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思考

2016-06-21 15:38张志芳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张志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功能,有的放矢的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必将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逐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hould be fully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蒺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tus, on the basis of the posi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argeted to nurture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try to build the whole process an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pattern, this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ually realize the basic task of college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ctual effe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项目批准号:2014SZKMSGZS0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之中,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借助着网络信息化的媒介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多元化的思想空间和生存样态,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但也给他们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评判带了困惑,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引导大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首先涉及到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其本质而言,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屑努力,使得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和审美观等方面实现某种自我变革和提升,具体而言就是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自然和个人及其彼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其目标是使得大学生自觉树立起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高校是党和国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为此,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定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研工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大多成长于被QQ、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新媒体所包围的舆论媒介之中,他们的内在精神领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非“白板”一块,而总是已经带有着一定的“前结构”。这种精神领域的“前结构”是每个人在成长阶段其所经历环境影响的结果,它们形塑着大学生的文化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如果不对大学生精神领域的“前结构”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无的放矢,徒劳无功。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状况开展定期调研,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校一般均可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牵头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各院系的团委为协助单位,并设立专项经费。调研应主要围绕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设置一些内容和议题,调研的形式可以是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和调查问卷等,调研结束后要在详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定期开展调研活动,比如每学年调研一次,可以较为充分的了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变动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阵地功能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在就《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答记者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这意味要在充分洞悉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和学业评价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一场思想领域内的持久争夺战。因为,在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领域并非一块空白地,而是充斥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和观点,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实验场和跑马地。

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并非教师讲的越多越好,而在于所讲授的内容、讲授的方法和讲授时的情景能否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2],唯此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方面的阵地作用,而这一切都只有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他们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才能。

其次,丰富课程内容,坚持理论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兼具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但是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大多涉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意识形态性强,但是理论深度不够,故往往对其不重视,逃课或者上课玩手机现象严重。对此,我们的授课内容要围绕课程的核心观点从历史发展和理论演绎的双重维度来进行设计,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同时也要科学地论证其真理性。

再次,采取“专题化”和“问题式”教学方式。为吸引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思政课教师必须要一改传统平铺直叙式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以问题的形式专题化,使得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几个核心问题得到展现,所设置的问题既要具有理论性和时代性,同时也要符合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现实需要。教师可以就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同时也促使他们养成关注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

第四,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传递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更重要的在于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科技素养、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等。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自我探索,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为,实现知行合一,为此,高校思政课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比如组织课堂内的演讲比赛、主题实践报告和话剧创作表演等,或者开展课堂外的专题实践调研、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参与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主题实践活动,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教育课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性。

最后,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既然高校思政课重在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理论分析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能力,那么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业的主要评价标准显然就不和适宜。为此,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和实践教学参与程度的考核,以此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评价依据,从而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程内容,提高其理论兴趣和政治素养。

三、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仅仅是高校某些领导、某些部门或者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而是一项涉及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因为,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并不单纯是一个理论能力问题,同时它也是情感、意志和审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在这些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才有了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在校园生活中,不仅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而且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后勤服务者的一言一行也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为此,高校要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确保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在内的所有高校工作人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首先,要建章立制,明确领导机构和职责范围。高校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高校党委书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面向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广泛宣传工作,明确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职责,确保每个人都能格尽职守,热心服务,全员育人,并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化人。

再次,完善对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对教师的考核方面,不仅仅注重考核其科研方面的成果,同时也对他们在课堂之外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付出给予充分认可,对于深受学生好评、教学成果成果突出的教师,在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在对管理和后勤人员的考核方面,不仅注重考核其完成上级布置任务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要考核其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方面的付出和努力情况。总之,高校不同于企业,其考核和评价机制不能只考虑教师、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对本职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同时也要将他们在引导、帮助和服务学生方面的情况纳入进来,要在原有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以学生评价作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并设立专门的经费和奖项,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积极引导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最后,设置监督和反馈机制。学校应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督和反馈机构,设立监督热线和反馈渠道,受理学校各部门在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违反《条例》的情况,并收集信息以进一步完善工作。只要高校工作人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能恪尽职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将服务、引导和管理学生的理念贯彻落实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营造一个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环境,必将促使大学生在政治信仰、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靠拢。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功能,有的放矢的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必将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逐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在就《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答记者问[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5,(9).

[2]陈晓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J].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5,(9).

[3]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