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莫里索与德加绘画中的芭蕾舞者

2016-07-02 15:27贾默君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人间 2016年19期
关键词:芭蕾舞者德加

贾默君(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比较分析莫里索与德加绘画中的芭蕾舞者

贾默君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同样是出身于富有资产阶级家庭中的印象派画家,德加和莫里索对芭蕾舞者的绘画表现,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来自于两位画家不同的的风格,也来自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视角。本文即通过德加的《台上芭蕾舞演员》和莫里索的《芭蕾舞女演员》比较分析,探究两位印象派画家对芭蕾舞者描绘的不同视角。

关键词:莫里索;德加;芭蕾舞者

成型并兴盛于法兰西的芭蕾舞剧在十九世纪依然方兴未艾,并且进入浪漫时期,此时法国上流社会的歌剧院中,满斥追求艺术的资产阶级。出身贵族的埃德加·德加(EdgarDega,1834-1917)亦不例外,他用画笔捕捉舞蹈演员休息和排练的身姿倩影,于1876年创作了《台上芭蕾舞演员》。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t,1841-1895)这位以情感细腻、画风清丽著称的印象派女画家在1879年也创作了一幅相似题材的画作,即《芭蕾舞女演员》。这两幅画作均收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

据统计,德加有一千多幅勾画芭蕾舞者的作品,《台上芭蕾舞演员》这幅色粉笔画便是其中之一。这幅画采用的俯视角度,以及后方背景的表现令画面更有空间感,好像这位舞姿轻盈的女主角在下一个瞬间就会旋转到画面的另一端。白色强光照射在她的身体和芭蕾舞裙上,颈上系的黑缎带因舞动而飘起,缀在头上和身上的鲜花,让她更婀娜动人。女演员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色,脸颊微微泛红,似一朵娇艳的花正羞涩绽放。

德加的色粉笔画的出类拔萃,不仅在于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在于使用绘画材料的娴熟技巧,以及线条掌握上的得心应手。师承安格尔的德加紧记老师的教诲——“年轻人,画线条,画很多在很多的线条,从记忆中或大自然中取材,就能成为成功的艺术家”①。德加毕生都致力于线条和色彩的完美。《台上芭蕾舞演员》不仅是德加舞女系列中的佳作,也是整个印象派作品中独树一帜的。

莫里索虽同样跻身印象派画家行列,且基本每年都有作品入选官方沙龙,但由于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不能随便进出公众场合的规定直接限制了她的创作题材。《芭蕾舞女演员》是莫里索唯一一幅描绘舞者的作品,在这幅半身像中,白色舞裙让这位女子显得纯洁典雅,挽起的棕红色头发妩媚又不失庄重。她的脸扭过一旁,颦着眉若有所思地看着别处,白色耳环、胸前的白花、银色颈饰以及身后的白花在阳光下映衬着她雪白的皮肤,也张扬着她鲜艳欲滴的红唇。莫里索用画笔将芭蕾女演员的气质扑捉得淋漓精致、恰到好处。背景表现树木的笔触粗犷简略,更突出优雅的女演员,在用色上莫里索吸收了其师柯罗柔和的特点。

构图上莫里索采取了对称的半身特写,而德加采取的则是透视感和纵深感很强的俯视角度,这种俯视构图来自于日本艺术对德加的影响,“在60年代初期流行的日本画以及摄影技术,使德加学会如何突然地在画面上切掉人物,如何表现不对称的效果,如何制造特写镜头,如何截取不平常的视觉角度”。②德加将女演员安排在画面的右侧,打破了传统构图的方法。

莫里索采用的绘画技法,是用油画笔扫、挫、点、揉的笔触来虚化女演员身后的自然背景,再以细腻有序的笔法来突出主角。身后树木花草的葱郁、女演员嘴唇的娇嫩、肌肤的雪白,以及芭蕾舞裙的质感,都在莫里索的勾画顿挫里呈现。德加则利用粉彩这种绘画材料,很好地表现出了明暗关系,并采取近乎平扫的手法表现舞台的延伸感。背景中模糊不全的黑衣男子和三位舞蹈演员则在德加随意的笔触里虚到后面,主体人物便突出在前方。

这两幅作品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也是区别之一,莫里索选择了摆好姿势的芭蕾舞女演员,刻画出女演员静态的优雅大方,而德加描绘了正在舞蹈中的女演员。身为女性的莫里索没有机会在歌剧院里观察芭蕾舞演员,德加却能买票自由出入舞者的更衣室和后台。在观察和表现对象时,女性的出发点往往不同于男性:莫里索所注重的是芭蕾女演员恬静优雅的气质,模特双手相握端放,显得得体又大方,但德加表现的则是舞蹈中的女演员,她的胳膊伸展着,像一只正欲展翅飞翔的白天鹅。

《芭蕾舞女演员》和《台上芭蕾舞演员》虽有很多迥异之处,但是都反映了两位画家对光的探索和表达。莫里索的这幅作品表现的是阳光下对象与环境的光影效果,芭蕾舞者站在树荫前,身上洒满了柔和的光线。德加表现的是脚灯照射下的舞台效果,女演员迎着强烈的白色灯光,有着对比很强的体面效果。

当印象派的画家们都在疯狂地迷恋光与影的变换交错时,德加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超越了印象派的道路。他不仅研究色彩,更不忘线条的扎实,因此他的画面结构比其他的印象派画家更稳重更有形体。《台上芭蕾女演员》充满鲜活的朝气,体现着德加在大量表现芭蕾舞者的画作中对光和色彩、以及形体姿态的理解。莫里索是带着女性敢于挣脱旧枷锁的独立精神和创作热情,表现出舞者的恬静和忧伤。如果说德加的舞者倾向于运动和光,那么莫里索倾向的就是舞者内在精神与气质。同属印象派,他们的精神在这个关注“印象”的创新群体中却又有着一种古典美。

注解:

①《德加超越印象派大师》何政广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十二页

②《德加超越印象派大师》何政广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五十五页

参考文献:

[1]《德加》吴运鸿王富征主编(北京)外文出版社·(台北)光复书局合作出版1997年5月第一版

[2]《德加·超越印象派大师》何政广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3]《印象派绘画史》(美)约翰·雷华德著平野殷鉴甲丰译岭南人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12-01

作者简介:贾默君,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芭蕾舞者德加
格凸河攀崖,岩壁上的“芭蕾舞者”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埃德加·德加 作品5
埃德加·德加 作品6
埃德加·德加 作品2
高跷舞
优雅的舞者纸巾盒
小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