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6-06-23 13:34刘萍
市场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应对措施

【摘要】2013年,随着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的推出,互联网金融无疑是金融界最火热的话题。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生长力,在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着传统金融模式。文章就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发展模式、现状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自萌芽到成长,互联网金融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互联网金融来势凶猛,凭借便捷、高效以及经营灵活等优势,迅速抢占了商业银行巨大利润市场。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取代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模式,甚至把银行比作“21世纪的恐龙”。所以,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现状,从而为传统银行的改革与创新之路铺垫基石,更有利于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技术与渠道创新,而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颠覆,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融通、支付及资金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资金借贷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一)众筹

翻译来自国外“crowd funding ”一词,可以译为公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提案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向资金盈余者筹集项目资金的新兴的金融融资模式,具有小成本,多样化,重视创意等特征。提案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的项目展示在众筹网站上,然后由众筹网用户进行潜在价值评估,最后选择是否支持。众筹看似是具有公益的形式,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无偿的捐款。投资者可以在项目筹资成功后获得一定回报,其回报方式可以分为实物补偿和非实物补偿两种。

目前,这种新型的项目筹资网站在我国做的如火如荼,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平台有天使汇、大家投与众筹网等。《众筹服务行业年度报告2015》指出:至2015年6月30日,众筹平台累计到达198家,共筹集资金超过46.66亿元;产品众筹项目142家,上线项目大约4万个,成功率超过35%,筹资额达到11亿元。众筹模式给社会经济的成长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打破了商业银行对资源配置的垄断局面,给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创新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道路拓展融资新渠道。

(二)P2P网贷

P2P网络融资即“person to person lending”,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小额资金借贷。根据谢平的定义,P2P网络贷款平台需要依法注册,其特征是通过互联网来为投融资双方提供包括信息沟通、信用评价等媒介服务。最典型的P2P模式是人人贷和宜信,迄今为止已有了2000余家,其中有几百家交易更是活跃,可以说这种把资金充裕且具有投资理财欲望的持有者与小额资金融资困难的需求者直接匹配的方式就是网络借贷的雏形。中国首个在互联网平台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小贷”,自2010年成立以来,三年时间内累计服务客户13万,融资资金超过260亿元。

目前,P2P网贷可以分为三大运营模式:一是O2O线上线下相结合交易模式。即将线下的交易与互联网技术联合起来。但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这种模式只能适用于国外P2P流程部分。二是无担保与有担保模式。无担保模式是借款人根据自己对风险的预测和判断合理选择出借资金规模,不借助担保机制,自负损失;担保模式指擔保机制在P2P网贷平台基础上,为出借人提供风险担保,只收一定手续费用。三是纯平台和债权转让模式。纯平台模式是融资双方亲自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磋商,不需要中间机构进行组织协调,根据自己对对方资信的判断决定是否继续交易;而债权转让模式是指中间机构参入到借贷双方关系中,一边发放贷款,转让债权让渡借款人。

(三)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产品销售国家的各国银行进行合作,并且具有一定信誉保障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支付服务但不参与经营的资金交易平台。在这种模式下,用户根据自己的的喜好挑选并购买所选中的商品后,下单并在线支付,然后把货款划入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待到客户收到货物并检验无误后,再把货款从第三方支付的账户中转进产品销售企业账户。此类模式在B2B、B2C交易中应用广泛,其典型代表是支付宝、财付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0.3%;其中网络购物支付所占比重最大,为31.5%;最低是网络游戏,占比2.4%。

随着移动设备流行,移动支付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选择,成为当下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特别是这几年电商企业的崛起,移动支付彻彻底底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金额达到59924.7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391.3%。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急剧扩大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起始于2003年,至2013年被称作“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以及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3.0”时代。十几年里,互联网以其低成本、便捷、经营灵活等优势,吸引大量商业银行客户进入到互联网金融市场,实现了快速的崛起与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尾,全国网上贷款共成交金额到达9823.04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288.57%;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支付的规模达到30747.9亿元,同比增长52.6%,环比增长9.3%,2015年“双12”当天,2800万人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支付;2015年年底,众筹资金成交2849万元,成功的项目约占总体比重的三分之二。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日中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之间的竞争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各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推出自己的APP产品,抢占移动消费市场,逐渐形成一个金融生态圈。但是在展现互联金融强劲生命力的同时,也让互联网金融弊端暴露无遗。“互联网+”模式被大众消费者看好,但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一些风险隐患问题,如:监管机制缺失、风险控制能力弱、违约成本高等问题。

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一)商业银行客户与人才流失严重,收益减少

1.银行高管纷纷跳槽。

银行较低的工资水平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利诱”,越来越多的银行高层人员相继离职。最近,据有关媒体的不完全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共有35位传统银行高层人员陆续辞职,其中包括银行行长、副行长和风险总监等银行重要职位。据调查,辞职后的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几乎都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

2.客户流失严重。

互联网企业迅速进入金融界,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构成巨大威胁。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信用主体,是商业银行创造利润的基础,而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则是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商业银行主要是向一些对贷款有稳定需求且还贷能力有保障的固定客户和一些低风险,低成本,安全、稳定的高端零售商开放。然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其目标客户群的覆盖面比商业银行更为广泛,主要是针对一些弱势群体。一些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依靠互联网平台,利用众筹模式充分参与到市场中来。此外,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技术具有前瞻性,使得人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价值追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完完全全打乱了商业银行原有模式下的客户管理服务群体,目标客户群从银行逐渐转移到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客户流失导致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不足,从而提供给资金需求者的资源有限,收益减少,导致提供给资金盈余者活期存款利率下降。依此往来,银行发展处于存款不足收益萎缩的恶性循之中。2014年,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报告显示: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银行存款流失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二)银行中介角色淡化

1.资金中介被阻断。

商业银行资金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吸存款放贷款、汇兑、转账和结算业务上。为了保证贷款者能按时还款,需要对贷款者的资信状况进行考察,对此商业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此外,就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必定会在资金借贷双方交易过程中收取费用。而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可以快速进行信息匹配,减少融资成本,快速实现资金的转移。相比银行间接融资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下的直接融资解决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益。

2.客户信息被挖掘。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借贷双方信息汇集地而存在,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大客户资源。但是,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上,互联网金融略胜一筹。移动支付因其具有“随时随地”的优点成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主要以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作为媒介来转移货币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算。移动支付加速了金融脱媒,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信息的来源和传递渠道,为金融业发展储备了大量客户资源,阻断商业银行信息收集的来源。

(三)倒逼商业银行改革创新

虽然互联网在当下的发展势头依然凶猛,但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大浪的冲击下仍然屹立不倒,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使互联网金融有许多的优势,但仍然要与商业银行积极合作才能健康发展。市场利率化对商业银行的收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使利润空间变得狭窄,逼迫商业银行打破陈规进行改革。商业银行应转变发展观念,以产品驱动销售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观念,把金融产品“注重客户”的理念发挥出来。商业银行在推出金融服务产品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客户体验。目前,为了应对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效仿,也推出了各种各样“宝宝”类产品。此外,各地大型银行联合搭建线上直销平台,应对互联网金融脱媒,试水互联网金融。

五、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措施

(一)从客户出发,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金融服务的价值追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金融产品服务的要求。从1.0的网点时代到2.0的网银时代,银行竞争的关键由空间和时間转变为功能和安全,进入3.0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竞争的关键晋升为场景和体验。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满足在互联网金融下客户的金融消费行为,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为客户定制个性化、创意化的优质服务。

云计算,大数据和搜索引擎技术的运用解决了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融入互联网技术,打通线上线下O2O(online to offline)产品模式,挖掘、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优势积累和收集客户资源,推出微信银行、微博银行和宜信银行。这既拓宽了产品销售以及宣传渠道,也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提高经营能力。

(二)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合作

传统融资模式出现的短板,却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跳板。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风险评估失误,信用审计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等。而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发展历史悠久,认知度和可信度都比较高,销售网点覆盖率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动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快速制定改进措施。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发展要融入互联网精神理念,把互联网技术与商业银行核心业相结合,并结合自身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品质。

在第三方支付下交易方式下,互联网企业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根据腾讯调查结果显示:每月使用微信的用户已达到5.49亿。银行应积极与它们进行合作交流,利用其平台和原有客户资源优势拓宽业务宣传渠道,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网上银行。

(三)加强风险控制,规范交易行为

任何一枚硬币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在展现优势的同时,其缺点也频频显露。一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还不完善,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二是互联网金融打从娘胎出生就附带着缺陷。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社交平台等媒介积累客户资源,容易被一些病毒网站和不法分子进行利用,加大了银行的资金危机和信用风险。因此,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合作过程中,要树立风险观念。同时,积极培养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建立安全的信息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平台信息管理,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建立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争取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确保互联网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2]谢平,等.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刘斌.银行“触电”3.0时代:互联网金融重构之路.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4-02.

作者简介:刘萍(1994-),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应对措施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