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3~6岁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2016-06-21 18:40黄云鹏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家长

黄云鹏

【摘要】家庭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导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明确了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关系。如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展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支持作用,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对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认识已为家长广泛认同。幼儿园作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载体。为了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使幼儿园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学校生涯的良好开端,课题组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幼儿家长和教师就如何提高家长配合幼儿园数学学习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展开研究,梳理出家长需要在幼儿数学认知方面了解以下内容和掌握一些基本策略。

【关键词】3~6岁儿童数学认知能力 家庭教育 指导

【基金项目】促进3-6岁儿童认知能力的家庭指导策略研究【校级项目编号:201314390005;省级项目编号:201314390018;国家级项目编号:201414390005】。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7-02

一、研究背景

家庭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导师,这个观念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2015年10月20日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并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明确了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关系。如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展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支持作用,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是全世界年轻一代都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对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认识已为家长广泛认同。幼儿园作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载体。由于家长对这一时期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内容、要求的模糊,在现实中会出现许多结果与初衷相悖的困惑。为了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帮助家长更好的帮助孩子获得“数学地思维”意识、习惯和探究兴趣,使幼儿园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学校生涯的良好开端,有必要进行如何提高家长配合幼儿园数学学习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研究。为此,我们在2014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创项目《促进3~6岁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二、研究过程

项目组成员首先自己通过阅读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学前数学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等内容的学习,使自己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3~6岁儿童的数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为了切实帮助到幼儿的家长,我们设计了问卷,向幼儿家长发放。我们还亲自走访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了解家园配合搞好数学教育方面的困惑。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整理,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识发生理论,已有的3~6岁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我们认为要提高3~6岁儿童数学认知的水平,需要向家长普及一些幼儿数学教育的一些基本的内容、方法、策略,使家长摆脱“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和“疏于教育职责”的失误,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并掌握一些家庭教育支持策略,让家、园教育形成促进幼儿发展的合力。

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知识好做法的了解,以及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和调查,综合起来,我们认为家长需要在幼儿数学认知方面了解以下内容和掌握一些基本策略。

(一)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

1.数学可以帮助孩子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

2.数学提供给孩子体验、感知事物之间关系的平台,如1和许多,对应关系,等量关系,包含关系等。

3.数学教育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4.数学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关系代替具体的关系,是发展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5.幼儿数学学习主要是在操作中完成,可以帮助幼儿逐步形成任务意识、对规则的遵从的习惯、主动参与活动的行为等,这些将为幼儿以后的学校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了解3~6岁幼儿认知发展特点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但学前儿童主要涉及:(1)感觉运动阶段(0至2岁)主要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又可细分为2~4岁的象征思维阶段和4~7岁的直觉思维阶段。象征思维阶段主要表现为符号思维的出现,即用某一事物代表其他事物。直觉思维阶段表现为儿童对事物和事件的理解仍然以最显著的直觉特征为基础。(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够建立一些基本概念。[2] (三)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般形式

幼儿学习数学是教师或成人为他们创设的活动中,通过动作,将手、口、眼、脑并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经历动作思维→表象思维→符号思维→练习和应用,建构出他自己对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积累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3)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对此了解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对孩子学前数学教育的重点绝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知识的获得,比起知识获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乐于学习数学,体验建构数学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交流习惯,所以,不要只在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多会或者少会了什么,而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参与数学教育活动,提供给孩子体验、感知、建构数学概念的时间和空间,切实让孩子体验发现的快乐而成为一个爱发现、爱分享发现的生命个体。

为了配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切实以自己的孩子为本,家长还需要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年龄段的目标。这不是幼儿园推卸责任,而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陪伴。因为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他对事物的理解有着快与慢、深与浅的差异,家长的帮助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从而使他不畏难,树立自信心,乐于探究。否则,孩子自身无法独立解决这些差异,渐渐就会清晰这种差异,并用差异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失去对新环境、新事物尝试的兴趣和勇气,这将会贻误孩子一生。所以,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同行者,要了解孩子面临的任务,才能予以最有效的干预。

3~4岁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指标要求[4]:

对应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以上目标可具象化为:[5]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4~5岁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指标要求[6]:

对应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以上目标可具象化为[7]:

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的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进行活动。

3.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4.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感受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5~6岁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指标要求[8]:

对应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以上目标可具象化为[9]:

1.能积极、主动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生物化学活动材料。

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的事物的数量关系。

4.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

5.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6.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五)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能力和水平以及数学活动过程与效果进行的评价。谁来评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参与者。因此,家长是学前数学教育评价的重要参与者。为了使家长更好的承担起幼儿数学教育评价参与者的责任,需要了解评的目的。就像美国研究教育评价的著名学者斯塔费尔比姆(L.D.Stuffebeam)所指出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改进对幼儿实施数学教育的方法,但是任何改进都是基于原有的状况,所以,家长需要依据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指标要求对学前儿童的数学概念基础和学习数学时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做出评价,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六)掌握一些基本策略

(1)为孩子提供充分感知数、量、形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不要急于告知知识,要提供儿童建构自己的理解。 (2)始终把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探究兴趣和自信心的激发、提高放在第一位,少一些死记硬背。

(3)注意孩子注意力、良好行为习惯、与人合作态度的培养。

(4)对孩子要有耐心,做个孩子喜欢的家长,才能对孩子的成长实施有效的干预。

(5)对孩子少做评价,尤其是先肯定再但是类的评价。多做激励,鼓励孩子尝试、质疑。

(6)身教重于言教,加强自我约束。

(7)感恩孩子,在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充实,生活更具挑战性。

四、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经历,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了研究的苦与乐。当我们的成果受到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肯定时,我们幸福无比。由于受到我们本身学识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在此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黄瑾.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P7-10

[2]沈如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2,P15-17

[3][5][7][9]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37;P42

[4][6][8]幸福新童年编写组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读本[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12.P194;P210;P224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