,表演者在得到皇室批准获得执照后,在各地进行巡回演出,自己搭建舞台。查理二世(Charles II)时期的伦敦事实上只有两个很好的剧院,一是特鲁里街剧院在1673年重建耗资4000英镑,位于林肯律师学院的约克公爵剧院,当时新戏剧很少上演,表演也非常糟糕。1689年以后情况发生改变,剧院和观众显著增加,特鲁里街剧院先后在1715年、1762年、1765年、1775年几次改善,在1762年每场演出的票房收入已经达到354英镑。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要求,1780年剧院再次提质扩容,可容纳观众2000人。1792年老剧院被彻底拆除,由设计师亨利·霍兰德(Henry Holland)设计一个能同时容纳3611观众、耗资150,000英镑(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的大剧院,这样观众和票房收入都翻倍。二是科文特花园剧院,1732年的观众每周14016人,1762年增加到每周22182人,剧院的管理者发现观众中有很多低收入的工人劳动者,因此在正常的演出结束后,剧院以较低票价“加演”。科文特花园剧院账本显示,这一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加演”每周为剧院挣到额外的200-300英镑收入。小的剧院例如伦敦萨瑟克区的戏剧棚就是完全适应这种类型的观众,当时伦敦剧院演出时间通常是下午5点,但小的戏剧院的演出时间改到下午6点,并承诺到晚上9点才结束,这是为了更好地适用工人工作的时间。[9]275-276不仅伦敦地区老的戏剧院被重建或者改善,省级城市也紧跟时代潮流,随着观众日益增加,新建了大量戏剧院,1705年巴斯建立戏剧院,1730年代约克郡有了职业经理人经营的戏剧院,1740年代诺里奇建立了戏剧院和常驻演出公司,1758年建了一个更大的新戏剧院,演出公司不仅在本城市演出,还定期到周边城市演出。这一时期被认为落后地区的林肯郡拥有14个戏剧院,分别位于林肯、奥尔福德、波士顿、伯恩、布里格、霍恩卡斯尔等地。总之到1770年代,英格兰戏剧院的配备比现在还要好[9]277。

英国18世纪的戏剧狂热,也反映在产生新的戏剧剧种的产生和新剧本的创作数量上,18世纪上半叶,创作了1095个剧本,而下半叶则创作了2117个剧本,数量增加了1倍多。这一世纪,剧种也日益丰富,除了严肃剧(正剧)外,1720年代先是出现了哑剧,1728年盖伊(Gay)的《乞丐的歌剧》上演,也标志着喜剧的诞生,这种戏剧采用本国语言作为对白,音乐多取自民间曲调和听众熟悉的意大利式法国歌剧咏叹调,《乞丐的歌剧》因民主性内容和通俗易懂的音乐获得巨大成功,1728年在伦敦一个冬季就演出62场,打破了当时戏剧上演的记录[10]113。盖伊写信给斯威夫特说他在2个月内获了800英镑的收入,而剧场更是获利4000英镑,在《乞丐的歌剧》战后,英国的民谣歌剧发展非常迅速,1729年发行了15部,1733年增加到22部,民谣歌剧中的民歌曲调有700多首[8]294。除民谣歌剧外,芭蕾舞剧、滑稽剧、木偶剧也得到良好的支持。1770年菲利普·阿斯特利(Philip Astley)在韦斯米斯特桥下开始了马术表演,很快就增加了野生动物训练师、魔术师、杂耍师、荡秋千艺术人员等,事实上他开始追求演出的专业化和表演技术的稳定性,他组织的杂技团在伦敦和省级城市不断巡回演出,依靠收取观众的门票而生存,经常在街道、酒馆的空地或者乘戏剧院空挡时在戏剧院演出。[9]276

三、18世纪英国音乐的世俗化、大众化和商业化发展情况

与戏剧一样,18世纪音乐的发展和消费也是如此。在17世纪之前只能在教堂和宫廷欣赏到很好的音乐,在民间还没有正规意义上的音乐厅和音乐节;偶尔戏剧院进行幕间音乐表演,除了马修·洛克(Matthew Locke)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暴风雨》和沙德维尔(Shadewell)的《灵魂》配乐还非常不错外,世俗音乐非常少而且很糟糕,甚至连查理二世对当时英国的管弦乐队都非常不满意,他不得不继续保留法国的管弦乐队;在17世纪的伦敦除了音乐教师和少部分专业表演者外,大部分都是业余的,部分相当幸运的人能成为音乐大师进入宫廷当乐师。17世纪的伦敦尚且如此,其他的省级城市和小城镇,世俗音乐演出和专业场地的情况就更糟糕了。1690年以来随着音乐出版物,特别是音乐启蒙教育出版物的快速增加,加速了音乐发展进程,乐器的专业化和快速发展满足了音乐发展的需求,到18世纪英国音乐发展落后的局面彻底改变。公共音乐厅在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初开始出现。最早的音乐厅可以追溯到1670年代,一位叫汤姆斯·布里顿(Thomas Britton)的煤商清空仓库的阁楼举办音乐会,开始是免费的,后来每年每人收取10先令的费用,并提供咖啡。他是第一个将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科雷利(Corelli,1653-1713)和维瓦尔第(Vivaldi,1678-1741)介绍给伦敦的公众[11]143。稍晚的1699年,出版商普赖福德家族把一周三场的系列音乐会引进伦敦的一家咖啡厅,1701年这种方式的音乐会扩展到牛津等其他城市。此前音乐会一直是家庭活动,主要是唱奏者自娱自乐,尽管歌剧早就成为公众的娱乐,但让大众买票听音乐会的观念却就这个时候才开始的,从此咖啡厅音乐会蓬勃兴起并传到欧洲其他国家[12]162。开始于1713年的三大合唱节和赫里福德郡、格洛斯特郡、伍斯特郡每年音乐狂欢节吸引了西米德兰地区大量观众,这也令旅店老板和商人非常开心。1713年汤姆斯·西科福德(Thomas Hickford)的音乐厅在圣詹姆斯大街、皮卡迪利大街营业,后来搬迁到布鲁尔大街,一直持续到1779年,60年来很多英国乃至欧洲大陆有名的音乐家在那里演出过。1775年后汉诺威广场音乐厅的成立使得西科福德的音乐厅黯然失色,18世纪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巴赫(Bach)、莫扎特(Mozart)、海顿(Haydn)在英国的第一次演出都是在这里开始的。许多大型旅馆为了不失去顾客,都建有或者预留了音乐厅,通常有各种各样包括传统与现代音乐能欣赏到。音乐会在省级城市流行也非常快,1744年曼彻斯特有了一系列的套票音乐会。根据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 Lang)的研究,到18世纪中期,几乎所有的城镇、城堡、大学、教堂都有了自己的管弦乐队,许多音乐协会每周聚集在一起练习音乐[13]442。例如牛津因为其大学资源得天独厚,很早就开设音乐讲座和有关音乐的演讲,之后又开始招收音乐学的学生,颁发学位,这里汇聚了一大批音乐的专家学者,他们组织音乐社团,定期召开会议和演出,并且为音乐的大众化培养了众多人才。17世纪末期开始,牛津音乐会就是一个比较正式的组织,从组织者的值班表和正式的音乐会程序调节着他们的行为,从1680年代开始,一套程序必须被遵守,音乐会定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在霍尔(Hall)先生的酒馆举行,从晚上5点开始到10点结束,俱乐部成员无论谁如果7点后才到就要罚款6便士,演出时工作人员不能发出任何噪音。音乐会也拥有和出借自己的音乐书籍和乐器,到了18世纪40年代,开始向公众收取订阅费用,出售门票筹集资金,改善演出环境,霍利威韦尔音乐厅迎来音乐繁荣时期,巴赫阿贝尔音乐会、古典音乐会都在这里演出,许多演出者和伦敦时尚流行音乐节和音乐会有密切联系,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关系,伦敦的音乐家和专业演出者经常来牛津做巡回演出。[14]83-85

18世纪英国业余作曲家和音乐家约翰·马什(John Marsh)的回忆录记载了大量关于英国南部教堂城市音乐发展情况,他先后在拉姆西、索尔兹伯里、坎特伯雷和其切斯特等地方生活过,对当地的音乐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除了业余演出外,1769年他参加了会员性质的订阅音乐会演出,收费是2先令6便士。在温切斯特每年的9月会举行持续三天的音乐节,同样在索尔兹伯里也有类似的音乐节[15]18。那么这些音乐节到底是谁来组织的?这种组织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马什发现除了音乐节外,他到过的这些地方每三天到二周还有音乐会,这类音乐节和会员订阅音乐会一般是有音乐俱乐部和发达的音乐社团组织的,如此频繁的音乐会没有足够的音乐爱好者是很难支撑下去的。同样在诺里奇,当时的农业中心,也有非常丰富的音乐生活,早在1720年开始每周一次的音乐会就确立下来,为了吸引观众,一个音乐俱乐部在1736年打广告,声称将为所有的音乐爱好者提供好葡萄酒。当时的诺里奇有12个音乐厅和几个戏剧院。约克、利奇菲尔德、林肯有2个音乐协会,赫里福德有3个,牛津也至少有3个,音乐社团组织的音乐会节目丰富,有独唱、奏鸣曲、协奏曲和其他的娱乐表演[15]19-21。

英国音乐的大众化、商业化还表现在音乐大师为谁服务的问题上。普赛尔(Purcell)之前的音乐大师很少直接服务大众,同人民渴望音乐的心情很少联系或根本没有联系,如他的老师约翰·布洛(John Bloch)把全部精力放在服务宫廷上,只写宫廷音乐作品,没有为伦敦剧场写过音乐作品。而普赛尔虽然作为宫廷乐师,但他为公共剧场创作了50多首舞台乐曲、卡农曲以及许多歌曲,显示了民间性的风格,明朗欢乐的合唱乐章、大胆而幽默的歌曲和雄壮有力的舞曲直接面向人民。移居英国的亨德尔所走的道路并没有导致英国式歌剧的产生,而是走向清唱剧,促使亨德尔走上这种艺术形式的力量显然出自选择题材的愿望,只有这样做才能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自1739年起,亨德尔放弃了为富有的上层人士的预约名单制度,任何人都可以以廉价的入场费被准予进入剧场。也正是由于亨德尔的清唱剧导致了18世纪英国世俗音乐生活欣欣向荣,除了英国之外在欧洲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当时英国音乐生活所具有的特质是由于广大群众的参加,具有广阔的社会基础[8]237-287。

游艺园对英国音乐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在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有马里波恩公园、沃克斯霍尔公园,拉尼拉公园等,有非常漂亮的人工种植的植物园,规划有人行道,甚至有中国建筑风格的凉亭,公园里还有非常宏伟的洛可可式建筑,这些建筑里一般设有音乐厅、咖啡厅,深受当时中产阶层的喜爱,除了在公园散步聊天外,还可以喝茶和咖啡,公园里还经常举办假面舞会和音乐会(通常为晚上的6点到9点),之后还有一些其他的娱乐活动如杂耍、烟火表演等,当然这些娱乐活动大部分是要收费的,音乐会的入场卷一般为1—3先令。当然更受大众欢迎的是在公园露天场所举行的免费音乐演奏会,除了一些业余的音乐者演奏外,当时一些非常著名的音乐家也经常在这些公园的露天场所演出,并创作一些合适在公园演奏的曲子,充实了大众的生活,给大众带来娱乐,斯科尔斯评论说:“这些地方演奏非常好的音乐,拥有大量听众,最优秀的音乐家也参加此类活动”,布洛姆补充说,“人人都可以在伦敦这些非常愉快的娱乐场所享受早餐、晚餐,参加舞会、化妆舞会、欣赏音乐,类似的情况在现代大城市前所未有。”[8]240例如德籍英国音乐家亨德尔(Handel)就多次为沃克斯霍尔公园的露天音乐会作曲(1740年的作角笛舞曲),并亲自参加演奏,伦敦著名音乐家乔纳森·巴蒂希尔(Jonathan Battishill)也为公园演出写了很多的曲子,1761年他还将公园最受欢迎的歌曲集出版发行。此外还有莫扎特、海顿、阿恩(Arne)、詹姆斯·沃根(James Worgan)等国内外音乐大师都在公园演奏过演奏过。[11]146-149据此,一些音乐史家认为逍遥音乐会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公园露天演出。

18世纪英国的音乐生活,除了进音乐厅、咖啡厅等收费场所外,还有民众广泛参与的自娱自乐的演奏会以及大量在公园、广场、社区欣赏免费音乐的机会。当时英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荷加斯(William Hogarth)的一副作品描绘了伦敦居民的日常生活(见图3)[12]161。从霍加斯的绘画中可以看出,在闲暇时间,社区居民和邻里中的音乐爱好者在庭院中一起演奏音乐,甚至小孩妇女都参与其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从音乐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同一时期,另外一位画家保罗·桑比(Paul Sandby)的绘画作品也描绘了一对夫妇在伦敦南部酒吧街道上,在手风琴音乐的伴奏下尽情地舞蹈的情景(见图4)[16]320。总之,正如艺术史家欧内斯特·沃克(Ernest walker)认为的那样,当时英国的音乐爱好者能听到大量的绝妙的声乐和器乐表演[17]273。

图3 英国画家荷加斯作品《伦敦日常生活》

图4 保罗·桑比的作品《酒吧外面的舞蹈者》

四、结 论

17世纪戏剧、音乐等文化娱乐活动最初主要是宫廷和富有的贵族阶层所独享的特权,18世纪早期随着中等阶层崛起,新兴的有闲中等阶层狂热地追求和热衷这类娱乐消遣活动,但他们个人的房子又不足以能举办戏剧、音乐会等,因此一个城镇富有的中等阶层联合起来,通过募捐集资形式修建公共会堂、议会厅、戏剧院等,组成会员俱乐部,这种公共会堂对会员是免费开放的。例如在18世纪中期,在诺里奇由当地设计师汤姆斯·艾沃里(Thomas Ivory)设计建设的戏剧院和议会厅构思独特,令人赞叹。这种会员公共会堂标志着文化娱乐活动从完全的私人阶段到大众娱乐活动的过渡阶段。

18世纪英国居民的收入普遍增加,工业化和商业化造就一大批中等阶层的崛起,在消费上他们也追求民主平等,具体表现在文化艺术上,力求打破贵族上流社会对文艺娱乐的垄断,这样,原来贵族、宫廷所独享的一些文艺活动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较为富有的中间阶层大力扶持文艺活动,推动文艺活动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得会员制的公共会堂日益衰退和废弃。精明的商人开始开发和扩大休闲娱乐市场,加之报纸、文学等媒介对文艺娱乐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在18世纪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商人化和大众化,虽然他们的目的各异,有人是为了模仿上流社会、获得社会身份的认同、提高自己的声望、有人纯粹是为了享受娱乐所带来的乐趣和生活情趣、有人是为了自我改善,但人们都愿意花钱。

在史学界,流行将18世纪的英格兰称为一个快乐的英格兰,这种快乐主要源于大众的收入大为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8世纪的英国又处于前工业化和工业化早期,血腥的工厂制度还没有建立和普及,大众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和传统节日,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音乐、戏剧等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给大众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慰藉和无穷的快乐。18世纪英国本土缺少音乐大师,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英国的音乐生活,相反这一时期大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音乐生活。18世纪是英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时代,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大众广泛参与,音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R.C.Wiles.The Theory of Wages in Later English Mercantilism[J].TheEconomicHistoryReview, Second Series, 1968,Vol. 21,113-126.

[2]D.C.Coleman.TheEconomyofEngland, 1450-1750 [M].Oxford:Oxford Paperbacks,1979.

[3][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杨人,陈希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4]Robert Allen.TheBritishIndustrialRevolutioninGlobalPerspectiv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5]Phyllis Deane.TheFirstIndustrialRevolu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6]BarryReay.PopularCultureinEngland1550-1750 [M].London: Longman Ltd, 1998.

[7]Tim Harris.PopularCultureinEngland, 1500-1800 [M].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5.

[8]格奥尔格﹒克内普内.19世纪音乐史[M].王昭仁,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9]Neil McKendrick, John Brewer, John Harold Plumb.TheBirthofaConsumerSociety:TheCommercializationofEighteenth-CenturyEngland[M]. Bloomington:Europa Publications, 1982.

[10]田可文,陈勇.西方音乐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1]T.Lea Southgate.Music at Public Pleasure Garden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J].ProceedingsoftheMusicalAssociation, 38th Sess. (1911-1912),141-159.

[12][美]耶胡迪·梅纽因.人类的音乐[M].冷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3][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4]Susan Wollenberg.Music in 18th-Century Oxford[J].ProceedingsoftheRoyalMusicalAssociation, Vol.108 (1981-1982),69-99.

[15]Stanley Sadie.Concert life in 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J].ProceedingsoftheRoyalMusicalAssociation, 85th sess. (1958-1959),17-30.

[16]John Styles.TheDressofthePeople:EverydayFashioninEighteenthCenturyEngland[M].New Haven&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7]Ernest Walker.AHistoryMusicinEngland[M].3rd Rev.,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52.

【责任编辑:胡娉】

收稿日期:2015-06-16

作者简介:王洪斌(1977-),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史、艺术教育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7389.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89(2016)02-0013-07

猜你喜欢
商业化大众化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戏剧类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