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五年制大专生中职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016-06-21 10:11白宇
关键词:养成教育引导行为习惯

白宇

【摘要】教育培养学生日常行为关键在于改变其观念,使其知道自己其实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日常生活举止都需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过于自我会给别人或集体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必要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纠正其习惯、端正其态度、改进其方法、激发其热情,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养成教育 引导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1-01

高职院校中五年制大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进入高职院校时还是初中毕业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行之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五年制中职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

当前,中职阶段学生部分生源由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构成,存在一部分“学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养成教育抓起。

二、五年制中职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改革实践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确立了“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融入京津冀,走出环渤海,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针对这一目标,在学生教育上确立了“求实作风强、创新能力强、个人品德强、专业技能强”的“四强职业人”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基础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用人标准从以往的“实用型”逐步转化为“综合素养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基本素质格外看重。

在此基础上,笔者所在学院结合五年制高职前两年中职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养成教育实践项目,探索适合中职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式。

1.设置《公益实践课》,作为中职阶段学生的必修课。

课程将学生一学期的常规表现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每学期入学都意识到自己有违纪或者行为习惯不得体,直接影响到课程成绩。在课程中实践环节注重礼仪教育的培养。通过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礼仪教育,可以培养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因为良好的个人形象形成是需要一个养成过程。

2.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中职阶段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观点,可以制定激励制度。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作报告.讲述其亲身经历。破解职场迷局。用学生身边的成材事例,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让他们看到这些榜样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能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让他们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重新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3.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手册》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要结合中职阶段学生的实际。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中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中职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对中职阶段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我们的爱心,从一点一滴抓起。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教育要避免就事论事,避免生硬的说教。要坚持言教和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要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多鼓励。批评要像春雨一样,能滋润枝叶,但不伤根系。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为学生明天的发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搭建桥梁,做好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周轶佳.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D].四川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引导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