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再认识与实践

2016-06-21 15:43全炳善
关键词:外语专业民办高校

全炳善

【摘要】在分析当前教育背景和民办高校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民办高校课程体系的重新认识,提出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与对策以及实践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外语专业 课程体系再认识 课程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8-02

一、背景

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的热点。民办教育只用了短短三十年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初具规模,有的学校已经成为民校中的名校。

民办高校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面向市场,依托市场,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民办教育区域特色,做了公办高校想做而无法做的事情。民办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满足学生对职业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果民办高校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就有可能被淘汰。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塑造完美人格。明确了这目标,要求课程体系的确立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1]。课程涉猎的范围,开设的顺序,怎样把外语课程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很好的思考和研究。以前由于认识不足,只注重单词知识的传授、单词技能的培养和语法点数量的增多,难以满足外语教育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外语专业在民办高校中有特殊的地位,课程体系与其他专业课程体系有着不同的、独特的课程体系,因此构建民办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模式也有自己独有的特性。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高校外语教育的课程体系各不相同。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五六十年代才开始的,那个年代建立外语专业的大学并不多。当时外语专业受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外语教育的重点放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并增设语法、翻译等几门课程[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很多高校外语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增设了语言学概论、词汇学、修辞学等语言学课程,从此,我国外语教育得到大力发展。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高校外语专业迎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大刀阔斧地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增设了与商务、旅游、经贸相关的外语课程,但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依然存在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现象。

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国外语人才主要是我国重点大学负责培养的。那时主要研究涉及外语基础教学的一些问题,很少研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问题[3]。

2000年以后,我国民办高校大力发展,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继颁布,国家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更加规范,民办高校踏上了健康、迅速发展的道路。

从此,民办高校按教育部要求开始设置外语专业,主要培养以汉语为母语的外语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研究外语基础教学、外语人才培养问题、课程体系问题、教学内容问题等,但研究涉及的范围不广。

民办高校外语专业开始是有几种外语语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有较强实力的民办高校设置为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等多种外语,设置与外语专业相配备的课程。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有些民办高校在校外、国外建立了外语训练基地,学生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还有每年派学生到国外去留学实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特别是目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候,国内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地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和全能化。而与之相比,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已经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外语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存在“工具论”语言观的影响,认为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仍然是我国高校外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指导思想之一,大部分课程是外语语言基础课程。

还有,终身教育的意思不强,存在着一次性学校教育就能享受终生的思想,我国以往那种一次性学校教育就能享受终生的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受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严峻的挑战[4]。这是我国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此外,民办高校还有自身的弱点,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有一些问题。

1.盲目扩张办学规模,管理较混乱,专业多而不精,课程多教师不配备的问题。民办高校受到公办大学的管理、教学、科研方面的影响,直接套用公办大学的课程设置模式。

2.由于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理解偏差,为市场机制模式占主要的地位,为实用性、应用型的课程占据绝对优势,就是强调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索质教育。

3.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必修课程分量过大,选修课程自愿过少,以语言技能为主的课程占多,专业知识的课程占少。

4.过分重视语言能力却轻社会实践。主要以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为重点,忽略了对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构建符合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目前民办高校积极探索针对外语教育规律,分析其知识结构和知识总量,努力构建适合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民办高校为了形成符合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探讨。

目前结合民办高校所属地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外语应用型人才,是在民办高校眼前的迫切的新课题。为了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民办高校外语课程体系,从而能科学、有效地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外语应用型人才。

三、途径与对策

民办高校外语课程设置与过去只强调掌握单一的“外语”,而不要求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的模式截然不同。从就业角度进一步要求,学生毕业后不能像以前一样只从事口译与笔译的单一的“外语”人才。

当前的市场经济要求,不仅掌握外语,还掌握其他学科的专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民办高校外语专业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唯一的途径。因此,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同时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即时性、时代性,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5]。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外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外语+专业知识+就业方向”的模式。因为这个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外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掌握另外一门专业知识,从而有利于就业。

从就业情况来看,社会上很难找到纯粹的相关外语语言或文学的职业,社会需要的是,受过外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也受过贸易、法律、外交、旅游等专业教育的知识面广的外语人才。因此,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要符合社会要求,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

民办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改革,如下几个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和解决好对策。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课程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课为主的课程,另一方面是实践课为主的课程,解决好两者的关系,加强理论基础课的同时,强化实践课的教学,设置“办公室文件与写作外语”、“旅游外语与导游”、“国外社会文化演讲会”、“外语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等综合实践课程。

2.根据地区的人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目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民办高校外语专业坚持培养适合地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外语课程应注重向“国外方向”倾斜的问题,特别要设置《商务外语》、《经贸外语会话》、《旅游外语》、《经贸外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与单证》、《国际礼仪》、《商务秘书》等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让学生熟悉商务贸易类和旅游类的知识。

3.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符合国外实习所需要的课程模式。我国很多民办高校已在国外好几个大学建立了交换生项目,解决好学生可以在国外进行语言实践的问题。民办高校应与国外大学讨论,加大相关外语课程的阅读、会话、视听说、写作、语言文化等课程的实践力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熟悉国外社会文化,大大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为教学编写教材。有些课程没有教材或教材不健全,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己编写外语相关教材、工具书,解决好学习和参考书籍缺的问题。

四、实践措施

在对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对外语专业全部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设置新的外语课程,实验课程也全面重新设置,课程有新的变化,符合地区人才需求。实践措施如下:

1.制定合理的课题体系方案。具体体现在增加学科基础课学时,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专业方向及专业选修课门数,在课程体系上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构建课程体系的实施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原则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技能。厚基础是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的设计,宽口径是主要体现在专业平台课和选修课的设计,重应用是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强技能是实践教学环节。这项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强化课程体系的优化。

3.设置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外,同时结合地区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好某一门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新增设新时期需要的课程。

4.构建课程体系模式。构建语言知识模块、专业方向模块、知识应用模块、素质教育模块等课程设置模式,会有力地推动着课程体系的优化。

5.探索国外语言实践课程实践模式。摸索出国外语言实习基地建设和语言实习的模式和方案。在方案里要具体规定国外语言实习课程的安排,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对象国文化的理解能力。

五、结语

由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形成符合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民办高校应选择国内的外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清民办高校在语言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也认识到民办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吸收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民办高校的经验,遵循外语教育规律和特点,兼顾地区特点,强化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兼顾综合,注重实践。基于这一认识,民办高校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予以重新定位。

总之,民办高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必须站在面向世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高度,基于国外的教学内容有着明显差异,充分发挥双语、双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此项改革具有前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起着国内民办高校外语教育的领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福用. 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研究,2004(6):60-63.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孙玉华. 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1):9-10.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民办高校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指导教师在外语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的作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