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及其功能

2016-06-23 13:21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展览会城乡大会

许 庆 贺

(许昌学院 电气(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及其功能

许 庆 贺

(许昌学院 电气(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采取的重要商业活动形式,其发端于华北地区,并在1951年和1952年以其为主要形式先后掀起了两次城乡物资交流的高潮。新中国成立伊始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承载了多元化的历史功能。它不仅仅是开展城乡贸易的“市场”,还是密切城乡和工农联系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向参加大会的群众进行教育的“大课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宣传教育功能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中,党和政府积极组织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并以其为主要形式先后在1951年和1952年掀起了两次城乡物资交流的高潮。本文将以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功能为研究中心,剖析这一时期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政治、经济、宣传教育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一、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发端及两次高潮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组织举办的土产品交流会、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物资交流展览会等的统称*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一种统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对这一商业活动形式的称呼略有不同。如,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大会、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东北区物资交流展览大会、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等。,是在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策而造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以扩大内销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商业活动形式。依据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规模及其所依赖的市场层级,“一般说有高级、中级、初级三种市场形式的交流大会”[1]5。高级形式的物资交流大会在大区以及各大区之间开展,具有一定的全国性。中级形式的物资交流大会在各省中等城市举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初级形式的物资交流大会在各地、市、县举办,以传统的庙会、山会、骡马大会、药材大会、赶圩赶集为主要形式。

(一)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发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发端于华北地区。1950年11月24日华北局组织召开了有内蒙、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和绥远以及京、津两市的商业厅和合作社参加的华北土产会议,主要“讨论了在新情况下如何沟通城乡和各地区间的物资交流”[2]10。在华北土产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从1950年12月到1951年1月,北京、河北、山西、察哈尔、平原等5省市23个专区89个县均举办了城乡物资交流会,仅平原省安阳专区订立的区以上贸易合同就达1300多件[3]24。到1951年2月底,华北地区“全部土产已销出百分之七十以上,约合原粮近五十亿斤,超过了华北去年全年公粮数”。华北地区通过土产会议和物资交流会推销土产,“对提高农民购买力,扩大工业品市场,刺激工农业生产,克服国家贸易资金不足的困难,巩固市场的物价稳定和增多税收等方面,均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15。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及时推广了华北地区通过城乡物资交流会推动城乡交流的经验,华中、华东等地也相继组织举办了土产交流会。

(二)1951年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在总结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经验的基础上,195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召开土产会议推销土产的指示》:“有计划地召开土产会议或者土产代表会议,组织城市和乡村间,地区与地区间的物资交流,打开国内市场,活跃城乡经济,是解决各地农村日益恢复和发展的农副土特产品销路问题的关键。”同时,“提议各大行政区、各省(市)、各专区、各县(市)、各区和各乡,均应有准备地在两个月以内召开一次土产会议”[2]12。在华北等地的成功示范和中共中央的指示下,1951年全国各地纷纷召开土产会议,举办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掀起了城乡物资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1951年六大行政区和华南地区的土产展览交流大会[4]281

①表中及文中的货币指当时流通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 年3 月1 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代替原来流通的人民币。 新币1 元等于旧币10000 元。以下不再一一说明。

1951年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主要是在大行政区范围内以大城市为中心举办的。从1951年2月到11月,“全国各大行政区和省、市举办的各种物资展览会已有三十一起。据极不完全的统计,其中二十一个展览会的观众达一千零七十万人,二十三个展览会中成交的货物价值达五万二千二百余亿元”[5]。

(三)1952年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1951年底到1952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对城乡物资交流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公私工商业机构忙于运动,“公家忙着打老虎,私商忙着过关”[6]423,使得“公私经济未能全部力量经营业务,以致工业品大量积压,市场一时呈呆滞现象”[6]423。另一方面“五反”运动中一些“左”的做法,使得“一些资本家对前途失去希望,有的动摇观望,有的消极经营,有的干脆躺倒不干”[7]431。在这一背景下,1952年3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必须立即进行生产、恢复交流、活跃经济的指示》:“组织农村土产收购,恢复物资交流,是推动生产、活跃市场的基本关键。”[8]271此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了高、中、初级物资交流会,形成了第二次城乡物资交流的高潮。

与1951年相比,1952年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声势更为浩大。不仅大行政区范围内的物资交流大会此起彼伏,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省级物资交流大会以及专区、县、乡范围内的初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更是接连不断。“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这一年,全国各地共举行高、中、初三级的物资交流大会七千七百八十九处次,成交总额达到三十三万九千三百五十四亿余元,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两倍以上”[9]31-32。

1952年度高级市场形式的物资交流大会[10]100

1952年度部分中级市场形式的物资交流大会

①《省物资交流大会已闭幕》,《浙江日报》1952 年6 月1 日。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949—1952) ·商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年 版,第476 页。

③《中共福建省委关于物资交流大会的总结报告》,《斗争》1952 年第157 期。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949—1952) ·商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年 版,第476 页。

⑤李平安等编:《陕西经济大事记1949—1985》,三秦出版社1987 年版,第45 - 46 页。

⑥《华南及河南省物资交流大会闭幕》,《人民日报》1952 年12 月14 日。

1952年度部分初级市场形式的物资交流大会

①《促进物资交流,发展城乡经济———1952 年物资交流大会纪实》,《连云港市文史资料专辑》1993 年第9 辑。

②王富民、周福龙主编:《南京当代风采( 1949—2000) 》,中共党史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52 页。

③《中共中央华东局对〈安徽省财委、物资交流办公室关于舒城县南岗物资交流大会的报告〉的批示》,《斗争》1952 年第174 期。

④邹可樵:《浦城县首次物资交流大会》,《浦城文史资料》1992 年第13 辑。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949—1952) ·商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年 版,第483 页。

二、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三大功能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殊历史环境下,我国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所承载的功能是多元化的。195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应该推广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经验,使这种展览会成为教育人民的场所,成为组织贸易和组织生产的场所。”[5]其中就包含了对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功能的一个基本判定。纵览这一时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它不仅仅是开展城乡贸易的“市场”,还是密切城乡和工农联系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向参加大会的群众进行教育的“大课堂”。

(一)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经济功能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和发展城乡交流的重要商业活动形式,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经济功能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和首要的。这是由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性质及其开展目的所决定的。其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沟通城乡市场,促进工农业产品购销。通过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有效地将因长期战争而阻断的城乡市场组织起来,“一方面可以打开农村里的土特产品、手工业品的销路,另一方面也使城市里的工业品能够深入乡村”[11]1,实现工农业产品购销两旺。以1952年部分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为例,华北区第二届物资交流大会成交额中,工业品占51.07%,土、特产品占48.93%[12]。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成交15789笔,金额17431.5亿,其中土产品11177亿,占64.12%,工业品6254亿,占35.88%[13]136。福建省物资交流大会中,土特产品占购销总额76.1%,工业品占23.9%[14]15。安徽省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中,土产品类6443938万元,占74.12%,工业品类22550347万元,占25.88%[6]477。福建省政和县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全部购销额中,工业品占34.4%,农副土特产品占65.54%[15]128。福建省浦城县物资交流大会购销总额中,土特产占44.39%,工业品占55.61%[16]73。

2.恢复旧的贸易关系,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各级各类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举办范围上既有一定的区域性,还有一定的广泛性。大区内的城乡物资交流会不仅邀请本区内的省市代表参加业务交流,还邀请其他大区的贸易代表团与会。省级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一般也都突破了本省的范围,广泛邀请毗邻省市代表参加。即使专区、县、乡范围内的物资交流会也都是在相当广泛的区域内举办的。不同区域的公私商业代表或贸易团通过物资交流大会这一平台开展业务交流,使得已有的贸易关系得以恢复,同时还建立了新的贸易关系。仅以1951年中南区土特产品交流大会为例,“到会的公私代表,南起海南岛,北至内蒙古,西起新疆,东到东北,包括全国各大行政区及云南、北京、上海、天津等三十五个省市的二十一个代表团(共计一千三百三十一人)参加了交易,使区内外五十多种土特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开辟了新的销路”[17]42。在这次展览会上,“江西的瓷器和湖北的土布,重新销到了西北;华北的水果重新销到了中南;两广的片糖、沙糖新销内蒙;湖南的土布、竹苗新销察省;内蒙的天然碱、奶油、瓜子新销两广;四川的广柑、手杖新销北京;广东的水果新销东北;湖南的土布新销新疆。仅中南区通过这次大会恢复与新辟销路的推销数字即达280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4.4%”[17]43。

3.掌握市场信息,指导工农业生产。以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为载体,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区域的生产者、运销者和消费者汇集在一起。在业务交流的过程中,产、供、销三方可以“面对面”地沟通市场盈缺状况,使工业界知道如何生产为农村所需要的必需品,使农民知道什么样的原料最为工业所需要,进而指导工农业的再生产,“使有销路有前途的生产通过预定期货扩大生产,对无销路或不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产品,促其转业”[6]493。例如,通过上海土产交流展览会,广大农民了解到红茶是大多数海外市场所需要的,绿茶比较没有出路,今后只有少种绿茶,多种红茶,方可打开销路,增加生产[18]3。又如,通过参加物资交流大会,牡丹江市把部分铁制品的四股叉改为农民所喜欢用的五股叉生产,适应了朝鲜族的生产需要[6]482。

(二)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政治功能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不止具有单纯的经济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如下。

1.密切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各级各类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可以说是广大工农群众的“大聚会”,特别是高级形式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都邀请和吸引了数以万计、百万计的工农群众前来参加。“仅据华东区上海、皖南、皖北,中南之武汉、江西、河南、湖南、广东,西南之重庆(参加华东土展之预展),华北之山西等省市,即达五八四万余人。这些群众,包括工、农、兵、学、商、机关工作人员、英模等各阶层人民”[17]42。广大工农群众通过参观物资交流大会的各类展馆、参加工农联欢会和座谈会等,既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又加强了对于巩固工农联盟重要性的认识。例如,通过参加1951年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很多农民群众明确了工人阶级为何是领导阶级的道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表示:“现在我们农民知道了,农业生产不依靠工人是不行的,这次充分认识到依靠工人,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19]133同时,很多城市人也改变了对农民是“愚昧、落后”的固有认识,“深感农民进步、勤劳、勇敢、朴实,都以招待农民为荣”[19]139。菜商曹恩龙表示:“我是个菜商,过去看不起农民,这次我认识到农民的伟大,他们生产粮食、棉花、蔬菜,自己省吃俭用来供应城市,我从心眼里感谢农民兄弟,城乡互助是重要的,城市不能离开农村,农民也不能脱离城市,应该加强工农联盟。”[19]134

2.增进人民群众对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高、中级形式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都设立了众多展览馆,采用新旧对比的方法,通过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图画和照片等形式展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农业生产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据统计,1951年7月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的15个展览馆共展出展品41000余件[20]。1951年10月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17个展览馆共展出展品12000多种[21]。1952年11月河南省物资交流大会的6个展览馆共展出展品2855种[22]80-81。通过参观和切身感受,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识到,“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果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要获得这些成绩,是不可想象的”[5]。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并坚信“共产党已经领导我们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有美好的未来”[23]75。例如,很多参加了1951年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群众表示:“通过了这次参观,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祖国的可爱,使我体会到我们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央人民政府各项经济建设政策的正确,……通过了这次参观使我具体地认识了:我们完全有力量胜利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并在将来走向社会主义社会。”[24]41工人代表马恒昌说:“在展览会我一边看一边想:咱们为什么今天才能开这样的展览会呢?为什么咱们工人在发明创造上有这么大劲呢?这都是因为咱们有了毛主席,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咱们当家作主人了!解放两年来,就有了这么大的进步,再过三年、五年,你看该有多大的进步吧!”[25]125

(三)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宣传教育功能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既是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平台,又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一时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被人民群众形象地比喻为“大课堂”、“学校”。

1.宣传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这一时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都综合运用了报纸、广播、美术、文艺等宣传工具,借助传单、标语、宣传画以及黑板报、大字报、座谈会、读报组等宣传方式宣传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对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1951年4月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编印河南土产手册(介绍33种主要土产和25种药材)、62种主要土产山货概况一览各2000份,绘制对联、横额、标语、图表、漫画等762件,发行大会日刊23期(每期2000份)[26]34。1951年7月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印制大会广告6万份,标语21种,共17.17万份,飞机宣传单共120万份[27]8。1951年10月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编制大会标语35种,制作大幅宣传油画40余幅,连环画图表1720余幅,广播宣传特别节目63次,出版《服务日报》52期[25]140-141。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上形式多样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祖国的伟大、物产的丰富、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与智慧以及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1951年10月19日华侨司徒美登参加了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后,发表观感:“我在国外六七十年,看见过许许多多帝国主义国家的展览会,但他们的展览会是决不能与我们的展览会相比。华侨在国外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祖国‘地大物博’,但地怎么大,物怎么博,不知究竟;到这展览会一看,才清楚明白我们祖国真是要什么有什么,遍地黄金,取之不尽。解放两年来,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到了无限的高,农民发展生产,战胜灾害,获得巨大成绩,工商业改进也有了可喜的新气象,这样我们自造了许多新机器、骑车、电动机、收音机、空气压缩机、分析机、大胶轮、电锯等等,帝国主义能造的,我们也能造了,这说明了中国人民的天才是超等的。帝国主义‘经济封锁’遭到了可耻的破产。”[25]133

2.宣传新中国的新思想和新风尚。这一时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除了运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外,还组织了丰富的文娱活动,比如戏剧、电影、舞蹈、相声、杂技、木偶戏、拉洋片、幻灯、高跷、拳术等。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宣传城乡交流、工农联盟、爱国增产、爱国卫生运动、婚姻法等开展,有效传播了新中国的新思想,推动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例如,1952年11月江阴县利用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机会,日夜演出与消灭血吸虫和新法接生内容有关的两个歌剧,观众达2.5万余人。通过宣传教育,广大民众乐于接受卫生措施,集体送检大便以及时备查血吸虫。妇女对于新法接生的认识和信心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在妇幼保健站接受接生和做产前检查的妇女人数逐月增加[28]304。又如,1953年4月成都市通过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宣传婚姻法,先后演出《赵小兰》、《柳荫记》等歌剧和戏曲二十余场,观众达10万以上。20多天的会期里,有18万余人受到婚姻法的教育[29]231。

三、结语

以往关于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史的角度开展的,故而研究的重点都放在其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从本质意义上讲,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展览会形式之一。因而,将其置于展览会史研究的视野下时,我们才离析出这一时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其经济功能之外,在政治以及宣传教育方面所具备的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台湾学者吕绍理说:“博览会既是政府宣传积极政策的重要管道,也是形塑政治认同的场域。”[30]92-93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正是这样的“管道”和“场域”。当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作为一种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为目的而举办的展览会,其在经济上所发挥的推动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城乡经济的功能是第一位的。同时,通过其空间、平台、展品以及一系列活动(包括物资交流活动、宣传活动、文娱活动等)所发挥出的巩固工农联盟、展示新政权力量、塑造执政党形象以及宣传新社会气象的功能也是应有之义。

[1] 山东人民出版社.物资交流工作参考材料[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2.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城乡物资交流和国内贸易文献选载[J].党的文献,2012(6):3-20.

[3] 王为衡.“活跃中国经济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物资交流相关文献解读[J].党的文献,2012(6):21-25.

[4] 张篷舟,张仪郑.1952年人民手册[M].上海:大公报出版社,1952.

[5] 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成就[N].人民日报,1951-11-28(1).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商业卷[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7] 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1卷(1949—195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8] 商业部商管局.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文件选编(1948.2—1981.11)[M].上册.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9] 叶际秀,刘为.谈物资交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10] 余鑫炎.解放初期的城乡物资交流[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6(3):96-103.

[11] 子行.城乡物资交流会的政治工作和文化娱乐活动[M].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

[12] 华北区第二届物资交流大会胜利闭幕,大会推销了大量工农业产品,交易额达五万六千多亿元[N].人民日报,1952-11-22(2).

[13] 徐雪寒.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总结[J].新华月报,1952(7):136-138.

[14]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物资交流大会的总结报告[J].斗争,1952(157):15-17.

[15] 林天福.首次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纪实[J].政和县文史资料,1990(7):118-128.

[16] 邹可樵.浦城县首次物资交流大会[J].浦城文史资料,1992(13):66-73.

[17] 经济导报社.1952年经济年报[M].香港:中央印务馆,1952.

[18] 朱偰.上海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的观感[J].旅行杂志,1951(7):1-5.

[19] 杨骏昌.忆解放初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J].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88(45):120-139.

[20] 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开幕[N].人民日报,1951-7-3(2).

[21] 提高人民购买力从经济上巩固工农联盟 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开幕[N].人民日报,1951-10-6(1).

[22] 苏鸣岐.河南省物资交流大会[J].旅行杂志,1952(1):80-81.

[23] 夏松涛.建国后展览会的宣传动员与政治整合(1949—1957)[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4):72-75.

[24] 骈存.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参观记[J].中学生,1951(242):39-41.

[25] 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会刊[G].天津: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宣传委员会,1951.

[26] 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大会总结[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1951(5):33-36.

[27] 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参观手册[G].武汉: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宣传部,1951.

[28] 徐国普.辉煌十五年(1950—1965)》[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29] 成都市通过物资交流展览会宣传婚姻法[J].新华社新闻稿,1953(1044-1073):231.

[30] 吕绍理.展示台湾:权力、空间与殖民统治的形象表述[M].台北:麦田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罗 操

Exchange Conference of Goods and Materials between Cities andCountries and Its Functions in Early PRC

XU Qing-he

(College of Electrical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Xuchang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The exchange conference of goods and materials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ies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activity form adopted by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o recover and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in early PRC. It initiated in North China, and raised two high tides as the main form for goods and materials exchange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ies, respectively in 1951 and 1952.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f the early PRC, it bore pluralistic historic functions. It is not only a′market′ for performing trade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ies, but also a significant form to develop intimate relationship among cities, countries, workers and farmers. And also it is a′big classroom′ for educating the mass attending the conference.

the early PRC; exchange conference of goods and materials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ies; economical function; political func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functions

2016-03-30

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5003)。

许庆贺(1978—),男,河南焦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K27

A

1671-9824(2016)04-0087-06

猜你喜欢
展览会城乡大会
2021国际花卉展览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2021年中国际铝工业展览会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声讨大会
第二届铝车轮展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城乡涌动创业潮
大会选举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