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业预警:模式、问题及对策

2016-06-25 03:06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模式高校问题

陈 阳

(太原工业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我国高校学业预警:模式、问题及对策

陈阳

(太原工业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学业预警在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认可。现行的高校学业预警模式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数据不全面、沟通不畅通、干预不积极、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高校应从把握学业预警精髓、健全层级管理职责、关注学业预警动态、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开展学业预警帮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等几个方面开展好学业预警。

[关键词]高校;学业预警;模式;问题;对策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16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现实背景下,许多高校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合并办学、多校区办学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严重问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学业预警应运而生。2007年8月,教育部将“学业预警”作为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颁布使用[1]。“学业预警”至此作为专门术语,得到教育部和学界的认可,成为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形式[2]。

一、我国高校学业预警的基本模式

我国高校学业预警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2345”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将管理的事后处理转变为预防为主的事前、事中管理,转变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路,增进了学校和家长间的联系,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两种类别:普遍预警与特殊预警

普遍预警也可称为常规预警,指学校运用各种媒体定期提醒学生学业情况、学业异常信息与可能出现的后果。普遍预警能够使学生及时、便捷、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例如,通过网上选课,清楚目前的学习状况。学业成绩如显示异常,系统会提醒学生,是面临试读还是退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特殊预警也可称为非常规预警,指在特殊时期、重点时段对学生进行的学业预警,尤其是对全部学业异常的学生进行警示,还有对学生考试严守纪律的教育性警示。

(二)三级管理:学校、院系与班级预警

学校对学生的学业预警具有绝对权威。在开学初,教务处会汇总处于临界点的学生的学业情况,通报学校管理层,随后告知学生本人、家长以及全校的教师和学生。

学院对学生的学业预警具有指导性。被警示的学生,主要通过所在的院系,对班主任、家长及本人进行学业告知,并要求各司其职,采取具体补救措施。

班级对学生的学业预警具有实际操作性。被警示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要认真落实校、院精神,及时告知学生与家长处理结果,并要落实具体的补救措施。

(三)四大步骤:搜集—分析—执行—评估

预警信息搜集,即从现有的教务、评教、督导等系统采集基本数据并进行初步加工;预警分析决策,即对课程设置情况、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业考核情况,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过程性数据分析和学业预警决断;预警执行,即将学生的学业情况告知学生本人、家长、学院相关部门,将教师教学情况、课程设置情况告知教师、学校相关部门,并以电话、短信、网络、书面等形式发出预警;预警效果评估,即在预警执行过程中,需要丰富的预警技巧,提高预警绩效。

(四)五色信号:红、橙、黄、 绿、蓝

按学业完成的状态,在学籍登记时分别给予不同的信号提示。

红色预警:告知此类学生临近退学或已达退学条件,应受到格外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

橙色预警:告知此类学生已达留级条件,需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方案,使家、校、生三方合力联动,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方面有所改善。

黄色预警:告知此类学生已临近留级,在学习方面有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制定预警方案,跟踪预警效果,力争转化此类学生为“灰色学生”[4]。

绿色预警:对“灰色学生”进行及时鼓励、引导,促进其转化为优异生,防止向“学困生”分化。

蓝色预警:成绩较好,表现突出, 应预防光环效应的消极影响,建立优异生预警教育的有效机制。

二、我国高校实施学业预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实施学业预警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学业预警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业预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学业预警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新提出的期初、期中和期末三阶段预警机制[5],以教学阶段的某个时刻点来替代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的预警仍是空白,缺乏时效性。虽然学生学业最终体现在成绩和学分上,但更主要的是与学生平时上课的出勤、作业、学习态度等密切相关[6]。学业预警体系的不完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

(二)学业预警数据不全面

学业预警应涵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但对我省本科院校学业预警数据调查中发现,现有的系统只能提供基础数据(数据类型比例具体见表1),不具备筛选和处理复杂数据的功能,也就不能生成预警级别,更不能提供多样化的预警报告。一些表格数据处理,仍需要手工来完成,效率低下,无法保证学业预警的效果。

表1 学业预警的原始数据及其百分比

(三)学业预警沟通不畅通

将“成绩警告通知书”邮寄给家长是目前高校学业预警的主要沟通方式。但由于学生、家长以及校方等多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投递“成绩警告通知书”,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信息失联,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同时,学校对家长的信息了解较少,不能及时通过电话、微信告知,沟通的不畅降低了学业预警效果。图1呈现出影响高校学业预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图1 影响学业预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四)学业预警干预不积极

当学生出现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时,尽管辅导员会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但主要工作是控制其表面的不良行为,治标却不治本。对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能仅靠辅导员的谈话,更需要将学校、老师、家人、学生形成教育合力(如表2),以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

(五) 学业预警执行不到位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业预警制度是由院系具体执行,学校层面并不参与管理。因此,有些院系放松了对学生学业预警的执行。学校和院系由于没有建立有效、长期的检查监督制度,学业预警制度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我国高校实施学业预警的策略建议

建立健全高校学业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教与学、教与管“双赢”的良好效果。

(一)理解内涵,把握学业预警精髓

1.学业预警是教学管理的一项措施。学业预警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业危机进行预警教育和管理的一项措施,不是行政警告处分,不装入学生档案。我们要通过分析诊断学生学业状况,确定是否应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表2 各方参与学业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投入百分比

2.学业预警是事前事中的预防。学业预警是对学分制的目标管理、事后处理方式的补充与完善,强化了教育教学中的事前事中预防,增强了学业过程的动态管理。

3.学业预警是协同教育。学业预警是由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牵头、学生管理部门配合、学生辅导员( 班主任) 、学生家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家校生三位一体,共同对出现学业危机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管理,突出信息沟通、危机诊断分析和劝导督促三个过程[7]。

(二)健全体系,履行层级管理职责

学业预警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家庭、学生三方长期的合力联动。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学业预警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各部门、各方面人员的分工协作。

高效能的学业预警,必然有健全的工作体系,明确的层级管理职责。学校应成立督导组,由学院牵头, 系部负责, 家庭配合,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引导他们主动、自觉查询学业预警平台,进行自我监控与调整。学校督导组要通过定期与帮扶学生和预警学生座谈,和家长沟通,定期检查和了解学业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此外,学校应以学生就业与发展为导向,不断创新学业管理机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重视过程,关注学业预警动态

1.学前明确预警体系。通过网络、报刊、“家长学校”、招生简章等途径,宣传和讲解高校学业预警体系,逐步建立起家、校、生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与反馈管道。

2.学中自主管理学业。(1)提升学业预警监测效果。如何降低预警对象监测难度、提升监测效果,是当前众多高校努力探索的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业预警节点的选择将直接决定预警的范围及效果。若仅把旷课、挂科作为预警指标,属于事后处理,对大部分学生作用不大。一般而言,学业预警对象在出现问题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业厌倦。所以,要建立能有效捕捉不良学业表现信号的评判指标体系,如思想动态、纪律表现、学习成绩、心理状况、课外活动参与等,关注学生与学业相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数据,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业,了解自己的合格状态,做到心中有数,不触碰警示线,提升预警效果。(2)自觉自主管理学业。建立并完善学业监测与反馈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现代化信息平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管理软件,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中增加“学业预警查询”。一方面, 学生一经登录自己的学籍系统,选课成绩、学分、就业等与学业预警相关的信息,就会自动告知并醒目提示,既保密又有实际性的警示效果;另一方面,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秘书、院校领导等,随时可查询、了解到学业预警学生的具体信息。学生及时便捷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就能采取详实具体、针对性较强的补救措施。

(四)完善制度,确保学业预警效果

制度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学业预警工作的落实,需要学校出台科学有效的预警制度。只有明确职责,严守制度,确保制度到人,落实到位,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面临的学业问题、行为问题,并及时预警,才能突显制度的执行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预警效果。

(五)多措并举,开展学业预警帮扶

学业预警关注的对象都有其特殊性,常见表现:身体疾病、心理问题、学习目标不明、主动性和独立性差、交际能力弱、意志力不强等。我们可通过同学、同伴、舍友等了解受预警的这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对策。对身体有疾病的学生,根据情况采用暂时休息、休学等方式,对个别因身体疾病十分严重而确定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应与家长商议后采取劝退方式;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安排朋辈辅导,随时调控其学习过程;对学习目的不明的学生,可采用教育引导、同伴交流等方式,并为其制定低难度、缓坡度的学习规划,多方位挖掘潜力,增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主动的自我教育;对达到劝退标准的学生,应通过与家长沟通、座谈,加强家长监管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策略。另外,学校要对帮扶优秀生、预警进步生给予奖励,促进干预措施的有效实行。

(六)搭建平台,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实施学业预警,校方责任重大,但只有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才会实现更好的警示效果。学校对学生学籍的变动和处理,需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 家校一体警示,才能加大警示力度。因此,征得家长配合,及时准确传递学生信息是首要条件。唯有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才能亲(家长)、子(学生)、师共同制定适合的教育指导方法。信息的沟通反馈,离不开现代通信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适应学校发展要求、信息畅通的人机互动学业预警机制,通过电话、微信、博客等方式,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使家庭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使学生目标明确,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小刚,张慧,魏哲.高校学业预警机制构建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 :120-121.

[2] 池振国,崔灏,孙宁.浅析实施学业机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3):23-24.

[3]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章剑和. 关注“灰色学生”[J].教育文汇,2002(3):37-38.

[5] 曹威麟, 杨光旭, 夏红卫.“学困生”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工作机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93-96.

[6] 方申荣.大学生学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0-103.

[7] 陈德海,曹威锋,罗家国.基于闭环控制原理的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20-121.

Academic Early Warning in China′s Universities:Mode,Problems and Solutions

CHEN Yang

(DepartmentofComputerEngineeringTai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

[Abstract]The important role of academic early warning in cultivating qualified talents and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by administrators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out perfect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data, the current mode of academic early warning is not smooth in communication, not positive in intervention and not effective in implement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niversitie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academic early warning, strengthen hierarchical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ies, focus on its development, improve its system, enhance its assistance and smooth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ies;academic early warning;mode;problems;solutions

[收稿日期]2016-02-11

[作者简介]陈阳(1988-),男,山西临猗人,太原工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063-04

猜你喜欢
模式高校问题
永续债券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