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微探

2016-07-04 15:40沈杠云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渗透阅读教学

沈杠云

摘 要:长期的阅读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又能反哺于阅读能力的增强。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看重“阅读”与“写作”的课型区分,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技巧的“三捕捉,两结合”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16-02

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然而,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精彩纷呈”——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写作教学却“索然无味”——学生兴趣乏乏。为什么学生不能有效地将自己在阅读课上的所学、所感、所悟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中,甚至对写作产生恐惧呢?笔者立足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采用“三捕捉,两结合”的策略,利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并逐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

一、“三捕捉”:授之以渔,提升写作能力

“三捕捉”主要是通过捕捉课文的语言、结构、表达这三个方面来逐层渗透写作的技巧,坚持每一课都捕捉写作的渗透点,从最简单的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将阅读后的感悟模仿、迁移到随堂练笔上,逐步提升写作的能力。

1.捕捉课文语言,悟读写相融之道

能入选教材的课文均是文质兼美,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语言魅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点,有的放矢地渗透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1)关注课文留白,趁热打铁加以补写

阅读教学中,文章作者总是有意或无意间留下了空白,引起我们思考。假如教师能紧紧抓住某个词语亦或某个片段加以补充,这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点燃了学生思想创新的火花。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我抓住老人来喂海鸥,海鸥把老人团团围住这一段落描写中的省略号,设计补写点“此时,假如海鸥会说话,它们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发挥想象,把这一情景写具体。”

(2)关注精彩语段,因势利导指导仿写

仿写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知识的内化,又有利于学生能学以致用,窥得写作门径,促进知识的外化。教师需关注课文的精彩语段,让学生在迁移性仿写中很好地对课文语言和表达方式有机内化,并加以运用。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元宵上市时热闹非凡的场景,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广州的花市,迁移写法,加深体会。

(3)关注课文结尾,乘势而上引发续写

有些文章结尾含意犹未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而训练学生推测、推理能力,此时我们便可设计续写。最为常见的续写方式是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基础上接着编写下去,这种续写方式往往使该文章变成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情节的新故事来。如教学《穷人》一文的结尾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写“当桑娜掀开被子,渔夫看到西蒙两个孩子时,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关注课文情节,变换角度展开改写

故事性强的课文,其生动的情节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如果紧扣精彩故事情节这个点,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改写,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训练了语言的表达。如教学《草船借箭》,我顺势让学生根据文章故事情节,换一个角度思考:假设曹操不上当,诸葛亮还会想到什么办法?

2.捕捉课文结构,习谋篇布局之法

(1)推敲开头结尾,渗透写作

古人认为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因而,一篇文章好的开头和结尾能带动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还能深深吸引读者。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形式多样的开头和结尾可以作为范文来渗透,如设置悬念式、开门见山式、首尾呼应式。在阅读教学时,结合这些典型,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它们对增强课文感染力、表达力的作用,学习到不同的开头、结尾的方法。

(2)揣摩构段方式,渗透写作

教学《为人民服务》时,我有意识让学生理解段落中总分式、递进式的构段方式,然后设计“请你简单分析一下电脑游戏的利与弊,用上总分式结构来叙述,写下来。”的练笔,促使学生掌握句段之间的逻辑性。

(3)研读写作顺序,渗透写作;

教师可紧扣课文内容将写作顺序恰当地渗透给学生,并设计相关的小练笔,促使学生在练笔时感悟到“言之有序”。如教学《山雨》一課,除了跟学生体会山雨的奇丽、作者想象丰富外,我还教学生注意该文的写作顺序——雨前-雨中-雨后,进而教导学生:作文时必然注意自己作文的“有序性”。

3.捕捉课文表达,品言语表达之妙

(1)探讨表达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既有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动静结合、环境描写等篇章上的表现手法,也有渲染、反衬、烘托等内容上的表达技法。教师可以好好利用这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体会这些表达方式的妙处,并能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如《再见了,亲人》《桥》等课文,我抓文中反问、拟人、短句等特殊表达形式设计练笔;《慈母情深》,我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设计练笔;《晏子使楚》《人物描写一组》,我抓住刻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及情感变化的线索设计练笔……

(2)探寻构思立意,升华创新思维。

构思包括筛选素材、提炼主题、确定结构、选择表达方式等,可以说构思是作文的灵魂。针对大部分学生在作文构思立意上存在寡淡平俗的毛病,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一些构思精妙的文章,从中渗透写作技巧。如《梅花魂》一文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基调,以梅花为明线,情为暗线,将外祖父与作者发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串联起来。

二、“两结合”:学以致用,持续写作激情

1.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从中汲取写作养分

因为教材的篇数有限,虽是精品,但就学生的写作而言,其数量只能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其次,教材属学生被动阅读材料,我们还应有属于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主动选择的阅读文本的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多元化阅读和个性阅读,拓宽阅读面,从中汲取写作养分。

(1)“广读-精读”相得益彰广读,就是阅读的书要多,要杂,知识面要宽,能较全面了解当今时代和社会,意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读,是在“广读”的基础上筛选自己较为喜爱的作家文学作品、体裁或专题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这有利于学生对那些作家作品的思想认识、写作特点、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进行学习、模仿,并将课内习得的写作技巧迁移运用其间。长期坚持,其写作风格和写作模式便能逐渐感知出来,下笔时便有章法可循。如此循环,熟能生巧,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2)“课外阅读训练”拓展指导

针对教科书中的写作素材不能满足学生写作需要的问题,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强化课外阅读训练,进行拓展指导,力求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便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由曹文轩主编的《新人文读本》(小学版)丛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一方面,有时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读写的需要,我引导学生阅读丛书中相关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仿写、扩写、改写……另一方面,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丛书内容,写好读书笔记,摘抄其中好词妙句和精彩细节或片段。这样,学生借助广泛阅读丛书,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2.评选展示相结合,保持写作的兴趣

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的质量,维系“三捕捉”训练模式的深入进行,我们采用了评选与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现写作成果的舞台:

(1)优秀《水滴石穿集》评选。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本《水滴石穿集》,希望学生如小水滴般,坚持不懈,定能攻克习作难关。学生每学一课,其渗透训练点均会在《水滴石穿集》上留下个性化创作的印记。每天课后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每周根据《水滴石穿集》的质和量进行评比。

(2)耀眼“作文之星”评选。该项评选既有每月“小小作文之星”,又有学期末的 “最棒作文之星”。其评价标准主要以学生的《水滴石穿集》质量以及参与各项作文活动为量化标准,实行百分制,评委则为本班学生,他班学生,老师,家长,总分达到90分的均被评为“作文之星”。

(3)多途径展示优秀作品。我充分利用好校园墙报、班级网站、学校电视台、美文分享苑等阵地,对“作文之星”以及学生优秀的《水滴石穿集》、个性化作文进行系列的展示。除了将这些作品在校园内展示外,还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希望能将这些作品成为铅字出版出来,增强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与活力。

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三捕捉”、“两结合”有效策略的实施,不僅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方法心领神会,能将习得的写作技巧灵活运用到作文,而且还很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练笔中成长,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桃利.借鉴课文写作技巧训练学生写字技能.阅读与鉴赏,2011(05).

[2]李家春.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1).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渗透阅读教学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