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修身观

2016-07-04 07:53李彬彬
学园 2016年3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大学

李彬彬

【摘 要】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均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讲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学会为社会服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目标。《大学》把儒家的成己、成人之学联系起来,并指出达到成己成人的可行步骤与最终目的,其重点在于阐发“内圣外王”的儒家政治思想。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大学》中的相关理论依旧对当代人们的修身观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 修身观 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01-03

一 《大学》修身观的提出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经过自身不断努力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择善而从;在儒家看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战胜薄弱意志,时刻检束自身行为,才是实现自我最高理想的根本途径。修身观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社会历史基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这使得道德教育注定成为古代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实际修养身心的实践中,古人意识到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规范道德行为才有助于将这种自我的道德修养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实质上是一种宗法社会,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一种宗法的关系,古人十分注重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等伦理道德关系,古人认为从这些人际关系中才能体现出道德价值,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大部分儒家学者认为,家族的稳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社会的稳定才能使国家稳步发展。

二 《大学》修身观的主要内容

《大学》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是修身,并认为修身对于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有着最根本的影响。

1.“仁”为关键点,“礼”为修身法则

作为儒家的经典,《大学》的重要内容是立足于“仁”这一点上的。虽然没有具体论述“仁”的章句,但都饱含“仁”的思想。儒家经典《论语》中亦有不少论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这种“仁”的观点鼓励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孔子还讲到了“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认为人们在自身欲望与社会规范出现冲突时,应遵循社会默认的礼仪制度,学会克制自身。如果人们的行为都能够做到“礼”,则整个社会就实现了“仁”。

2.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大学》着重讲述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儒家思想通过“仁义礼智信”来教化人们要遵守社会基本伦理道德,认为社会的不安定是由于人们的道德修养还不够完善,基本礼教混乱,进而导致社会总体的不和谐。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让百姓树立新的观念,不刻意为善而善,保持一颗真正的善良的心就是《大学》所认为的修身目标,教育人们要学会修炼品德,发扬高尚的品德,不断修养心性,使身心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道德礼教实质为统治阶级统治大众思想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仔细分析,不难看出,朝代每次更迭之后,新当权的统治者总是会废除旧的政策制度,制定新的政策,并且想办法让百姓遵照新的政策,新的政策中会满足一些百姓的需求。可以看出,从古代开始,统治阶级便开始引导人们从思想上进行变革,让百姓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一方面有助于社会稳定,一方面也有利于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3.内外双修

提出修身之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大学》所倡导的修身方法。修身的起点是“格物、致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知行合一,“知”就是把原先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而“行”则是将知道的转换成日常实践行动,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使这些习惯内化到日常生活中。“诚意、正心”则是说,我们不要欺骗别人,同时也不要欺骗自己,时刻审查自己的内心,端正自己的想法,从内心开始改变自己,学会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不可感情用事,否则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进而无法继续修养自己的身心。

《大学》中也讲述了人的外在修为,“齐家”就是站在治理国家的立场上,来教化人们要学会尊重父母,对亲人恭敬,使一切社会亲属关系都有条不紊。在做好“修身”和“齐家”之后便是“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外在修为的最高目标,修养自身的道德,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将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进而平定整个天下。

三 学习修身观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修身观主要体现在道德修养上,而道德修养主要指的是个人的自律精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对待日常小事的态度就能看出每个人不同的修养;遇到问题,有的人选择抱怨,有的人选择得过且过,而有的人选择从自身出发来查找原因以便快速解决问题,有的人吸取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那些选择从自身出发来解决问题的人,大多数都会变得越来越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自我修身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认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够做什么,自己要怎样发展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都是需要一步步来考虑的。

学习修身观要求一切从社会客观实际出发,一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反省自身行为,吐故纳新,提高道德修养才能以一种稳定的状态来面对外在的世界,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2.有助于社会的整体稳定

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的整体稳定紧密相关。如果人们总是充满抱怨、攀比的情绪,那就十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如果人们自我修身的观念没有养成,会很容易形成一切向钱看,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想问题、办事情不会从整体大局出发,只知道追求自身的利益;道德观念下滑,凡是有利可图的均想沾手,不遵守社會已形成的道德观念、社会准则,甚至触犯法律。《大学》里的修身观让我们明白,在有利可图时,要知道这个“利”是否符合道义,正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学习修身观能够让我们在面临物质的诱惑时,想清楚该怎样去做,如何正确地得到自己想要的。

3.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既包含了个人提高道德水准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治理国家需要自我修身观。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应将修养身心作为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人们有着较高的道德修养,在处理问题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便能够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利益制假贩假,山寨产品层出不穷。而要想吸引客户,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留住客户。若产品出现的问题越多,消费者的不满就越多,顾客和商家的矛盾不断激化,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习修身观有助于规范自身的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 《大学》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1.不断学习,提高学术修养

修身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大学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从书中获得相关知识;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致使一些大学生乐于享受,不思进取,盲目攀比,这种心态对于大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不是从自身出发,而是不停地抱怨;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消极应对问题的心态,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更是产生不好的影响。

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多读一些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会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2.不斷反省自身,提高道德修养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会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生活上,开始学着独立生活,和室友和谐相处,寻找自己的兴趣;学习上,开始学着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怎样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怎样安排好日常的生活,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在一次次反思中寻找真我,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3.综合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除了学习之外,修身还应当包括提升自己的沟通、协调、承担责任、做决定、策划活动等综合能力。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懂学习不懂合作必然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修身就是要全面发展,锻炼好各块“肌肉”,让自己不断进步,为以后进入社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大学中庸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家禄.国学精粹——大学中庸三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3]李宁.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教育哲学思想[J].青年与社会,2013(1)

[4]时胜勋.《大学》《中庸》的思想价值及其限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5]王岳川.儒家经典重释的当代意义——《大学》《中庸》讲演录(之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

[6]牛婷婷.论哲学对教育的作用[J].才智,2015(12)

〔责任编辑:庞远燕、汪二款〕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一)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