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怪东西

2016-07-02 15:27姜蕊
人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奴役

摘要: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东西,功成名就的曹老爷对死亡怀有深深地恐惧,这种恐惧对年迈的他来说构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他完全沦为了死亡之神的奴役。而留洋归来、满腔抱负的二少爷一直怀疑自我的价值,他在一次次努力的确认自我,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以一种毫不畏惧的姿态拥抱死神。父子俩对待死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

关键词: 死亡恐惧;奴役; 自我确认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01-02

清末明初的江南小镇上,有一家曹姓的大户,在曹家的深宅大院内上演着一幕幕怪异的故事:老爷曹如器的小屋里永远架着一口锅,蟾蜍、铃铛、黑蜘蛛、蚯蚓、胎盘等物都经由小锅进入了老爷的肚子;大少爷把持家中大权,深盼传宗接待之子,却一连生了九个女儿; 留学归来、满腔抱负的二少爷终日郁郁寡欢;受过新式教育、知书达理的二少奶奶,在产下曹门之孙后却被赶出家门……本文以曹老爷和二少爷曹光为分析对象,揭露他们身上的怪现象之谜。

一、死神之役

曹老爷俨然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乡镇财主,他已经看淡了金钱、地位,将全府的大小事宜交给大儿子去办,自己平时以看书、打拳,题诗词为乐,这似乎透露出道家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然而,当我们看见他一次又一次的让耳朵去找稀奇古怪的吃食,看到他把令人作呕的食物如麻雀、蝴蝶、蛇、童子尿、蜥蜴、马尾巴灰、蚂蚁、蚂蚱、蚕蛹、经血、童子尿、胎盘等吞食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我们又不禁否定了上述观点,因为这个有着怪食癖的老人与饱读圣贤诗书、充满儒雅风范的曹家老爷判若两人。

实际上,曹老爷是个极其怕死的人,一切的怪现象都源于他对生存意义的怀疑和对死亡的恐惧。“活着有什么用?享福有什么用?功名利禄有什么用?金银财宝有什么用? 娇妻美妾有什么用?孝子贤孙有什么用?诗词歌赋有什么用?吃喝拉撒有什么用? ”[1]62从曹老爷的自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怀疑。这个曾经经历过大风大浪也享受过大富大贵的人已经在功名利禄、金银财宝、孝子贤孙中感受不到生存的乐趣。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不是一直把握家中大权,而是放心地把府中大小事务交由大少爷去办。也正是由于此,他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去思考,也就加剧了他对死亡的恐惧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是曹老爷间接的“谋杀者”,正如别尔嘉耶夫指出“在这个世界中,人体认知生与死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被日常生活削弱,在日常生活中,它表现的并不尖锐。日常生活的各种群体都趋于努力制造人的安全感,即便他们不能帮助人彻底解除生与死的危险性。当人陷在日常生活中,当人被自己的利益俘获,这时,人则远离生命的深刻,远离系于这层意义上的不安。”[2]185

曹老爷对生存意义的怀疑是一种积极的思考,但是,对死亡的恐惧掩盖了思考的有效性,偏激的进补方式使曹老爷扭曲成变态人,因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这种恐惧感来自曹老爷的自我想象“ 人死了是怎么一回事呢?……那边是满满的一池子墨,深得没有底,祖宗们拿活人做陪葬,是黑怕了。多少年了,这么大一团黑压着我,让人透不过气来。耳朵我问你,我真要去了那边,想找个就伴儿说话的,你乐意跟来么?”[1]245对死的恐惧实质是对孤独、寂寞和黑的恐惧,曹不仅要求现世的荣华富贵、人丁兴旺,还渴望死后也能拥有现世的一切。对死的恐惧背后隐含着曹老爷对生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人活一世什么都可以不怕,唯有这件事是人人想躲又是人人躲不掉的。我找来找去找不着个万全之策,眼看着时光就耗尽了。”[1]246从曹老爷的感慨中,我们能理解他令人作呕的怪食癖,理解他对大骨头病、黄水病几乎病态的小心翼翼。

曹老爷在晚年沦为了死神的忠实奴仆,他对死亡的巨大恐惧来源于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种思考对年迈的他来说无疑构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人的精神方面也可能成为人的沉疴,可能分裂人,可能演成精神的自我异化和外化,可能使自由沦丧,使精神成为俘虏。人的奴役与自由问题的所有复杂性也在这里。”[2]183别尔嘉耶夫如是说。遗憾的是,在奴役与自由的选项中,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依恋把他推到了奴役的位置上。

二、生之负累

与曹老爷苦苦求索长生之法迥然不同,二少爷曹光汉(以下简称曹)以一种主动的姿态拥抱死神。曹首先是以实业改革家的身份出现的,随后又参加了蓝巾会成为一名革命者。但曹真的是实业改革家或者革命者吗?笔者不以为然。曹想通过火柴厂来实现他的理想“人生来是平等的,人应该爱护别人。从今往后,咱们做一样的工,吃一样的饭,挣一样的工钱。你们不要叫我少爷,你们应该叫我的名字、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好日子在咱们自己手上。靠老天爷没有用,靠皇帝也没有用。咱们自己靠自己!”[1]71这是相当美好的社会理想,但是耳朵的一席话戳穿了这种冠冕堂皇的说辞,打破了乌托邦的美梦“那时候有出息的都忙着跟皇帝干仗呢!二少爷想静下心来造火柴,他图什么呢?为救几个穷人扶几个废人,值得吗?他还是为他自己,为给他心里那一小疙瘩地方落个舒坦!跟他念佛的妈吃药的爹没两样。”[1]72这里的“舒坦”指出了曹办火柴厂的真正原因——曹是一个怀疑自我价值,缺少独立人格的人,他需要一种方式来肯定和确认自我。

曹对自我能力的质疑和不自信的性格源于他的“恋母情结”。小说对这一点的表述极为明显“二少爷的样子像吃奶,他的脸贴在他母亲的胸脯上,跪着,不动弹。这不怪他,是他母亲让他到跟前来,完后把他揪过去,按到怀里就不让动了。留洋以前,母子俩经常这么做,这是他们的习惯。二少爷吃母奶吃到九岁,一个愿吃一个愿喂,说不清毛病出在谁身上。”[1]12

“那是二少爷留洋前一年。在曹张氏念佛的禅房里,是夏天,开着半扇窗户。我看见了二少爷的后脑勺,还有曹张氏闲在旁边的一只乳房。它像个雪白的葫芦,比葫芦膨松。那年二少爷十八岁,我十一岁。”曹的恋乳行为即是他恋母情结的表现,对母亲的过分依赖导致了他独立人格的养成和能力的不足,同时也导致了性能力的不足。原以为婚姻能使曹从忧郁苦闷的境况中解脱,然而正适得其反,婚姻只是再一次证明了他的无能。面对温柔开朗、受过西式教育的少奶奶,他愈加感到了自卑与羞愧。少奶奶和大路的私通给他带来了更多道德上的精神负担。火柴厂的失败、婚姻的不堪是曹原本就自我怀疑、摇摆不定的人生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曹自己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我是个废物,什么事也做不成。我生来是给人预备着毁掉的玩意儿,摆在世上丢人现眼,做什么用。我想做的事情一件件有多少,哪一件做成了?我算什么东西?要在世上受这个苦?……我是天下第一个没用的东西,我拿我怎么办?我怎么就不能让自己烧起来!怎么就不能把自捣成碎末儿,炸飞了它!我不敢,耳朵,我不敢,我是不配有身子是连影子都不配有的人。”[1]157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曹的自虐和自杀式的怪异举动。活着对曹来说是一种痛苦和煎熬,但同时他又缺少从容走向死亡的勇气,所以生命的终结只能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完成。曹是享受痛苦和向往死亡的,当他想自杀却又没有勇气的时候,只能靠身体的疼痛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抑。所以,当他在狱中挨打时不哭反笑,在官大爷大呼“我让你活不成”时,他反而说“我谢谢你!”当得知蓝巾会来报复时,全家人为他胆战心惊,而他却毫无惧色。最后,因制炸药被逮捕行刑时,他笑着面对死亡。

“我冲他喊:二少爷,你是天下第一条汉子!他们吊你是成全你了!”[1]287这是曹行刑时耳朵送曹上路的话,这段话意味深长。首先,“天下第一条汉子”是对曹穷其一生追求的自我价值的确认,他是一条汉子而非懦夫,这个称谓深深地满足了曹内心的渴望。“他们吊你是成全你了”这说明曹终于逃离生的负累,走向死亡,这对他而言是一种解脱。所以曹最后的死亡微笑中既有对“天下第一条汉子”称谓的欣慰和满足,也有一种解脱的快乐。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喊这段话的人是聪明伶俐的耳朵,他是最了解少爷的人,他深知少爷怪异行为的原因,也了解少爷懦弱的本性,知道他想死却又畏惧的矛盾心理,所以耳朵对曹说“他们吊你是成全你了”同时,他了解少爷的自卑,知道肯定与赞美对于曹的重要意义,所以耳朵对曹说“你是天下第一条汉子!”很明显,这是一种放了水的赞美。也许,曹的死亡微笑中还包含着识破耳朵狡黠心理的嘲笑。

参考文献:

[1]刘恒.苍河白日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01.

[2]尼古拉.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08.

[3]杨朴.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9.

[4]陈霞.论刘恒新历史小说的“个人化视野”——以苍河白日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

[5]王艳.死亡笼罩下的疯狂——《苍河白日梦》中的怕死鬼形象分析[J].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外国文学评论,2008,07.

作者简介:姜蕊(1991—),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文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奴役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他者”奴役下的身份构建
浅析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倾向
简析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