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评价模型研究

2016-06-21 15:07邓今朝喻梦琴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效能机制考核

邓今朝, 喻梦琴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评价模型研究

邓今朝, 喻梦琴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科学的评价方法能有效促进质量工作的管理和改进。以现有质量政策为基础,将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的表征要素分为质量意识、质量氛围、质量创新与发展三个方面,并采用模糊匹配方法来构建评价模型。通过运用该模型,对湖北省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质量工作考核系列政策执行力度的总体效应是显著的,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质量工作; 运行效能; 模糊综合评价法

质量工作考核是对质量管理职能方面工作效果的考定与核查。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2013年,国务院印发《质量工作考核办法》,规定国务院将每年专门组织工作组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的质量工作进行考核[1]。与此同时,各省也陆续颁布了省级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来考核本省的质量工作运行状况。质量工作考核已经成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2]。由系列的考核制度、方法和相关辅助性措施共同构成的质量工作考核机制属于准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价属于政策分析的范畴,是为公共政策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反馈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才能判定该项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延续,甚至终止,并为以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奠定基础。因此,构建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对政府部门进行绩效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 效能评价研究

效能,意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或成果[4]。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效能一词应注重两点,即目标和有效性[5]。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知识背景下,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可以看做是各部门开展质量工作的目标达成情况和有效性。对于“效能评价”研究者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部分学者却对不同领域的效能评价做了相关研究,相比之下,袁尚南(2015)对效能评价的评价重点以及评价模型总结得比较全面。他在对建设项目组织效能进行评价时,将其有效性关注的关键指标归纳为四点:目标实现、内部流程、资源能力以及利益相关者[6]。与此相对应,将组织效能评价模型总结为:1)目标方法,用来测量组织目标达成的程度,如利润、市场占有率;2)内部过程方法,即组织内部合作及流程衔接度;3)系统资源方法,即组织资源获取能力以及察觉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4)利益相关者方法,包括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等。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评价关注的主要是质量工作考核实践及其相应的系列政策执行后的效应,基于以上观点,目标实现以及利益相关者是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评价需要重视的两个指标。

2 评价方法选择

对比分析是基本的政策评价分析框架,相对应的对比分析法则成为常用的政策效果评价方法。与其他领域的公共政策相比,质量工作考核机制涉及领域相对单一。综合来看,可以把相关政策归纳为质量投入与激励政策、品牌发展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质量监管政策、检验与认证政策等。由于质量工作考核政策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等特征,加上部分政策推出在时间节点上存在差异,即政策实施的时间长度不同,导致数据无法统一,因此本研究放宽了对比分析法中的同一条件要求,采用模糊匹配方法。在构建计量模型时,综合考虑上述的政策类别。

3 评价模型构建

从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7]和各省颁布的有关“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可以看出,质量工作考核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营造质量氛围、提升质量意识、促进质量创新和发展,从而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3.1 构建评价指标

根据政策效果评价的一般步骤,首先要确定政策效果评价的指标,然后测度政策实施对指标的效应和影响,进而综合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针对质量工作考核机制的目的,即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营造质量氛围、提升质量意识、促进质量创新和发展,来确定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果评价要素,是构建评价模型的第一步。在参照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和质量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可衡量性和便利性原则,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质量意识、质量氛围、质量创新与发展三个方面(图1)。

图 1 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3.2 模型构建

具体而言,质量工作考核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影响到社会对该政策的认知和判断,并对政策的公平性、合适性、合理性和未来预期等做出评价,进而影响政策的回应度、遵从度以及恰当的、期望的质量行为,并最终影响整体质量水平。这一逻辑过程的起点是探讨质量工作考核机制带来的效应,终点是对现有工作体系和政策的改进思考,发现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改进建议。至此,本研究的逻辑思路可以归纳如图2所示。

图 2 研究逻辑思路图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将建立以下效果评价模型:

Ep=α+βP+γO+μ

其中,Ep表示被解释变量,即全员质量意识、质量氛围、质量创新与发展;βP代表解释变量,即质量工作考核实践(主要包括质量投入与激励政策、品牌发展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质量监管政策、检验与认证政策等);O为其他解释变量,这里主要是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组织差异和个体差异,为简化分析,根据常规做法,本研究选择人均GDP(进行排名转换)、综合实力(进行排名转换)、行业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行业属性分类编号)、组织规模(按大中小型企业分类),个体差异主要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分类);μ为随机残差项。在具体的分析中,研究将根据数据和变量的显著性进行裁剪,以获得更具接受性的拟合结果。

3.3 模型与变量设定及描述

从理论层面来看,影响质量意识、质量氛围、质量创新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结合基础分析,本研究的焦点在于质量工作考核实践及其相应的系列政策,分析系列政策因素带来的效应。本研究将主要政策分为5类,即质量投入与激励政策、品牌发展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质量监管政策、检验与认证政策。被解释的变量为对质量意识、质量氛围、质量创新与发展的主观评价。在主观评价中,样本差异是影响评价结果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而样本差异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组织差异和个体差异等几个方面,因此参照以往相关研究的惯常做法,本研究将这4个方面作为外源变量加以控制。为简化分析,本研究选择人均GDP(进行排名转换)、组织类型(政府机构和企业)等变量,个体差异主要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分类)进行分析。表1为相关变量的描述。

表1 研究变量定义

根据以上分析和变量设定,本研究建立评估质量工作考核机制系列政策效果的具体模型如下:

Q(Qcons,Qclim,Qinno&deve)=

α+β(Pinpu&ince,Pbran,Pentr,Psupervi,Pinsp&cert)+

γControl_Variables+μ

其中,γControl_Variables为控制变量及其回归系数,控制变量的选择将根据模型相关参数的显著性进行具体裁剪。

考虑到被解释变量(质量意识、质量氛围、质量创新与发展)是有序变量,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分析。本研究可观测的Qi均有3个取值,即1、2、3。

不可观测潜在变量

P(Qi=1)=F(r1-βPi)

P(Qi=2)=F(r2-βPi)-F(r1-βPi)

P(Qi=3)=F(r3-βPi)-F(r2-βPi)

其中,r为观测值通过潜在变量判断的临界值。在用Probit模型分析时采用极大似然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4 湖北省质量工作考核机制实施效果具体分析

在上述的分析中,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的评价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部分研究将从直接效果和潜在效果两个方面分析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评价模型。研究以湖北省为例,采用包括问卷、网络调查、访谈等在内的多种方法收集信息。直接效果评价采用主观感知信息,即调查对象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度和执行程度的判断,以及对周边质量意识、质量氛围、质量创新与发展的现状评价。质量工作考核机制系列政策的潜在效果根据相关政策出台初衷和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规划方法,该方法既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特别适合用于对复杂结构指标体系的权数确定[8]。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研究样本为湖北省内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在问卷和访谈的引导语中强调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的体验和感想,对相关政策的合适度、完善度和执行力度做出评价,评价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非常完善”、“完善”、“一般”、“不完善”、“很不完善”(执行力度对应的评价等级“非常严格”、“严格”、“一般严格”、“不严格”、“很不严格”)。经过多轮调研和数据采集,总样本数达到177个,剔除明显无效样本(信息缺失、低变异度、规律性答案等)后样本数89个。因样本数偏少,本研究采用语义比对、关键词抓取、模糊匹配和样本复制等手段扩充了样本数,使样本规模达到145个。

4.2 分析结果

表2为模型分析结果。

表2 质量工作考核机制系列政策效果分析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品牌政策和检验与认证政策对质量意识的作用、检验与认证政策对质量创新与发展的作用以外,其他效应均在0.1或以下水平上显著,说明质量工作考核系列政策执行力度的总体效应是显著的。从单个政策实践来看,质量投入与激励政策的完善合理度对质量意识的贡献较大,但对质量氛围和质量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品牌政策的完善合理度对质量意识、质量氛围和质量创新与发展的效应都比较显著,但其执行力度对前两者的作用不明显。行业准入政策的完善合理度仅对质量创新与发展有显著作用,对质量意识和质量氛围作用微弱。质量监管政策的完善合理度对质量氛围的作用较为明显,没有发现其对质量创新与发展的积极影响。检测与认证政策对质量意识、质量氛围都存在较明显的效应,但对质量创新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在外源变量中,GDP与质量创新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样本个体在组织中的层次对质量意识有积极作用。

对于质量工作考核机制所涉系列政策的潜在效果,研究将采用专家法和文献梳理法提出评价要素和二级指标。根据国家总局和湖北省局相关文件,考虑到一些反映政策目的达成效果的影响因素,结合专家意见征求结果,确定质量工作考核机制潜在效果评价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产品质量的改善情况(C11)、产品质量的稳定性(C12)、公众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C13)、地区产品质量声誉(C14)、质量发展后劲(C15)。这5个方面的相对重要性评估按照AHP方法的原则和步骤,先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相对权重向量,然后根据定性判断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最后应用模糊合成运算方程计算最终政策效果得分。

通过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采用1~9标度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表3)。

表3 判断矩阵

经计算,该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W=(0.082,0.040,0.167,0.222,0.489)T,进一步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4.72,得到CR为0.089<0.1,说明判断矩阵具有可接受性的一致性。政策效果的定性评价中采用四级评价标准,即“很好”、“好”、“中等”、“差”四个等级,由此建立对每个指标的评价集合,并按照“很好”=100、“好”=80、“中等”=65、“差”=40的百分制对应关系取评价结果的均值(评价结果分别为87.56、73.78、69.90、77.89、86.36),最后运用简单矩阵相乘的模糊合成计算方法计算最终评价得分为81.326,按照评价定义,这一评价结果归属“好”的等级,介于“很好”和“好”之间,但更接近“好”。因此,湖北省质量工作考核系列政策执行效果整体上是令人满意的。

5 结束语

本研究以质量政策为背景,确定了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质量工作考核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影响社会成员对该政策的认知和判断,并对政策做出评价,进而影响质量行为,最终影响整体质量水平的逻辑思路,确定了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果评价模型。然后通过对湖北省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检验湖北省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能状况,最终得出湖北省质量工作考核系列政策执行力度的总体效应是显著的,执行效果整体也是上是令人满意的。这也验证了本文构建的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运行效果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样本量还需进一步增大,充足的样本量对于进一步发现质量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1] 杨蕾. 我国将对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进行考核[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06):6-7.

[2] 宗习均. 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理论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4):56-57.

[3] 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02):8-16.

[4] 陈薇. 我国地方政府审计效能评价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5] 吕稚知. 关于政府效能的概念界定及阐述[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2):211-212.

[6] 袁尚南,强茂山,温祺,等.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设项目组织效能评价模型[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616-623.

[6] 段豫龙,邢李志,关峻,等. 基于模糊平衡积分卡模型的行政效能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116-121.

[8] 陈国宏.组合评价系统综合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667-672.

[责任编校: 张 众]

A Study on the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he Quality Work Assessment Mechanism

DENG Jinzhao,YU Mengqi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The scientific evaluating method can promote the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work. Based on the present quality policy,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quality work assessment mechanism will be shown i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quality awareness, quality atmosphere, and qualit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fuzzy matching method will be adopted to establish evaluating model. By operating this model, it can offer an assessment of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quality work evaluating mechanism in Hubei province. It has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quality work assessment policies in Hubei province is outstanding on the whole,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quality work;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1003-4684(2016)03-0051-05

C93

A

2016-03-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2060)

邓今朝(1969-), 男, 湖北宜都人,管理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行为,人力资源管理

喻梦琴(1991-),女,湖北荆门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效能机制考核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