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农民工子女流动的作用及面临的困境

2016-07-04 16:09李素丽
学园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李素丽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尤其强调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谐社会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社会底层人员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畅通的流动渠道。教育历来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影响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社会流动和社会结构的稳定。近年来,日益增大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对现存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保障其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增强教育提供社会民众流动的功能。

【关键词】社会人员流动 农民工子女 教育平等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07-02

随着市场经济的發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农民开始到城市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确实给城市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劳动力的市场资源配置,但与农民工紧密相连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亟须解决。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6102.5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2948万人。本文所指农民工子女指的是农民工流出地的留守儿童和流入地的外来农民工子女。

一 教育对农民工子女流动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结构,中产阶级占有一定的比例,社会底层的人民有自己适当的生活空间,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中,为社会底层人民创造一个流通的渠道。“教育作为社会成员重要的社会流动机制,不仅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使命,而且是推动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力量。”

1.教育对农民工子女生存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处于不同层级的人,出现了两代人的转换。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第二代穷人”的观点,“第二代穷人就是指在中国经济改革之时,那些因各种原因和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没有积极参与并投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之后没有得到社会利益保障的一代人”。第二代穷人的重要群体是农民工,他们在童年时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不能进入学校教育的大门,在城市的生活中也没有专业的工作技能,无法与城市家庭条件较好的人共同享有社会福利。新一代的农民工子女如果不能通过正规的教育来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如果不能通过正规的技能培训来获得过硬的技能,那么他们就丧失了在城市中安身立命的良好机遇,只能像父辈一样成为“第二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生活的最底层,无法摆脱贫穷。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可以使农民工子女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也获得了在城市中生存的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在城市中艰难生活的农民工群体来说,家庭中一个人的稳定就业就可以改变一家人的生存现状,改善生活条件,并进一步融入城市的社会生活中,摆脱贫穷的延续和弱势的生存地位。

2.教育是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

“通常来说,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转变的过程叫作社会流动。”一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畅通的社会人员流动机制,如果社会各个阶级之间不能正常地流动,那么就会造成社会结构的固化、社会流动渠道的紧缩、贫富分化的加剧。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底层人民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知识来寻求社会流动的机遇。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历较高的劳动者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较高。收入水平与学历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农民工子女通过学校教育和自身努力可以进入社会高层次人群中,依靠个人的努力改变命运。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获得较高社会地位和职业报酬的恒定标准。“一方面是由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复杂劳动的职业需要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来承担,由此提高了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事制度的不断分层化,使人事选拔需要建立在一种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提供均等机会的客观标准之上,教育正是具有这种功能的一项客观标准。”这说明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未来的空间还很广阔,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增加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校正规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等方式满足农民工子女的求学需求,使农民工子女通过教育的方式实现社会流动。

二 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

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封建权力主体选拔官僚的手段,也是文人、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直到今天教育也是促进社会各个阶层互相流动的主要渠道。“近年来,由于教育费用大幅攀升,教育提供社会流动机会的功能渐趋减弱,由教育导致的不平等和阶层固化的现象却日益明显。”

1.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责任的缺失

广大农村学生应该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学校教育权力,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多重困境。在中国,长久以来,教育投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明显紧缺,不能满足教育的投资需求。中国的教育投资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承担教育对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责任。有限的教育经费有限应用于城市教育投资中,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和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在各级政府的资金配置过程中,教育资金很难得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侧重于效率和绩效,使教育资源有重点地向某些重点地区和学校倾斜,政府部门对城市、农村教育财政和责任的区别对待使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学校之间不平衡,导致农民工子女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子女平等的教育机会。

2.富有者和贫困者的代际继承效应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变大,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经济、社会地位的分层现象。在一个社会中只要存在社会地位的分化,社会财富、地位、资源的继承和传递就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并固定,富有者和穷困者的代际继承效应明显增强。即便是在西方民主化比较高,崇尚独立、自主和社会自由流动的国家中,世袭和继承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在继承效应的影响下,在城市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在与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竞争时占有先天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下,普通应聘者的父母职业、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发展影响增大,城市底层生活的群体和在农村成长起来的农民工子女要想依靠自身的努力进入其他层次的难度加大。

3.教育体制自身导致的不平等

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公平,每个孩子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和教育法的明文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产生初衷和目的的背离。教育专家认为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是教育机会公平的先决条件,只有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才能保证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的共享。通过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实现教育公共服务的和谐和价值,使每个学生都从中获益。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教育体制和财政分配存在较大问题,农村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需要较为严格和复杂的条件和程序,严重限制了农村子女享有与城市子女平等的教育机会。在政府财政分配过程中,政府专项资金的倾向性分配导致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截然不同,相差甚远。在教育体制和教育财政的不平等分配下,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资,农村子女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杨瑞勇.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及其社会支持体系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4~77

[3]吴坚.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8~31

[4]杨志顺.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64~67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学校环境对农民工子女信任行为的影响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警惕农民工随迁子女遭遇教育“隐性不公”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论我国教育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之相关性研究
公共管理视野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