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育均衡发展来解决农村子女进城就读现象的策略

2016-07-04 16:09牛尚志王菩顺张胜明
学园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

牛尚志 王菩顺 张胜明

【摘 要】在农村子女进城就读成为一种潮流的今天,正确分析这种现象的优劣显得十分必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事关农村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通过教育均衡发展来解决农村子女进城就读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育均衡 农村子女 进城就读 现象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01-02

一 农村子女进城就读的原因

农村师资匮乏,教学设施老化,软硬件落后,信息闭塞,教育手段陈旧,达不到家长和孩子的预期等,是造成农村孩子进城上学的重要原因。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差距。富裕起来的农民,谁不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于是,农村孩子进城上学自然成了一种必然。有的是为了让孩子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享受平等的国民教育,让孩子接受城市的现代文明,接受先进的信息网络教育。城区教育无论师资、教学环境还是硬件建设都比农村有优势,特别是高中升学率高于农村学校。加上城市中农民工的增多,于是就出现了更多农村子女进城上学的现象。一种情况是村里有孩子去城里上学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城里上学,即使条件不成熟也要上,不然在村里没有面子。另一种情况是家里有孩子高中或初中必须到城里上学,家长要陪读,那更小的孩子也就带进城里,这样也方便照顾。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学生太少,学生之间缺乏竞争心、理,导致了学生没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較差,家长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无法上高中,于是就将学生转到城里上学。此外,学校撤并导致许多乡村中小学学生都得寄宿,而寄宿的幼龄学生问题非常多,许多学生生活能力较差,于是家长就直接将孩子转到城区上学,自己租房子陪读。凡此种种,农村孩子进城读书自然就成了一种热潮。

二 农村子女进城上学的优与劣

优势:能够和城区的孩子一同接受均等的国民教育,享受优质资源和优质教育,享受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可以更多地接受城市的现代文明,不断地树立自信心,开阔眼界,学习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接受专业教师教授的体、音、美、信息技术等农村学校较弱的艺术教育和学科教育。有些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在二、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开发学生的潜能,导致许多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突出,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这些在城市学校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劣势:农村孩子进城上学,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房租一年平均要3500至5000元,水电费需要1500元左右。如此这般,不仅给家庭增加额外经济负担,同时因为需要陪读不得不减少一个劳动力的收入,让家庭总收入严重下滑。虽然让爷爷、奶奶陪读的家庭消费相对可以少些,而老人无法监督好孙子的学习,无形中又制造了一些矛盾。一般的农村家庭是丈夫出外打工,妻子陪读,老人在家种庄稼,村里只有留守老人,孤寂无援,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这些家庭单靠一人打工来维持,生活非常艰辛。很多农民坦言,如此陪读实属无奈,进城以后丈夫是挣钱的主力,妻子尽可能找一份轻松的工作,既能挣一点钱,又能抽时间照顾丈夫和孩子的生活。有些家长无法经常陪读,抽农闲来照顾孩子或在周末给孩子准备食物、洗刷衣服,得在城乡来回奔波,也会加大家庭的经济压力。虽然政府有寄宿生补助,但人多钱少,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些孩子到私人家住宿,由于年纪太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又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关爱,造成情绪低落、不爱学习的现象。再加上放学后没有家长的监督,管理松散,孩子自控力又差,所以有的孩子进出网吧、游戏厅……容易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这部分孩子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难于管理,不爱学习。此外,农村子女上学陪读热潮甚至让本地区的房租不断升高,特别是离学校近的学区房,在房租上涨的情况下家长只能频繁搬家,给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些家庭三四口人租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吃住在一起,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由于吃住一体,卫生条件较差,影响学生学习,还会引起学生的自卑感。

农村子女进城就读,给城镇学校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教室有限,只好加大班额,许多学校的班级学生人数在80人以上,学生多,无法放置桌椅,只能3个人挤一张桌子。学生多,教师精力不足,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作业也无法精批细改。一些刚转入的农村子女胆小不敢发言,不被老师注意,常常被边缘化,加之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很难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导致学习成绩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考试结束后会被家长责备。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叛逆期的到来,这部分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让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疼。

三 通过均衡教育解决农村子女进城上学问题的策略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是解决农村子女进城上学问题的策略,下面谈谈具体策略。

要做到城乡教育均衡,首先要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政府要充分利用“改薄”项目,重点优先保障农村薄弱学校的校舍和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实验器材、体音美器材,改善图书设施,增加图书种类和数量。二是要加强师资建设,保障农村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具体做法是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住宿条件,在晋升职称、评优选先中实行政策倾斜和优先考虑的原则;城区骨干教师晋升职称必须有两年的乡下工作经历,这样可以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市县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支援制度和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轮岗学习的制度。建立骨干教师指导农村学校教师和紧缺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做到优秀教师城乡资源共享。城镇学校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情况记入教师档案,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以及各类推先选优中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有效控制农村学生大量流向城镇。四是要引导农村产业转型,种植药材、果树,发展养殖业。五是发展寄宿制学校,加强寄宿制学生管理。每个学校配置校车,在周五将学生送到家里,周日接回。六是要每个村委会建一所幼儿园,从幼儿教育开始抓起,稳定民心,惠及百姓。七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整合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教育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实现教育信息的高度共享,使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能够及时方便地进行教育信息的双向交流,实现教育信息获取的公平。八是建立长效机制。要缩小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距,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解决农村子女进城上学的问题不能搞绝对化,更不能是同一个模式,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要因人因事区别对待,对于已经在城区上学的要大力实施“阳光雨露”工程,特别是对务工人员,政府应通过廉租房和经适房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学校在寄宿生补助中要做到切实给有困难的学生发放,不搞平均主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对学生多关心、多沟通,正确疏导学生情感缺失的心理障碍,让每个学生有自尊、有信心地健康快乐成长;让家长有期待、有盼头,切实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社会的公平性。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
教师交流轮岗制实施困境管窥
让教师流动不“被动”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质性策略探寻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